牛根生:用培训克隆企业文化(名家谈企业文化)内容摘要:

牛根生:用培训克隆企业文化(名家谈企业文化) 牛根生:用培训克隆企业文化如果蒙牛是某一个人的蒙牛,或者是某些人的蒙牛,那蒙牛就失败了,如果蒙牛是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以至上亿万人的蒙牛,这才是我们心中想的那个 伟大的蒙牛。 述/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 牛根生 整理/仝慧敏 在蒙牛,有这么一句话:“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这已经形成了蒙牛的一个企业文化。 而培训其实也是一个公司发展中最性命攸关的大事。 我们知道“克隆”,然而在今天即使它合法化了,也只能复制肉体,却永远无法再造出一个社会意义的“第二自我”。 但培训,却可以把自我的先进部分,有效地“移植”到一个或多个人身上,从而发扬广大。 这种“移植”,也许可以称做观念的“克隆”、技能的“克隆”或者模式的“克隆”。 例如,日本的一些企业搞培训。 它的最低要求就是“辅导员制”:一个新员工进来时,就给他找一个老员工作辅导员;招 500 个新员工,就配上 500 个老员工,一对一辅导。 这个新员工如果有问题,辅导员要负 50%的责任;这个新员工如果很出色,辅导员也有 50%的功劳。 这个制度不简单,老员工好几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以及花大代价才买来的更加宝贵的教训,没多久就“克隆”到新员工的行为体系中去了。 美国、中国也是一样的。 巴顿将军之所以打胜仗,其实是培训出来的。 我给蒙牛员工推荐的片子亮剑也是这样。 李云龙正在开会,一个营长报告说,我们的一个战士在训练时,肋骨被木头枪捅坏了。 李云龙说:“好。 ”其他人不明白,说怎么伤了战士还说好。 李云龙说:“教场上不捅伤,战场上就会被捅死。 ”这就是培训,平时不受伤,战时不保命。 培训就是这么重要。 我在蒙牛工作,最重要的事就是培训,最累的事也是培训。 走到哪里就培训到哪里。 如果不能把员工培训到你想达到的标准,你就难以达成目标。 即使在创业之初,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我也每星期仍组织学习会。 通过这些,造就了现在蒙牛企业文化中的“四个 98%”:资源的 98%是整合,品牌的 98%是文化,经营的 98%是人性,矛盾的 98%是误会。 特别是,团队建设是培训的重中之重。 如果蒙牛是某一个人的蒙牛,或者是某些人的蒙牛,那蒙牛就失败了;如果蒙牛是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以至上亿万人的蒙牛,这才是我们心中想的那个伟大的蒙牛。 为此,我们企业形成了“三准三不准”的规则:只准上级请下级吃饭,不准下级请上级吃饭;只准上级给下级送礼,不准下级给上级送礼;只准上级给下级拜年,不准下级给上级拜年。 也就是说,“经营人心”的方向是向下的。 我们不仅培训员工,也培训股东,培训经销商,培训合作伙伴。 这主要是告诉企业生态圈里的所有成员,在记住自己的利益的同时,永远不要忽视别人的利益。 股东不要以为自己投了钱,就可以高高在上;员工不要以为自己付出劳动,就可以惟我独尊;其他各方也一样。 包括我捐出全部股份创立“老牛专项基金”,也是想把自己奉行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之道,延传到我的百年之后。 当然,做出这样的“示范动作”,我自认为也是一种“培训”。 因为,这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