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渠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原则,使监理工程师顺利开展工作。 在现场质量管理工作中,维护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性。 (3)与业主代表的协调 1)与现场业主代表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尊重业主代表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听从其对进度和质量等方面的监督。 2)对于工程中牵涉到计量和重大变更的项目,主动请业主代表参加,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提出的好建议及时与业主代表进行沟通,并取得业主代表的认可,会同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一同解决。 (4)协调方式 1)按照总进度计划制定的控制节点,组织协调工作会议,检查分节点的实施情况,制订、修正、调整下一节点的实施计划。 2)项目经理主持施工协调会,一般情况以周为单位进行协调。 3)经理部将会同业主代表定期 (半月 )或不定期地组织对工程节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状况、工程技术资料、原材料等检查 ,并制定必要的奖惩制度,奖优罚劣。 4)本项目管理部以周为单位,提出工程简报,向业主和各有关单位反映,通报工程进展状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有关各方了解工程进行情况,我们将不定期地召开各种协调会,协助业主协调与社会各业务部门的关系以确保工程进度。 第五章 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测量 工程开工前邀请设计人员进行现场测量交底,认清实地水准点和坐标点,并做好记录,采取妥善有效的保护措施加以保护,避免施工中受到破坏。 同时还应对设计人员所提供的坐标点及水准点进行复测,对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 测量仪器 配备及人员安排: 本工程所用的测量仪器有 1台 DS3水准仪和 1台南方银河 1 GPS RTK等。 所有的仪器应经检验部门检验、标定后方用于本工程测量工作,人员拟安排成立一个测量班组。 水准点及座标点复测 工程开工前,应对设计人员所提供的坐标点及水准点的基本数据,采用 DS3水准仪和 GPS RTK 进行复核和验算,确定提供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当对提供数据有异议时,应会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核定。 增设平面控制点及临时增设水准点 根据设计人员提供且经测量复核有效的坐标点,研究增设平面控制点及临时水准点。 平面控 制点及临时水准点的增设应以设计人员提供点位数据为基础,保证工程每个拐点均有控制坐标。 当控制点间距较大时,另外增设控制点并做好保护桩。 增设的坐标点及水准点允许误差及施工测量误差应按以下数据进行控制: (1)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177。 20(L)1/2(mm),其中 L为水准测量闭合路线长度。 (2)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合差:177。 40√ n(mm),其中 n为导线测量测站数; (3)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 1/328; (4)直线丈量测距两次较差 1/5000。 河堤主体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1)平面定位: 该工程平面采用投影法进行 定位测量,在放线前应进行图上作业,各轴中心进行计算,经审核无误后,施工现场采用 GPS RTK定位、复检,每条主控轴线应引测到附近相对稳定的建、构筑物上或引测出控制线桩,做好标记并做好保护,用以分层投测、较对。 其它细部尺寸皆由主控制轴线分级测放、控制。 (2)垂直坡度控制: 177。 ,内部控制网建立于施工现场地面,用标记铁板埋于现浇混凝土中。 内部控制网由外侧总平面控制网引入轴线设 4个点,边长丈量相对误差为 L/ 1000,控制网的角度要求精度 90176。 (或 135176。 )177。 10”。 (3)标高控制: 建立工程高程控制三等水准测量,水准测量误差闭合差不大于(n为环的测站数 ),高程起算以当地城建水准点高度为准。 水准点埋设距离建筑物不小于。 坡度引测使用经校核过的钢尺向上引测,引测误差应逐层校正,以免误差累计。 (4)沉降观测: 本工程沉降观测点按施工图结合关要求布设。 施工时按施工图提供沉降观测点要求进行布置。 永久水准点采用 II等水准测量方法,往返测误差不得超过 (n√ n为测站数 )或177。 4,施工应按照牢固、可靠、安全、能长期保存,观测点的上部必须突出的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定距 离,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施工完一段,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主体结构完工后,每个月观测一次,沉降观测应请专业人员承测。 建筑物竣工验收后每年观测一次,由建设单位组织,直至沉降稳定。 二、河道主体工程施工: 在河道主体施工前,根据对河道周围的地形、地貌及现场实际情况的调研,必须先采取以下措施才能进行河道主体施工: 进场施工便道 为了方便河道的施工,确保人、材、机能够进入河道现场进行施工,在施工前,根据以上划分的几个标段,在沿途( KK、 „ )处设6M宽的进场便道,便道采用碎石换填进行施工,具体 长度及换填高度详见统计表,便道待河道全部施工完毕后需全部拆除外运并回填种植土至原地貌高程。 便道示意图如下: 清除河道内的淤泥、垃圾、树木及其他杂物 因河道内常年沉积的淤泥、各种生活垃圾、树木及其他杂物较多,均参杂在一起,没有可利用价值,在河道施工前必须先将此部分的垃圾全部清除并运至业主指定的弃土场内。 拆除原浆砌毛石河堤及沿途其他影响河道施工的障碍物 原有毛石河堤因多年受到淤泥及垃圾的腐蚀,加上在拆除过程中会参杂着很多泥土、淤泥 及砌筑的砂浆,考虑到如果利用拆除的部分毛石作为现在的块石河堤用,则需要进行两次二次倒运、人工清洗毛石及清理毛石表面砂浆,同时还不能确保施工质量,经过测算,这样所发生的费用远比重新采购块石的费用高很多,因此本方案考虑将所拆除的能用的石块均用于就近路基填筑,具体发生的运距由现场进行确认。 导流、围堰施工 因现有河道流水为常年动态流水,如进行河道施工必须先采取导流及排水措施, 导流洪水标准采用 3年一遇,导流时段为 11月~ 3月枯季洪水,导流设计流量为。 为确保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利用枯 水季节抓紧水下主体工程的施工,采取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零星,先深后浅,平行交叉流水作业。 (1)施工段截水围堰 在每段导流沟起点河道处或无法做导流沟河水较少的地方采用围堰截流处均设编织袋围堰 挡水导流;河道围堰顶宽 ,边坡为1:,人工现场装土填筑,围堰高平均 ,编织袋袋装土铺砌时,采用先铺底板,后铺砌边坡,袋装土利用开挖的砂砾土装袋,袋口应绑扎牢固。 砂袋之间应相互咬合,错缝铺砌,袋口朝背水面,厚度 50cm,每个袋重 30KG以上,并要求码放平整,其起伏差不宜大于 30cm,以减少糙率。 (2)导流沟 采用开挖明沟方案施工,导流沟的断面形式:底口宽 1m,边坡 1:1,平均深 ,纵坡基本按照 %,施工前根据导流沟现状地面高程实测,作为土方开挖工程量计算的依据,各导流沟。 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 导流沟沟底夯实平整,边坡遇有管道处设置草袋围堰加固。 导流沟挖好后,沿线两侧设置警戒线,警示牌,以防人员坠落。 导流渠回填时,需先将渠内积水抽干净,抽水量根据实际计量。 回填采用 砂砾 回填,分层夯实,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3)束窄河床土袋挡墙导流 束窄河床河道采用 粘土编织土袋 挡墙导流,挡墙高度 1m, 挡墙内净宽度 1m,挡墙厚度。 挡墙施工前,围堰截住上流水,抽水机抽水,施工段内挖除淤泥,施工土袋挡墙,挡墙完成后,挖开上流围堰。 两侧施工,施工段内局部设水泵排水。 (4)土袋挡墙左右半幅施工 在河道较窄、两侧建筑或构筑影响或受地形限制,无法采用其他施工方法时采用 粘土编织土袋挡墙左右半幅施工。 挡墙高度 1m,挡墙厚度。 挡墙施工前,围堰截住上流水,抽水机抽水,施工段内挖除淤泥,施工土袋挡墙,挡墙完成后,挖开上流围堰。 左右半幅22施工,施工段内局部设水泵排水。 (5)水泵 +排水渠 施工段内由于河道两 岸地势存在较大高差,开挖导流渠挖方太大。 采用 2 台 抽水泵 (Φ 150)在上游围堰外 24 小时不间断抽水,施工段内设临时排水沟、每隔 20~30m 设置一集水井。 使用 1 台 抽水泵 (Φ 150)抽出积水、渗水。 由于施工现场未设临时电线,施工用电使用 50KW 发电机发电。 使用 0柴油每台发电机满载运行每小时耗油 15 升左右。 排水渠底部宽 1m,高 ,边坡 1:。 排水渠施工完成后用砂砾回填至自然标高。 断面图如下: 三、各施工段导流施工方法 施工部位及导流方法见下表 序号 施工部位桩号 围堰导流施工方法 1 0+2000+650 0+650 处围堰,设水泵两台 24h 抽水外排 2 0+6501+450 束窄河床河道内袋装砂石土挡墙导流,两侧施工,施工段内局部设水泵 24h 排水 3 1+4501+800 右侧挖渠导流,挖取深度及尺寸见断面图 4 1+8002+250 束窄袋装砂石土原河床围堰导流 5 2+2502+650 左侧挖渠导流, 2+650 做围堰 6 2+6503+450 右侧挖渠导流, 3+450 做围堰 7 3+4503+650 右侧挖渠导流 3+650 做围堰 8 3+6503+800 两侧无法挖渠用水泵 24h 排水 9 3+8004+400 河道内袋装砂石土围堰半幅施工, 4+400做半幅围堰导流 10 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