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技术方案讨论稿内容摘要:

不单独分宗,但要在调查时注明,并相应扣除其面积。 归属不明的地块等可单独设宗 , 待明晰权属后,再行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划宗。 二是 所有权界址点精度及适用范围。 表 1 所有权界址点精度及适用范围 界址点点位中误差 适用范围 中误差 允许误差 7 ≤177。 (图上) ≤177。 (图上) 图解界址点 ≤177。 ≤177。 实测界址点 三 是 权属争议。 指界人对权属界有争议时, 技术人员在影像图上划出 权属 争议区, 填写地籍调查表, 双方指界人 在土地权属 争议 原 由书 上签字画押 ; 四 是 权属界线。 村民组 实地 界线与 工作 底 图中 行政村界线不一致时, 现场指界 时 将实际界线标绘到工作底图上,并在地籍调查表的权属调查记事栏中予以说明。 内业处理时按村 民组 实际 界 线 调整行政村界,并 做 调整说明; 权属界线采用 宽红色实线表示 ; 五 是依据登记发证资料在影像图上划定集体与国有土地界线; 六是 其它相关要求按照《地籍调查规程》执行。 ( 1)图形矢量化。 利用外业调查成果完成权属界线矢量化,形成权属界线图层。 对于外业调绘形成的权属界线 , 通过 将工作底图 扫描 (或人机交互判读) 进行权属界线 矢量化 ; 对于外业实 测形成的权属界线 , 通过坐标导入法进行权属界线矢量化。 ( 2)宗地编码。 将地籍区、地籍子区 图层 与权属界线图层套合,完成宗地统一 代码的编制。 ( 3) 权属资料录入。 利用外业调查成果录入宗地属性数据,包括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属性质、土地坐落、 宗地编码等信息及外业调查有关材料扫描件等信息。 ( 4)绘制 地籍图、 宗地图。 将权属界线图层与第二次土地 调查 8 年度 变更调查数据套合,编制地籍图、宗地图。 ( 5)宗地地类面积统计。 以宗地为单位, 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年度变更调查数据 统计宗地内各地类面积。 ( 6) 有关问题的处理。 一是界址点编号,以地籍子区为单元,由计算机统一生成,并保证编号唯一 ; 二是 界址点编号表示方法,解析界址点编号可采用 J J „„ 表示,图解界址点编号可采用 TT „„ 表示 ;三是 面积计算 方法,宗地 面积按椭 球面面积计算。 (二 ) 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 以县 级 为单位建立农村集体土地 所有权数据库。 为确保数据库质量 ,有利于数据库更新和维护,数据库建设单位 的选定, 应参照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模式。 (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包括数学基础、境界、居民地、交通、水系、 地理名称等。 ( 2)土地权属数据。 包括宗地、零星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 ( 3) 土地登记发证信息数据。 包括 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申请表 、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 权利 证 书 等数字化的 集体土地所有权 地籍档案数据; ( 4)第二次土地调查年度变更调查数据。 包括县、 乡、村界线、地类图斑、零星地类、 线状地物等数据。 ( 5)栅格数据。 包括 DOM、 DRG 和其他栅格数据。 ( 6)其它数据。 宗地统一代码数据、元数据、表格、文本等数 9 据。 ( 1)建库标准 数据库 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为基础,结合新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进行 建设。 ( 2)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 高斯 克吕格投影 3 度分带、高程基准采用“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 ( 3)质量要求 坐标系统、投影方式正确;界址点精度符合要求;实地、外业调查成果、库体数据三者一致;库体结构和内容完整正确;图形分层正确,层内和层间图形拓扑关系正确;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对应关系及逻辑一致性正确;数据字典和 元数据描述正确。 管理系统建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