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务中心、企业职工培训及职教师资培训中心。 ( 5)金融管理实务专业 实践“三位一体岗位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 式,以岗位操作能力为主线,构建基于“金融岗位操作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与行业协会联合开发职业标准,培养面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一线的操作师。 建设传统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符合“真设备、真项目、真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成为自治区内金融类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区域职工培训等服务中心。 ( 6)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探索与实践“ IT 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岗位群的课程体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岗位技能”实践教学体系,进行 “课程串联,共筑岗位技能”的课程建设;到 2020 年底,建设 3 门优质核心课程; 建设 2 个岗位技能课程包;建设4 门院级精品课程;编写 3 本特色教材,建设 2 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打造优秀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 到 2020 年底,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拥有 2 名专业带头人, 6 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 13 名, 聘请行业专家、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实习实训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 13 人, 使得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达到 1: 1; 建设 5 个具有教学、培训、研发和社会服务功能的专业实训室,分别是:算机软件技术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网络工程和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训室和电脑创作工作室。 在现有校外实训基 地的基础上,再建设 10 家校外实训基地。 2.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专业 和 课程的改革全方位推动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模式转变到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的的轨道上来。 通过研究微观的课程改革,探索普遍可行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进而推动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改革。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2 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宁夏及周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用人要求 ,把关注学生就业和关注学生发展相结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校企合作教育为途径,以培养学生首岗胜任能力、转岗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设计“工学交替、能力递 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特点与就业意向,对其职业选择进行正确的导向;注重学生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学生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开发半工半读合作企业,扩大企业“订单式”培养规模,继续推行以顶岗实习为主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的养成,将学生培养融入到企业现场和社会实践之中,让学生能“带着工作经验走上社会”,以充分体现“职业发展导向”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 创新顶岗实习形式与管理制度,探索并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采取区域集中与企业分散、学校推荐与学生自找、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下企业实践形式,做到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有机结合。 同时,通过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施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辅修跨专业课程,以贯彻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 3.建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 课程体系 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种类的需求变化 ,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动态一致性。 充分利用行业办学优势,由任 课教师、企业专家、课程研究专家组建团队,系统分析面向中小企业岗位(群)的能力标准,确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构建“基于岗位能力” 的 课程体系;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开发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 针对不同专业,找准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的切入点,如物业管理类专业“基于工作现象,挖掘典型案例”开发课程;市场营销专业“基于工作岗位、剖析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应用英语专业 构建以 工作情景 和工作对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 “基于主要岗位,设计业务流程”开发相应课程;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全面结合起来。 通过合作 建设、引进比较、消化吸收,设计和编写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 征的优质核心课程与特色教材,制定 6 个 重点 专业 和 20 个非重点专业的 教学标准 ,建设相应 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1 门核心课程, 建成自治区级精品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13 课程 2 门、院级精品课程 15 门、优质核心课程 24 门 (其中 物业管理专业建成 1 个核心课程包, 市场营销专业建成 9 个项目包) 、特色教材 14 本。 4.建设 高水平专兼职教学团队 促进拔尖人才成长。 通过 专兼职教学团队 建设, 营造 适应人才成长的“领导重视、政策支持 、经费充足 ” 的环境。 在 “双师型”教师相关 制度的 激励 和支 持下,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将会 在各自的岗位上 做 出突出贡献,得到学术界 和相关行业 的高度认可。 推动 学院专业 建设。 学院高水平 专兼职教学团队 建设的目标是: 引进专业带头人 3名, 培养 10 名, 培养 45 名骨干教师, 引进 15 名, 聘请企业兼职教师 114 名,达到每一个专业都有 1 名以上专业带头人和 4 名以上骨干教师,以及专兼职教师比例 1: 1 的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在加强 社会生产实 践 与教学改革 联系中 的桥梁 作用 ,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 ,真正把学院的重点专业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一流的 品 牌专业。 发挥示范和辐射效应。 学院建 设一支人员齐备、结构合理的高水平 专兼职教学团队 ,可以在自治区范围内起到充分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宁夏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 5.建设真实环境的 教学实训基地 探索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途径和方式。 形成 紧密联系生产一线、校企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的产学合作机制,改革学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运行机制。 积极开发具有岗位针对性的培养计划、课程和教材,推动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的试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制改革与创新,使 学院 教育与实训基地建设相匹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 努力适应就 业形势变化, 建设 6 个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包括 25 个实训室) 和 160个校外 实习实训基地, 充分利用建立实训基地的契机,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努力做好 学院 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工作,加快 学院 的改革与 发展。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作为重点,充分发挥 学院 实训基地的作用,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强化岗位技能训练,把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衔接,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 积极实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4 施 “ 双证书 ” 教 育,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沟通,使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获得相应 职业资格 证书。 面向社会积极提供培训服务。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建设,为 建立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服务,发挥为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技术升级培训、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的认证培训等社会服务的职能。 鼓励实训基地成为企业的技能培训中心,促进实训基地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实训基地实行更加开放、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推进学历教育与培训结合,全日制与业余相结合,重视开展在职人员的技能更新培训 和 失业人员、转岗人员再就业能力的培训 以及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满足社会 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用好实训基地的资源,积极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服务,加快 “ 双师型 ” 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加强职业院校实训教师的技能培训,满足职业教育 “ 双师型 ” 师资 队伍 培养的需要。 探索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自身的教育模式。 积极探索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推进实训课程以及相关教材的开发,创造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环境。 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筹措机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可持续运作方式,为推广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6.构建社会服务体系 建设 职业 培训基地 ,大力开展企业职工、下岗人员、失地 农民与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为宁夏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服务,为宁夏第三产业及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继续巩固和提高学院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方面的地位和影响力, 以优良的师资和设备为依托,积极做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重点做好职教师资“ 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的培训,提升职教师资的技术、知识和复合技能。 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优势,与紧密型合作企业联合开展咨询服务和技术攻关,增强学院对相关企业的服务能力,不断深化产学结合的层次。 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国内院校开展对口合作交流,在教育教学 改革、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与师资共享、实训室建设与实训室共享、信息交流、合作就业和联合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不断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院自身办学综合实力。 以合作办学项目为平台,每年选派 1 名 3 名专业带头人进行为期半年的出国进修出国培训,交流专业建设、专业发展方向和职教前沿理论;每年选派 1 名 3 名骨干教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15 师进行为期 3 个月出国培训,交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经验和体会;每年选派 1 名 3 名语言教师进行为期 1 个月~ 3 个月出国培训,交流和体验国外语言教学的 方法和手段。 开放学院实训场所、体育设施、图书信息等教学资源,在全民健身、信息查询等方面为校园周边的企业、部队和社区的人民群众提供免费服务;通过学术交流、人员互访、学生互派和资源共享等形式,加强对宁夏高职院校和西部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扩大学院改革和示范的成果,不断增强学院的示范与辐射效应。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6 第四部分 建设内容 Ⅰ 中央 财政 支持的 重点 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项目 1 物业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重点专业名称:物业管理(专业代码: 560702) 项目 组长 :严新仁 副组长:李娅莉 许永 宏 项目组成员: 张国柱 高文雄 费新奇 曾新丽 李学华 魏莉 张媛 李荣 唐振国 齐云霞 徐飞 彭安惠(宁夏银川市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银川市物业供热协会秘书长 ) 查学和(宁夏银川市承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 总经理、宁夏银川市物业供热协会副会长) 陈志伟(宁夏银川高新区宏建房地产开发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贾建军(宁夏银川高新区丽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注册房地产经纪人、国家注册房地产策划师、物业管理师) 管 敏( 宁夏银川建发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李新浩(宁夏银川建发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 总经理、物业管理师) 齐 敏(宁夏银川大地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 芮金虎(宁夏银川大地物业管理公司副总经理) 刘昌盛(宁夏银川民生 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于 歌(深圳市长城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银川分公司总经理) 保向阳(宁夏银川市贺兰联星花卉苗木繁育基地总经理、园林工程师) 李树发(宁夏石嘴山市新源物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国家注册物业管理师) 马玉龙(宁夏吴忠天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杨忠军(宁夏吴忠东方房地产公司总经理) 满跃春(宁夏吴忠市万佳物业管理中心主任 ) 刘培君(宁夏固 原中天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 ) 王 磊(宁夏中卫市中宁兴宇物业公司总经理) 项目建设周期: 3 年 第四部分 建设内容 17 一、建设基础 2020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设置物业管理专业。 2020 年,学院以《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项目》为题,申报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并获宁教高 [2020]174 号文件批准立项。 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专业建设,现在物业管理及其专业群已有 2 个专业,共计招收了 398 名学生。 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了 100%。 2020 和 2020 级在校生均提前一年被区内物业管理企业预订完毕。 1.积极创 新人才培养模式 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始终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和切入点,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业管理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学院、行业、企业联动办学的利益联结机制,创造性实践学院、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四位一体,联动办学,共商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物业行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2.初步形成的专兼职结合教学团队 物业管理专业专兼职教师共 15 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 5 人,占教师总数的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 6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75%;青年教师 4 人,硕士研究 生 4 人;专业带头人 1 人、科研骨干 1 人、教学骨干 2 人。 专业带头人、科研骨干和教学骨干,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教育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