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模拟试题1内容摘要:
B :量化 C :编码 D :解码 E :识别 2 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常用的图像输入设备是 ( )。 A :数码照相机 B :数码摄像机 C :彩色扫描仪 D :视频信号数字化仪 E :计算机 三、判断题 :15 分,每题 01分 2 索引链是超媒体所特有的。 2 信息是用确定性的量度定义的。 一个消息的可能性愈小,其信息愈少;而消息的可能性愈大,则信息愈多。 2 帧间编码技术处理的对象是静止图像。 2 多媒体数据压缩和解压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 2 在 Ⅱ 型 DVI 系统中,视频子系统的关键技术是视频处理和显示引擎,它们是由82750 PB 像素处理器、 82750 DB 显示处理器和 VRAM 组成。 2 二值图像由两级灰度构成,因此有灰度层次。 2 音频编码的目的在于量化数据。 Video Blaster SE100 视频卡不能与视频录像机相连。 3 多媒体计算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家电制造厂商研制的电视计算机 (Teleputer); 另一类是计算机制造厂商研制的计算机电视( Compuvision)。 3 语音识别的目标是让计算机能完全听懂并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 3 基本链的链源和链宿都是节点 . 3 链分为显形链和隐形链,索引链属于隐形链。 3 在全电视信号中,把偶数场同步信号的前沿作为一场的起点。 3 MIDI文件记录的是声音经过数字化后的波形数据。 3 声音是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的声波。 四、 填空选择题 :03 分,每题 03 分 3 数字图像是 ( )和 ( )相结合的结果。 选 项 1 : A 对图像函数进行连续的数字编码 B 对图像函数进行空间的离散化 C 对图像函数进行 A/D 转换 D 对图像函数进行颜色的离散化 选 项 2 : A 对 图像函数进行连续的数字编码 B 对图像函数进行空间的离散化 C 对图像函数进行 A/D 转换 D 对图像函数进行颜色的离散化 五、 简答题 :30 分,每题 05分 3 什么是超文本。 什么是超文本系统。 参考答案: 答:超文本是一种典型的数据库技术,是由节点和表达节点之间关系的链组成的网。 一般把已经组织成网。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模拟试题1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多媒体ppt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作用
各种各样邮票 ” 的课件,从网上下载了各种各样邮票的图片和资料,这样,提供给幼儿的教学资源不但更丰富,而且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对这些邮票性质的认识和了解。 又如,在进行 “ 伞的世界 ” 的课 程单元教学时,我同样在教学中运用 PowerPoint 制作 “ 伞的世界 ” 的课件,从网上下载了各种有关伞的图片和知识,并根据不同伞的形状来丰富幼儿的知识。 它能使幼儿尽情地表现自己
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31多媒体作品中的声音
,经声卡及软件转换成数字信号。 声卡等硬件设备的工作过程:采样(取样、抽样)、量化 工作目标:将模拟音频信号转化为一组用来表示声音的二进制数字序列,即数字音频。 声音采编软(硬)件的作用:由于数字音频的数据量相当大,需采取一定的策略将数字音频序列按照一定的格式记录下来,即数字音频编码技术。 由于编码方法有很多种,因此产生了许多不同格式的音频文件。 2 教师具体举例说明: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 4)简单化。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强化了教学过 程中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这对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智力是有帮助的。 但是 ,必须看到 ,目前一部分教师只是简单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语言文字转化为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 ,而这种转化只是对语言内容的一种简单演绎 ,一种肤浅解说。 ( 5)不分知识特点都用课件教学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有它的独特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