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内容摘要:

116 2 2  87 3 3 2  57 4 4  39 5 5  29 6 6 4  21 7 7  16 8 8  13 9 9 6  10 10 10  9 ( 3)计算基础 A 的中心点 O 下由两相邻基础的荷载引起的 z ,可视 O 点为两个相等矩形面  ( oafy)和另四个相等矩形面Ⅱ( oaed)的公共角点。 其长宽比 bl/ 分别为 点 bl/ z z/b c )()(4 021 k P apccz   Ⅰ Ⅱ c Ⅱc 0 0 0 0 1 1 0 2 2 1 3 3 1 4 4 5 5 6 6 2 7 7 8 8 9 9 3 10 10 (4)以分层和法和单向压缩求基础 A 的最终沉降 基础底面下粉质粘土厚 ,地下水分层面以上厚 1m,地下厚 ,所以分层厚度均可取为 1m,经计算,分层总和法单向压缩基本公式的计算 点 深度 zi (m) 自重应力 c (kPa) 附加应力39。 zc (kPa) 层厚Hi (m) 自重应力平均值 2)1( ciic  (kPa) 附加应力平均值 2)1( ziiz  ( kPa) 自 重应力加 附加应力 (kPa) 受压前空隙比 ie1 受压后空隙比ie2 iii eee1211 iiiiiHeees121339。 110 0 0 27 130 1 1 46 116 37 123 163 45 2 2 54 88 50 102 152 38 3 3 63 59 59 74 133 25 4 4 71 42 67 51 118 16 5 5 81 34 76 38 114 8 6 6 91 30 86 32 118 7 7 7 100 22 96 28 124 6 8 8 110 20 105 21 126 7 9 9 120 18 115 19 134 7 10 10 130 14 125 16 141 7 地 基 压 缩 层 深 度 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