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89s52单片机控制的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内容摘要:
特 殊寄存器 AUXR(地址 8EH)上。 ALE/PROG:地址锁存控制信号( ALE)是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锁存低 8 位地址的输出脉冲。 在 flash 编程时,此引脚( PROG)也用作编程输入脉冲。 在一般情况下, ALE 以晶振六分之一的固定频率输出脉冲,可用来作为外部定时器或 时钟使用。 然而,特别强调,在每次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 ALE 脉冲将会跳引脚号 第二功能 RXD(串行输入) TXD(串行输出) INT0(外部中断 0) INT0(外部中断 0) T0(定时器 0 外部输入) T1(定时器 1 外部输入)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 RD(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 10 过。 如果需要,通过将地址为 8EH 的 SFR 的第 0 位置 “ 1”, ALE 操作将无效。 这一位置 “ 1”, ALE 仅在执行 MOVX 或 MOVC 指令时有效。 否则, ALE 将被微弱拉高。 这个 ALE 使 能标志位(地址为 8EH 的 SFR 的第 0 位)的设置对微控制器处于外部执行模式下无效。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 PSEN)是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 当 AT89S52 从外部程序存储器执行外部代码时, PSEN 在每个机器周期被激活两次,而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 PSEN 将不被激活。 EA/VPP: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 为使能从 0000H 到 FFFFH 的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指令, EA 必须接 GND。 为了执行内部程序指令 , EA 应该接 VCC。 在 flash 编程期间, EA 也接收 12 伏 电压。 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内部时钟发生电路的输入端 [14]。 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单片机控制部分电路 如图所示为单片机组成的控制电路,其中晶振与其相连构成时钟电路,而复位开关与其相连构成单片机小系统。 如图 32 所示。 图 32 单片机控制电路电路图 论文题目 11 红外线发射电路 红外线发射电路主要由 D7~D12 六个红外线发射管组成。 红外发射管的负极依次接到单片机 ~ 口,当电 源接通时,单片机的 P1 口设为输出状态,当 P1口输出均为“ 0”时,各个二极管均成导通状态,发出红外光,覆盖包括了接收电路的一定的区域。 正常情况下没有遮挡时 P1 口输出为 00H。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在使用时,须由电流驱动, 在进行设计时,最重要的是在 IF 电流的控制,设计出的驱动电流 IF 不能太大,若大于 IF(max)则元件有烧毁之虑, IF 若太小,则其发射束就会变小。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 IF(max)在 20mA 左右,通过计算可得限流电阻的最小值为200 欧,本电路选取 470 欧如图 33 所示。 图 33 红外线发射电路图 红外线接收电路 红外线接收电路主要由 D1~D6 六个红外线接收二极管组成,主要功能是用来接收 D7~D12 发射的红外线,正常情况下能够成功接收,如果有人闯入,中断红外线,将接受不到红外线,此时判断为应当报警,由单片机控制报警。 具体电路连接如下图, D1~D6 六个红外线接收管的负极与反相器芯片 74LS14D 的 A1~ A6 脚,当没有遮挡时接收管正常接收到红外线时并导通, +5V 电源通过 D1~D6 的正极加到反相器 74LS14D 的输入端,进行反相为低电平,输出管脚 Y1~Y6 接单片机的 到 脚,这时的 ~ 口为低电平:而当有人闯入使红外线被遮挡时,接收管截止,反相器输入端为低电平,反相后输出高电平,这时的单片机的 ~ 口为高电平。 当在一定得时间内检测到位于不同位置的光束被遮挡时,则由 口输出高低电平间隔为 1S 的脉冲报警信号 [16]。 此脉冲信号驱动声光报警电路,直至断开开 12 关 SW2。 如图 34 所示。 图 34 红外线接收电路图 声光报警电路 声光报警电路与单片机 口相连,当单片机的 口输出一系列脉冲方波,开始驱动报警电路报警。 声光报警部分主要由发光二极管 和蜂鸣器组成,当报警开始时,发光二极管闪烁,蜂鸣器发出声响,声光并用,同时报警 [17]。 声光报警部分电路图如图 35 所示。 图 35 声光报警部分电路 图 电源电路 电源开关 SW1 送入 220V 经过保险丝后送入变压器,保险丝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18]。 变压器 L1 将 220V 的交流电源经磁场耦合转换成 12V 的交流电源,四个全波整流二论文题目 13 极管将 12V 交流源整流为直流 12V 电源提供给后面电路。 由电容组成的滤波电路将整流后的电源进行纹波滤除,滤除频率较高的干扰纹波。 再经直流开关电源,转换出 5V 电源为后端供电,具体 工作过程:经整流、滤波的 12V 电源,经直流开关电源 U1 第 6 脚供给电源, 8 脚为电源芯片的比较输入端 RA 为大功率限流电阻,电源经芯片 的 2 脚输出, TL1 为功率电感,电源经 TL1 的 2 脚输出。 D2 为快速开关二极管。 C1/BC3 组成电容滤波电路。 如图 36 所示。 图 36 电源电路部分的电路 14 4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的软件设计 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集中在单片机功能流程的设计上,要监视是否有人闯入,红外线接收是否中断、如何控制声光报警等。 软件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系统的运行质量,在编写软件 之前,对系统的流程进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保证在编写软件时思路清晰,不易出错,修改也变得容易。 程序流程图的设计遵循自顶向下的原则,即从主体逐步细分到每一个模块的流程 [20]。 系统的主流程 ( 1)下图 41。基于at89s52单片机控制的红外线防盗报警器
相关推荐
ic Timer)、实时时钟( RTC)和 USB 控制器等若干外围模块的不同组合。 其中,看门狗可 以使程序失控时迅速复位;模拟比较器进行模拟电压的比较,配合定时器,可设计出 A/D 转换器; 16 位定时器( Timer_A 和 Timer_B)具有捕获 /比较功能,大量的捕获 /比较寄存器,可用于事件计数、时序发生、 PWM 等;有的器件更具有可实现异步
,考虑到电路的简单和成本等因素,选用 ATMEL 公司的 ATmega64单片机作为处理器,它内含 64K 字节的系统可编程 Flash,其编程和擦除完全用电实现;其外部晶振为 20M,也就是做为时钟频率;并且价格低廉,运行速度快。 用 ATmega64,加上相应的时钟和复位电路就组成了最小系统,采用外接键盘操作控制输出三角波、正弦波、方波等波形,同时也可以用键盘方便的调整频率的变化
//E 置高电平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空操作四个机器周期,给硬件反应时间 E=0。 //当 E 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开始执行命令 } /***************************************************** 函数功能:指定字符显示的实际地址 入口参数: x
() Vout =Vinma () 单片机最小系统 我们的 MCU 最小系统板的 CPU 是采用 89C52 单片机,包含 A/D 转换, D/A 转换,考虑到精度等问题,我们没有选择传统的 8 位转换芯片 0809 和 DAC0832,而是选用美信的 12 位转换芯片 MAX187 和 MAX5352,MAX5352 用的标准电压 可由 MAX873 的基准产 14 生,这里我们用
13 导频信号输出端 7 射频放大器输出 12 调制信号输入端 8 射频放大器地 GND 11 基准参考电压 (用于改 变容管电容量 ) 9 射频振荡器网络 10 射频振荡器网络 BA1404 的引脚功能如 表三 所列 , 它主要由前置音频放大器 (AMP),立体声调制器 (MPX),FM调制器及射频放大器组成。 立体声前置级分别为两个声道 的音频放大器。 输入为 时,增益高达 37dB
用户不能访问和修改。 用户程序是随 PLC 的控制对象而定的,由用户根据对象生产工艺的控制要求而编制的应用程序。 为了便于读出、检查和修改,用户程序一般存于 CMOS 静态RAM 中,用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以保证掉电时不会丢失信息。 为了防止干扰对RAM 中程序的破坏,当 用户程序经过运行正常,不需要改变,可将其固化在只读存储器 EPROM 中。 现在有许多 PLC 直接采用 EEP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