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成长手册汇总内容摘要:

20 3)培训目标:授课技巧的提升 但授课技巧是个很大的范畴,为了进一步明确学员的需求,我请 HR 将新人入职培训的课程表发给我,从课程主题中,判断授课技巧的难点。 访谈提纲的准备 访谈不同于闲聊,是以了解学员培训需求为 目的的沟通。 所以,我们需要将培训需求细化,针对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事先准备访谈提纲。 根据 ―以终为始 ‖的理念,我们在准备访谈提纲时,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以 ―问题型鱼骨图 ‖为依据(几个原因,需设计几个问题一一确认)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 访谈的目的 2) 访谈中,想要得到答案的问题 3) 为了达成以上两个目标,需要访谈哪些人员。 案例 1: 一个基层主管的 ―高效沟通技巧 ‖ 1)访谈的目的:了解学员在沟通方面的问题和困惑 2)访谈中,想要得到答案的问题: 学员的沟通问题最主要体现在对上、对下、还是平行沟通。 有哪些表现。 3)为了达成以上两个目标,需要访谈学员的上司、部属、平行单位人员。 此外,还有企业HR 和其他人员。 如果只访谈学员本人,我们不可能得到最真实的信息。 因为人们大多会有偏高的自我评价。 当我们问: ―您认为自己跟部属的沟通顺畅吗。 ‖得到的回答可能是: ―挺好,没问题。 ‖当我们问部属时,可能得到的答案会很多,如: ―常常不知道他想让我干什么。 ‖、 ―我明明按他说的做,他总是不满意,说我自作主张 ‖…… 21 企业 HR 因平时跟各部门接触比较频繁,请他们对学员的沟通能力进行总体评价,有利于我们把握全局。 而在制造型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中,质量、售后服务部门分别为全公司的矛盾焦点。 跟他们进行交流,可以让我们从冲突和问题中,了解更真实的信息。 所以,要想详细了解学员需求,需要做全方位的访谈。 访谈技巧 正确的答案往往是提出了正确问题的产物。 在访谈了,有以下技巧可以运用: 80/20 法则: 访谈的目的是了解学员需求,这需要我们用 80%的时间去聆听, 20%的时间去说和提问。 在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回应对方,如: ―哦 ‖、 ―嗯 ‖、 ―真了不起 ‖、 ―是吗。 ‖。 这些看似没有意义的回应,一方面让对方清楚的知道: 我们在听。 另一方面,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当对方看到我们认真聆听,并在做笔记时,不但感觉到了尊重,也接收到了鼓励发言的信息。 提问技巧: 由浅入深、开合并用。 一般人都不喜欢在工作时被打扰,被公司内部人员访谈也是种压力,怕造成不良后果。 此时,我们可以从轻松的 ―废话 ‖开始寒暄,如:你是哪里人。 在这个岗位上干多久了。 先建立亲和力,再切入我们想要的问题。 开合并用,是指善于运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如:你认为部门内沟通不良的原因是。 开放式问题,适合获得更多具体信息时运用。 封闭式问题,是让对方做选择题,如:你认为他说的是事实吗。 对方只需要回答 ―是 ‖或者 ―不是 ‖。 封闭式问题,适合做信息确认和转移话题前的结束语,对于某些跑题或喋喋不休的被访谈者,封闭式问题也很有效。 澄清事实的方法: 现场访谈会让我们获得大量的信息。 那么,如何去判别真伪,澄清事实呢。 22 方法一、互相验证 向有关联的两位访谈者询问同一问题后,请第三方验证。 案例 : 我们访谈互为上下流程的业务和生产部门时,都问同样一个问题 ―您认为生产信息传递不及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 业务说: ―我们每天都很及时把资料交给生产单位,他们自 己没有优先顺序。 ‖ 生产说: ―他们为了省事,每天早上、下午各送一次资料,把不急的单,都变成急单了。 ‖ 于是,我们可以找质量部门来验证,得到的回答是: ―以前我们订单少,规定业务每天上午、下午各送一次资料,最近两个月,订单量剧增,交期也越来越急。 但业务还是每天送两次资料,导致生产单位上午刚做好生产排程,下午就有更急的订单来了,很混乱。 ‖ 案例分析: 上面的案例中,我们通过 ―三方会谈 ‖,了解到 ―生产信息传递不及时 ‖的原因在于:业务单位的工作流程,未根据公司业务的增长而做相应变更,影响到了生产单位的正常工 作秩序。 一般情况下,互为上下流程的两个部门,都会指出对方的问题。 我们先记录下来后,再跟与两个部门都有业务关系的第三方交流,验证哪一方说的是事实。 所以,访谈人员的顺序安排,也是很有学问的。 最好先访谈 HR,了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将这些具体问题在访谈中进行交流和记录,用第三方来验证,澄清事实 方法二、 STAR 原则运用 STAR:即 Situation(背景 )、 Task(任务 )、 Action(行动 )和 Result(结果) STAR 原则最初运用于招聘面试,通过交流,可以涉及到更实质性的内容。 如我们对生产单位的小张 进行访谈时,询问跨部门的沟通问题时, 小张: ―仓库的人就很难沟通 ‖ 23 问: ―您是否能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 (背景)关于什么事情(任务)呢。 ‖ 小张: ―就拿昨天来说吧,业务突然下单增加了我手头的订单数量,一看交期很急,我马上就去仓库找小刘,让他赶快发料给我。 他不肯给。 ‖ 问: ―那您怎么办。 结果是。 ‖ 小张: ―我说等领导回来,补签领料单给他,他坚持不肯(行动)。 我只好回来,去找主管签名。 (结果) ‖ 案例分析: 通过上例的对话,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小刘很难沟通,而是对方没有按规定流程做事。 STAR 原则的运用, 使我们将对方要表达的内容,限定在了 STAR 的四个要素中,我们便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澄清事实。 方法三、剥洋葱法 剥洋葱法,是通过问至少问 5 个 ―为什么 ‖,对问题一层层剖析,最终找到真相的方法。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要分析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第三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 以此类推。 注意: 答案应为事实描述 每个问题的答案,均为事实描述(含转述他人话语),不得下定论(如:小张工作态度差)。 答案应该是人为可以解决的问题 对问题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或改善 ,如果最后分析出来的答案是我们不可控的(如:天气、政府行政命令、金融危机等),则失去了意义。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返回前面的步骤,重新思考或了解可能的原因。 24 案例: 接着上面的小刘拒绝发料的案例。 问: ―他为什么不肯给你发料呢。 ‖ 小张: ―他说领料单上没有我主管的签名 ‖ 问: ―为什么没有主管签名呢。 ‖ 小张: ― 主管不在现场 ‖ 问: ―为什么主管不在现场。 ‖ 小张: ―他去接电话了 ‖ 问: ―为什么不能等到主管接电话回来。 ‖ 小张: ―我又不是不给,不就晚点吗。 下班前统一让主管补上就行了 ‖ 案例分析: 至此,我们 就很清楚地知道:对方一开始说的: ―小刘很难沟通 ‖并不是事实。 事实是:小张为了图省事,未按公司规定流程提交领料单。 这是小张自身的工作态度问题,而非仓库或小刘难沟通。 (二)问卷调查 如果说现场访谈主要是在做问答题,问卷调查则大多是在做选择题。 被调查者根据我们设定的问题进行回答,勾选。 通过特定的问题,将信息限定了范围,便于我们深入了解培训需求。 但如何设计问题,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 一份问卷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正文)、结束语 标题: 标题概括地说明调研主题,由调查对象、问 卷内容和 ―xxx调查问卷 ‖组成。 问卷标题要简明扼要,且必须点明调研对象或调研主题。 25 如: ―员工调查表 ‖的范围太大,被调查者无法从中了解问卷调查的概括。 若改为: ―员工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 ‖,就比较明确了。 前言: 对调查主题、目的、意义、调查的主办单位及对个人资料隐私保护等的说明。 这类似培训的开场,非常关键,决定了被调查者是否愿意积极配合。 所以,前言部分文字必须简明诚恳,才能激发被调查者的兴趣。 如: 尊敬的先生 /女士: 您好。 为配合《有效沟通技巧》课程的顺利展开,请您填写以下内容,作为设计课程的参考,使您 有更多的收获。 谢谢合作。 主体 : 问卷主体是调查所要收集的主要信息,由若干问题及相应的选择项目组成。 通过主体部分问题的设计和被调查者的答复,调查者可以对被调查者的情况有较充分的了解,以便于作进一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问卷设计技巧,我们将在本章第四节 :近距离接触 —课前需求问卷设计中,做详细说明。 结束语: 对被调查者合作的感谢,记录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等。 如:非常感谢您的宝贵时间,我们会尽力安排好此次课程。 谢谢。 案例: 小李的困惑 —答非所问 小李在公司做全体员工的意见调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主 管在和不在一个样么。 结果有超过 60%的员工的答案是:一样。 小李看到这个结果后,依然不知道:这个主管做的好还是不好。 员工则说:打开问卷就看到一大堆问题,谁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案例分析: 问题一:问卷结构欠缺 26 小李这份问卷,首先缺少了前言部分,没有说明这次的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让员工没有方向,误以为问卷是在评估自己的工作态度。 同时,填写: ―一样 ‖,也是人们趋利避害的本性所致。 问题二、问题设计不恰当 在设计每一个问题前,先要问自己:想得到什么信息。 ―你觉得主管在和不在一个样么。 ‖这个问题,让员工感觉是在评估自 己的工作态度,大家当然会勾选:一样。 但从小李的困惑: ―依然不知道:这个主管做的好还是不好。 ‖来看,小李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获得关于主管工作评价的信息,而非员工的。 所以,我们先要将想获得的信息细化,并有效转化为合适的问题。 否则就会出现案例中 ―答非所问 ‖的情况。 问题的设计: 提问要具体:细化问题。 以小李这个困惑为例:如果我们想要的是关于主管管理能力的的信息。 首先,需要将问题细化,明确要评估主管具体哪些方面。 (沟通、授权、领导艺术等),而不是 ―好 ‖或 ―不好 ‖。 一个问题,只有一个问题点 一 个问题,只考察一个方面,否则就会让被调查者无所适从。 如:您认为 ― 为什么会因沟通不良而导致执行不力。 ‖ 这里包含了两个问题点:沟通不良和执行不力。 会造成回答困难和统计不便。 我们可以换成:哪些沟通不良会影响执行力。 避免引导或暗示 引导和暗示性的提问,都会干扰被调查者的回答,影响真实信息的获得。 如: 主管跟部属保持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你常跟部属沟通吗。 27 你是否跟大多数人一样,认为沟通的技巧比态度重要呢。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具有明显的引导和暗示性。 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被调查者根据引导或暗示来回答,二 是引起被调查者反感,拒绝配合调查。 这两种结果,都会严重影响到调查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一定要避免。 针对上面小李的案例: 假设员工满意度调查表,我们想了解的信息是:主管对下沟通的效果如何。 可以设计 如下问题: 您认为自己跟主管的沟通顺畅吗。 (了解沟通的概况) 经常 有时 从来不 您的主管会主动跟您沟通吗。 (了解沟通的态度) 经常 有时 从来不 您是否明确了解主管的意图和要求。 (了解沟通的技巧) 经常 有时 从来不 (三)电话访谈 电话访谈 的难度,比现场访谈难度更大。 因为交流的双方无法看到彼此的表情,只能通过语言、语气来判断对方的态度和言语的真实性,对访谈者的沟通技巧要求比较高。 访谈大纲的准备 与现场访谈一样,也需要准备明确的大纲。 快速建立亲和力 当我们只能靠语言、语气跟对方交流时,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是访谈成败的关键。 而第一印象的建立,并不单纯从电话访谈的那一刻开始,而始于前期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预约时间。 这一方面体现出对被访谈者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便于事先安排访谈人员表,提高访谈效 率。 在预约时间时,可以跟对方简要说明访谈的目的,以及需要占用的大概时长。 其次,功夫在诗外。 28 预约时间时,就可以建立亲和力,为正式访谈奠定基础。 如:说明目的时,可以说: ―公司请我过来协助提升团队绩效,我希望了解大家的想法和实际问题,看看我们如何开始。 张经理说您很有想法,推荐我来向您请教 ……‖这样的开场,前面部分,用 ―我们 ‖代替了 ―你们 ‖,有了 ―一家人 ‖的感觉,有效地消除了对方戒备,建立了亲和力;后面部分,抬高对方,放低自身姿态,有利于提升对方的意愿和配合度。 最后,语言、语气运用。 打电话时,由于电话那端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们以为电话断了,常会说: ―喂喂,你在听吗。 ‖由于电话那边突然沉默好一阵子,我们以为电话断了。 如果对方说: ―我在听 ‖,我们可能也会怀疑他是否真的在听,感觉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所以,在电话访谈中,及时给对方回应非常重要。 哪怕只是 ―哦 ‖、 ―嗯 ‖、 ―真不容易 ‖等简单回应,都能鼓励对方继续交流。 访谈中,礼貌用语,用征询的语气(您觉得)和通俗的语言,同时配合对方的语速,这些细节,都是成功电话调研的基础。 访谈记录,要善于引导问题 ,及时确认,客观记录被访谈者的观点和描述,切忌自己主观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