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防水工程监理细则内容摘要:

粘法,其他与混凝土结构相接触的部位采用满帖法; B.铺贴 聚酯高聚物改性沥青 卷材时,幅宽内卷材底表面加热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 C.铺贴时应展平压实,卷材与基面和各层卷材间必须粘结紧密。 D.铺贴立面卷材防水层时,应采取防治卷材下滑的措施。 E.两幅卷材短边与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 100mm。 采用上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 1/3~1/2 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F.卷材接缝必须粘贴封闭,接缝口应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应小于 10mm。 G.在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接缝应留在平面上,距立面不小于600mm。 4) 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铺贴卷材时应先铺平面,后铺立面,交接处应交叉搭接。 B.主体结构完成后,铺贴立面卷材时,应先将接茬部位的各层卷材揭开,并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卷材有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修补,卷材接茬的搭接长度 为 150mm,使用两层卷材时,卷材应错茬接缝,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 5) 严禁 钢筋的吊装、绑扎、焊接等工序对防水层的 破坏 ,严禁穿钉鞋施工及硬物穿、刺防水层。 必须确认防水层无缺损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 如有破损,及时修补。 6)防水层施工前,应确保穿墙管、预埋件均应施工完毕。 防水层铺贴后,严禁在防水层上开洞,以免引起渗漏水。 7) 顶板防水层铺设完毕后,需要及时施做隔离层( 100g/m2 无纺布)和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80mm)。 8)顶板宜采用灰土、粘土或亚粘土进行回填,但不得含石块、碎石、灰渣、铁丝等硬质物及有机物。 人工夯实每层不大于 250mm,机械夯实每层不大于300mm。 夯实时应防止损伤防水层。 只有在回填厚度超过 500mm 时,才允许采用机械回填碾压。 卷材防水层的保护 1)由于卷材防水层材料采用自粘卷材,系“皮肤式”防水,应达到防水层与主体结构之间不串水的效果,故施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卷材防水层经检查合格后,及时做保护层,底 板采用细石混凝土厚 60mm,顶板采用细石混凝土厚 80mm。 注意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不得侵入结构的设计标高。 五 、 特殊部位 结构 防水 的质量控制 (一) 施工缝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施 工缝的设置 根据设计要求及防裂角度出发,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必须先选定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 根据规范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或弯矩最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结构实际情况,墙体水平施工缝留置 4 道:第一道,底板八字上角以上 20cm;第二道,中板以下 20cm;第三道,中板以上 50cm;第四道,顶板以下 20cm。 施工缝防水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进行加强防水处理,具体施工要求如下: 1)按施工顺序设置纵向施工缝和横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距结构顶板、中板和底板上下表 面一般不小于 300mm。 顶、底板不得设置纵向施工缝。 横向施工缝间距宜控制在 8~ 12m范围内,底板不得大于 20m,顶板、侧墙不得大于 16m。 2)止水带固定在结构钢筋上的间距不得大于 400mm,固定应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扭曲、变形等现象。 3)底板和顶板施工缝部位的止水带应采用盆式安装方法,保证振捣时产生的气泡能够顺利排出,使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与止水带之间咬合密实不透水。 4)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应进行充分的振捣,保证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充分密实,这是止水带发挥止水作用的关键,应确实做好。 振捣时严禁振捣棒触及止水 带。 5)钢边橡胶止水带仅允许现场的对接接头(采用机械对接),其它型式的接头(十字、 T 字)均要求提供预制接头,接头部位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母材强度的80%。 止水带在工地进行接头处理时,应严格按照图中止水带的对接做法进行操作。 6) 特殊部位无法采用止水带材料时,可采用两条断面尺寸为 20mm*10mm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和注浆管进行过渡处理,迎水面后浇孔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 非迎水面结构施工缝采用断面尺寸为 20mm*10mm 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进行防水处理。 7)对注浆管的要求:注浆管可注射多种材料,包括水泥浆液 、树脂浆液、聚氨酯浆液等;注浆管的出浆孔为单向,可防止混凝土进入;注浆管材质具有一定强度,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被压扁失效,注浆管与施工缝表面密贴设置,每 4~5m设置一个注浆导管,出浆孔间距不大于 40mm。 8)所有安装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的施工缝表面均应该预留凹槽,将止水条固定在凹槽内。 当预留凹槽有困难时,可将止水条直接粘贴在施工缝表面,当基面潮湿无法粘贴或粘贴不牢时,可用水泥钉进行固定,钉距不宜小于 20cm,振捣时应确保振捣棒不得触及止水条。 9)浇筑施工缝部位混凝土前,需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凿锚处理,此时应确保不 得对止水带造成破坏。 然后将施工缝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界面剂,界面剂采用1: 1 水泥 浆 涂刷界面剂的时间及工艺等应严格按有关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防水效果。 施工缝防水构造见下图: 图 42 顶板 、侧墙 施工缝防水构造图 图 43 底板 、楼板 施工缝防水构造图 图 44 特殊位置 施工缝防水构造图 (二) 变形缝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变形缝是由于结构不同刚度、不均匀受力及考虑到砼结构胀缩而设置的允许变形的结构缝隙,它是防水处理、也是结构外防水中的关键环节。 变形缝采用中埋式可注浆橡胶止水带和背贴式止水带、接水盒及双组份聚硫嵌缝膏进行加强防水处理。 中埋式可注浆橡胶止水带和背贴式止水带采用现场硫化对接接头,接头部位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母材强度的 80%。 侧墙和顶板同时需要在结构内表面预留凹槽,设置镀锌钢板接水盒。 中埋式注浆止水带的施工 引出间距 6~8m,引出位置需便于后期注浆操作,注浆导管应进行临时封堵,避免后期施工过程中异物进入堵塞注浆管。 ,即注浆导管引出位置应距变形缝 30~40cm。 硫化连接形成封闭整体,如无预留接头,应在施工缝钢边橡胶止水带端头与注浆止水带侧面对接,然后在钢边橡胶止水带的端头缠绕一圈 10*20mm 的遇水膨胀橡胶腻子型止水条。 变形缝处的混凝土灌注与振 捣:竖向止水带两边混凝土要加强振捣,保证缝边混凝土自身密实,同时将止水带与混凝土表面的气泡排出。 水平向止水带下充满混凝土并充分振捣后,剪断固定止水带的铁丝,放平止水带并压出少量混凝土浆,然后浇筑止水带上部混凝土,振捣上部混凝土时要防止止水带变形。 变形缝防水构造见下图: 图 45 底 板、侧墙、 顶 板变形缝防水构造图 ( 三 ) 诱导缝防水处理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诱导缝的设置:诱导缝间距 一般为二跨,局部为三跨。 诱导缝处的防水同样比较薄弱。 本工程共设 6 道诱导缝。 诱导缝防水施工 诱导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和外贴式止水带。 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的施工要求参见施工缝。 外贴式止水带采用粘结剂固定于防水卷材上的方法设置。 诱导缝顶板迎水面预留嵌缝槽,以聚氨酯密封胶嵌填。 诱导缝顶板背水面横向埋设接水盒,诱导缝夸纵梁时,需于纵梁内预埋接水盒接水管,以保证接水盒的连续性。 诱导缝防水构造见下图: 图 46 顶板、侧墙、底板诱导缝防水构造图 ( 四 ) 穿墙管件、降水井防水处理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穿墙管件(如接地电极或穿墙管)等穿过防水层的部位采用止水法兰和遇水膨胀腻子条进行加强防水处理,同时根据选用的不同防水材料对防水板的部位采取相应的防水密封处理。 为确保各种管线穿过砼墙体时做到不渗不漏,穿墙管防水施工如下: 1)穿墙管止水环的固定环连接满焊,并做防腐和防杂散电流处理。 2)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将固定环和管道表面清理干净。 3)按照设计逐层铺设防水层,每层防水层铺贴严密, 不留接茬。 4)穿墙管道安装完毕,填嵌防水填料,并用法兰压紧。 5)穿墙管伸出外墙的部位,用木制盒子罩盖,防止回填时将管损坏。 端头井处盾构吊装孔后浇带混凝土部位防水 施工 主体结构端头井处盾构吊装孔部位的顶板、中板混凝土需要待盾构区间施工完毕后方可浇注,在新旧混凝土接缝处需要做防水处理,采用缓膨胀遇水膨胀腻子条。 洞口防水层预留搭接部位的保护 洞口防水层预留搭接部位需要做好保护工作,否则破除导洞、桩墙时很容易对预留搭接部位的防水层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分为两种:一种在防水层预留搭接部位覆盖木板,聚苯板 或砖,在防水层与覆盖层之间设置单层防水层或土工布等柔性保护层。 破除桩墙后将临时覆盖板除掉并进行防水层的过度搭接。 另一种做法是在防水层的两侧各临时固定一道厚度小于 的铁板,将防水层覆盖住,这样在进行后续工作时,可最大程度减少对预留搭接防水层的伤害,这种做法一般适用于立面防水层的临时保护。 车站内所有集水坑(井)的内壁防水,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进行防水处理, 多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