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日志内容摘要:

指 导 教 师 *** 实 习 内 容 学习了放线,钢筋绑扎,今天我们来到支模板的现场。 这里的模板大多是木模板,大概要循环使用 5 次左右,这样就既经济又 能够保证模板的质量。 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和施工中产生的荷载及风荷载。 各种材料模板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技术标 准的规定。 模板支架材料宜采用钢管、门型架、型钢、塔身标准节、木杆等。 模板支架材质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安装模板的要求: 模板支撑按专项施工方案搭设。 不得使用腐朽、锈蚀、扭裂、劈裂、弯曲变形的材料。 顶撑要垂直,底端要平整、坚实,并加垫木,支撑杆件应用横顺拉杆和剪刀撑拉牢。 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支设独立梁模应设临时操作台,不得站在柱模上操作和在梁底模上行走。 对跨度大于 4 米的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千分 之三,为防止模板漏浆,在大于2mm 的缝隙内加塞海绵条。 10 实 习 日 志 2020 年 9 月 7 日 星期 三 姓 名 *** 性别 男 专 业 班 级 08*** 学号 *** 实 习 单 位 *** 指 导 教 师 *** 实 习 内 容 今天我们来到前几天浇筑完混凝土的楼层,听说今天要拆模,我们就来看看。 今天明白了老师说的“支三拆一”的意思了。 它的意思就是说:在这要浇筑混凝土的这一层下面要有三层的模板支撑不拆,这样有利于保持整个结构的稳定,防止事故的发生。 回到办公室查了关于拆模的资料: 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模板; 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以后才能拆模板; 混凝土拆模前要求填写拆模申请单同意后方可拆模。 墙、柱及梁侧模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一般强度达到 左右方可拆除。 墙、柱模板拆除后,及时用木板条,将楼梯踏步、通道处阳角保护起来。 拆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环境温度或通过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控制。 梁、板底模拆除:梁、板跨 度在 2m 以内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50%; 28 米范围内时,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大于 8m 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时方可拆除。 悬挑构件的模板拆除:无论其跨度长短,均要求必须在混凝土达到其设计强度的 100%时方可拆除。 拆除阴阳角部位的模板时,禁止使用撬棍硬撬,以免损坏模板和混凝土表面,影响混凝土的观感质量。 拆模时拆除高处钢管,二人配合作业,严防钢管等对楼面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支撑均开码放,并及时运出。 11 实 习 日 志 2020 年 9 月 8 日 星期 四 姓 名 *** 性别 男 专 业 班 级 08*** 学号 *** 实 习 单 位 *** 指 导 教 师 *** 实 习 内 容 今天,实习任务是混凝土浇筑。 还没到工地,大老远的就听见振动棒的“嗡嗡”声,朝着声源赶去看到的就是混凝土浇筑。 现在混凝土日趋专业化,全部采用专业的混凝土公司输送商品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避免了现场搅拌产生的操作失误使得混凝土强度不能得到保证, 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 并且浇筑也是采用泵送混凝土以提高浇筑效率。 回想课上学的关于泵送 混凝土的知识,再结合现场明白了泵送混凝土的一些原理和泵送时要注意的问题。 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 2 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应在允许值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混凝土泵送宜连续作业,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时,搅拌不应停止。 当叶片被卡死时,需反转排队,再正转、反转一定时间,待正转顺利后方可继续泵送。 泵送先远后近,在浇筑中逐渐拆管。 在高温季节泵送,宜用湿草袋覆盖管道进行降温,以降低入模温度。 12 实 习 日 志 2020 年 9 月 9 日 星期 五 姓 名 *** 性别 男 专 业 班 级 08*** 学号 *** 实 习 单 位 *** 指 导 教 师 *** 实 习 内 容 今天下雨了,我们就没有办法去现场了,不过我们也没有闲着。 昨天看泵送混凝土时,每一车都要检查坍落度,所以我们今天重新复习了坍落度的实验。 擦净、润滑,并将筒顶部加上漏斗,放在木板上。 ,并插捣,顶层装料时,应使拌合物高出筒顶。 3. 插捣完毕后卸下漏斗,将多余的拌和物用镘刀刮去,使之与筒顶面齐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