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作业习题库内容摘要:

试验主要用于。 A. 中砂 B. 粗砂 C. 软 性土 、物理指标查表确定承载力 f时,如基础宽 度小于 3 米,埋深小于 米时,按规范查表中给出的 f A. 可直接应用 B. 应修正减小 C. 应修正加大 确定。 A. 极限承载力 Pu理论公式 B. 临塑荷载 Pcr 公式 P1/4 公式 ,当曲线开始不再保持线性关系时,表示地基处于何种状态。 A. 线性弹性阶段 B. 弹塑性阶段 C. 塑性阶 , 墙后填土面水平 ,粘聚力 c=0, 按库伦 土压力理论 , 如何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16 确定主动状态的滑动土楔范围 ? A. B. C. ,有三种土层条件相同、起始孔隙水压力分布不同的压缩土层, 要达到相同的固结度,所需时间最少的一种是 A. B. C. , 其内聚力 c。 A. 越大 B. 越小 C. 无关 ( ) A. 抗剪强度 B. 抗压强度 C. 剪切应力 D. 抗拉强度 ,该截面的 应力点在( ) C. 库仑直线上 D. 不一定 ,若让其破坏可以( ) A. 正应力不变,减小剪应力 B. 正应力不变,增大剪应力 C. 剪应力不变,增大正应力 D. 以上三种都可能 ,其莫尔应力圆与库仑直线的关系是( ) B. 相离 C. 相割 D. 无关 ( ) A. 饱和砂土 B. 饱和软粘性土 C. 松砂 D. 非饱和粘性土 ( ) A. 含水量、液限、塑限和比重 B. 含水量、压缩系数和比重 C. 最优含水量、压缩系数和内摩擦角 D. 内摩擦角、压缩系数和密度 ,可以采用三轴实验的( )计算抗剪强度。 A. 固结排水剪 B. 固结不排水剪 C. 不固结不排水剪 D. 不固结排水剪 c′ =20kPa,φ′ =26176。 ,所受的有效主应力为 450kPa 和150kPa,该土体( )。 / / / 压缩土层 透水层面 不透水不可压缩土层面 450+ 450+/2 450/2 滑动面 滑动面 滑动面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17 A. 已经破坏 B. 刚好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C. 未达到极限平衡状态 D. 不一定 ,竖向压力为 100kPa,破坏时剪应力为 ,该土样的第一主平面与该受力面的夹角为( ) A. 60176。 B. 30176。 C. 45176。 D. 15176。 ( )。 A. up ; B. 4/1p ; C. 3/1p ; D. crp。 p ~ s 曲线形态上看,线性关系转为非线性关系时的界限荷载为( )。 ; ;。 ,若用于矩形和圆形基础,其结果偏于 ( )。 ; ;。 ( )。 ; ; 现象。 s 1 与局部剪切破坏地基变形 s 2 的关系为( )。 A. s 1=s 2; B. s 1s 2; 1s 2。 ,条形基础下地基极限承载力用于矩形基础,其结果是( )。 ; ;。 ( c  0,   0)甲、乙两个宽度不同( b 甲 b 乙 )埋深相同的条形基础。 试问:两基础的临塑荷载的关系为( )。 A. crp 甲 crp 乙 ; B. crp 甲 crp 乙 ; C. crp 甲 = crp 乙 (  =0),有甲、乙两个宽度不同( b 甲 b 乙 )埋深相同的条形基础。 试问:两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关系为( )。 A. up 甲 up 乙 ; B. up 甲 up 乙 ; C. up 甲 = up 乙。 ( c =0)有两个基底压力和埋深均相同的基础。 试问:两基础的稳定安全度有何不同。 ( )。 ; ;。  =200, c =15 kN/m2,  =18 kN/m3 的地层表面有一宽度为 3 m的条形均布荷载,取安全系数为 ,( cN =, qN =, N =)条形均布荷载为( )。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18 kN/m2; kN/m2; kN/m2。 10,若地下水位在地表处,条形均布荷载为( )。 kN/m2; kN/m2; kN/m2。 w 值可能变化的范围为。 A. 100%w0% B. 100% w 0 % C. w 0% Es 和变形模量 E0 的一般关系为。 A. Es= E0 B. EsE0 C. Es E0 ,则两者所需固结稳定的时间为。 A.粘土比砂土快 B. 粘土比砂土慢 C. 两者相同。 A. 增大 B. 等于 C. 小于 侧 限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 ,可作为饱和 粘性土的 强度指标。 A. 慢剪 B. 不排水剪 C. 固结不排水剪 , 其计算式是在 基础推导出来的。 A. 方形 B. 矩形 C. 条形 P,产生主动土压力所需的位移量为 a,则 A. a=P B. aP C. aP , 这时作用在挡土 墙上的主动土压力将 A. 增大 B. 减少 C. 保持不变 , 其体积总的说来将。 A.增大 B. 减小 C. 保持不变 e 值可能变化的范围为。 A. 1e0 B. 1e0 C. e 0 试验加以测定。 A. 三轴排水剪 B. 无 侧 限抗压强度 C. 直剪 z 时 ,如矩形基础当作条形基础计算 , 则所算得的 z A. 偏小 B. 偏大 C. 偏小 、偏大不一定 ,基础宽度 B 和基础埋深 D 相同,正方形的极限承载力将 条形 基础的极限承载力。 A.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 如荷载强度相同 , 则在各种荷载面积中心下同一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19 深度处的竖向附加应力以 荷载面积为最大。 A. 正形 B. 矩形 C. 条形 , 分别测得垂直向渗透系数 Kv 和水平向渗透系数 Kh, , 则 Kv Kh,。 A.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IL0 确时 ,天然土处于 状态 A. 流动状态 B. 可塑状态 C. 坚硬状态 , 饱和粘土如有条件排水固结 , 则其抗剪强度将随时间而。 A.增大 B. 减小 C. 保持不变 ,如果填土的抗剪强度增大,这时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将。 A.减小 B. 增大 C. 保持不变 , 前者压缩性较后者。 A. 无区别 B. 大 C. 小 (动水力)为。 A. 单位面积力 B. 体积力 C. 单位长度 a= 时 , 此土属于 土。 A. 高压缩性 B. 中压缩性 C. 低压缩性 A、 B、 C 三个基础 , 均为条形 , 基础其他条件和埋置深度以及地 质条件也相同 , 基底均布压力 pA=pC=pB/2,基础宽度 BA=BB=BC/2, 则各基础中点下的沉降量 (S)为。 A. SASBSC B. SA=SBSC C. SASBSC 的一种工程性质。 A.强超 固结粘土 B. 黄土 C. 软粘土 所控制。 A. 最大剪应力 B. 最大正应力 C. 破坏面上的剪应力 , 通常适用于 基础。 A. 条形 B. 矩形 C 方形 D. 圆形 Terzaghi, Hansen 等公式确定的软粘土 (=0) 地基极限承载力 , 与基础的宽度。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无关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20 于处理后的地基中的基础,其宽度 b3m,埋置深度 d 时,确定此地基承载力设计值,需。 A. 按 b、 d 进行修正 B. 只按 b 进行修正 d 进行修正 e 值可能变化的范围为。 A. 1e0 B. 1e0 C. e 0。 A.极限承载力 B. 界限荷载 C. 临界荷载 ? 和土颗粒的体积压缩变形之和 ,主要有哪些 ? A. 天然孔隙比 e、最大孔隙比 emax、最小孔隙比 emin B. 最大干重度 dmax、最优含水量 wop、压实度 c w、塑限 wp、液限 wL ,对主动土压力的大小有何影响。 A.越大,主动土压力越大 B.越大,主动土压力越大 C.的大小对主动土压力无影响 ,则坝基底反力分布形状为: B. 矩形 ,哪一种容易发生管涌现象。 Gs=,孔隙比 e= 则该土的临界水力坡降为多少。 B. C. : 量之比 ,并测出孔隙水压力 u,用总应力圆和有效应力圆整理得到的强度参数 与 /有何区别。 /大于总应力  大于有效 / C./=。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21 sat,干重度 d,在计算沉降时,采用哪个公式计算地下水位以下的自重应力。 ( Zi 为计算土层厚度, i 为计算土层重度) A.Zisat B. Zid C. Zi(sat w) 自上向下渗流时 ,土层中骨架应力将。 A.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则增大基底面积,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将。 A.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 其内摩擦角 。 A. 越大 B. 越小 C. 无关 , 则地面载荷的形式为。 A. 条形竖向均布载荷 B. 矩形均布载荷 C. 满布均布载荷 摩擦角 增大,则被动土压力系数。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之比。 A. 土粒体积与孔隙体积 B. 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 C. 土中水的体积与土粒体积 95. 在饱和软粘性土上修建建筑物 ,若施工速度很快 ,验算此地基短期强度时 , 应当采用 强度指标。 A. UU(不排水剪 ) B. CU(固结不排水剪 ) C. CD(固结排水剪 ) , 按国家标准规定 , 以圆锥下沉深度 时的 含水量为准。 A. 17mm B. 10mm C. 2mm IL 可表示粘性土所处的软硬状态 , 下列哪个数值表示土处于坚硬状态。 A. IL= B. IL=1 C. IL0 型式之上的。 A. 整体破坏 B. 局部破坏 C. 冲切破坏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22 四、判断题(正确者∨,错误者) 第一组: ,表示地基中各点土的应力状态。 ( ) 最大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 ( )。 ,土体随水流动,产生流砂现象。 ( )。 ( )。 ( ) ,由于土压力减小了,故对墙身稳定是有利的。 ( ) Z=0 时的荷载值。 ( )。 ,逐渐转移为有效应力的过程。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