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20xx625内容摘要:

等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测量 高程系统应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km,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 CPI、 CPII 和水准基点。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 CPI、 CPII 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一、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分类与布设要求 1.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类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 2. 沉降变形测量点 布设 基本 要求 ⑴ 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 便于长期保存的 稳定地区 ; 基准点使用全线的深埋水准点、 CPI、 CPII 和二等水准点。 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 3 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且基准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1km。 ⑵ 工作基点。 要求埋设在 比较 稳定 的位置 ,在观测期间稳 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 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 沉降变形 监测需要。 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 200m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14 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加密工作基点或新设置工作基点的标志规格、型号与埋设要求执行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对于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 ⑶ 沉降变形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 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 特征部位 ; 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长久保存和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等各专业布点要求 (设计文件) 进行。 二 、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 变形测量 三等 规定执行 ( 见 表 31) ;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表 31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变形测量等级 沉降变形( 垂直位移 ) 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 mm) 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 mm) 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 mm) 二等 177。 177。 177。 三等 177。 177。 177。 三 、 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 沉降 变形 监测网 ⑴ 沉降变形 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 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表 32 执行。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15 表 32 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mm) 每站高差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n n DS05 型仪器,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三等 n n DS05 型仪器,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注: n 为测站数。 ⑵ 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监测网由沉降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或包含部分沉降变形点组成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 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2. 水平位移监测网 ⑪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本线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 (见 表 33) ,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表 33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 mm) 平均边长( m) 测角中误差( ) 测边 中误差( mm)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 DJ1″ DJ2″ 二等 177。 ≤ 400 177。 6 9 — ≤ 200 177。 1 .8 4 6 9 三等 177。 ≤ 450 177。 4 6 9 ≤ 350 177。 3 4 6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16 ⑫ 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 水平位移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3. 变形监测网的检测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 监测网 点位会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 线沉降变形 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 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 定期复测按每 6 个月进行 1 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 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 3 个月进行 1 次复测 ;正常观测过程中 应结合实际情况实时 地 对监测网进行检核,发现 问题 随时复测。 检测 结果发现工作基点变形 量 超出 2 倍中误差,经核实后应 对 相关测点 高程值进行调整 或修正。 四 、 沉降变形 测量 基本要求 ⑪ 水准基点 和工作基点 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⑫ 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⑬ 每次沉 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① 严格按 水准 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 (零周期) 观测 应连续、独立观测两次,取两次合格结果的中值作为 首次观测值( 初始值 )。 ② 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17 ③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 套 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 水准标尺 ,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 基准点和 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④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 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⑤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 启动 读数。 ⑥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 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⑦ 数据 处理和平差 计算方法一致。 ⑭ 特殊情况下处理方法: ① 针对低矮桥墩、异 型桥墩,空间小, 标尺 不能直立的情况,施工单位应在测量 仪器 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倒尺的方法进行,但需要注明,避免数据处理错误。 ② 对基坑太深引起的尺长不够, 高路基填筑时 高程不好传递等类的特殊问题,由施工单位向评估单位提出实施方案,由评估单位确认。 ⑮ 测段观测完成后,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⑯ 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 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⑰ 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对架梁、运梁车通过、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等的记录, 以 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⑻ 观测仪标保护:观测期间应对观测标志与设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等,观测标位置应做醒目标志等措施以保证观测仪标的长期功能及安全要求。 如出现观测标被敲击、挖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18 橇、丢失等情况时应及时恢复并进行复测。 ⑲ 沉降观测应按照规定时间和频次要求严 格执行,并定期复测避免沉降异常。 ⑳ 无砟 或有砟轨道铺设前 , 可根据具体情况如各段落铺设轨道的间隔时间相差较大或沉降非常敏感地段等适当增加观测频次,为无砟或有砟 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⑾ 沉降变形 观测中, 标段与标段之间 、 同一标段内 分部 与 分部 之间 、分部 内各作业队之间交界处,交叉重叠观测或同步观测应协调一致,保持交界处资料连续;至少重叠 1 个工作基点以上。 五 、 沉降变形 测量 具体要求 ⑴ 沉降变形 水准 测量执行 国家二等水准 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对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 点的 测量 , 应 形成 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水准 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不得少于 2 个。 ⑵ 应使用 DS05 级及以上的 自动安平 电子水准仪 (建议使用 Leica DNA0 Trimble DiNi03 两种 数字式 水准仪) ,仪器及配套水准 标 尺均应在有效 的合格 检定期内。 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 15″。 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 时 应根据仪器的提示进行重测。 ⑶ 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20)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 观测时,视线长度 ≤ 50m,前后视距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19 差 ≤ m,前后视距累积差 ≤ m,视线高度 ≥ 且≤。 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 ≤ ,两次所测高差之差 ≤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 mm。 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 ⑷ 观测时,一般按后 前 前 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 往测:奇数站为后 — 前 — 前 — 后 偶数站为前 — 后 — 后 — 前 返测:奇数站为前 — 后 — 后 — 前 偶数站为后 — 前 — 前 — 后 ⑸ 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 结束。 ⑹ 应用 数字式水准仪, 正式观测前应 进行不少于 20 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 20%。 晴天测量应 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 观测中 应 装 上 遮光罩。 ⑺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 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⑻ 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 以上的 铸铁 尺垫 ;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 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20 ⑼ 对于宽度较宽的河、湖水中的沉降测量,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20)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⑽ 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处理。 ⑾ 按照规定的格式整理数据,并按要求提交。 六 、 特殊环境下沉降 测量 ⑴ 大面积水域情况下的水中墩沉降测量,应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施工组织情况等由施工单位制订观测实施方案,报监理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批后方可执行。 ⑵ 鉴于大面积区域沉降观测、分析的复杂性,应研究制定特别的观测方案及处理方法。 ⑶ 数据异常情况的处理: ① 受施工干扰、工作基点与观测标 志 扰动、人为错误等各种因素影响,会出现沉降异 常情况,如沉降突变、桥墩上升、桥墩左右侧差异沉降量过大、线路纵向相邻测点沉降差异较大等。 为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测量单位在保证外业测量数据精度合格的前提下,应在当天进行内业整理,及时针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在数据处理结果文件中说明。 ② 评估单位应及时对提交的观测数据异常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密切联系测量单位进行原因分析,并相应采取措施。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21 七 、 沉降变形监测平行 观 测工作 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 碴 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在施工单位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应由监理单位 ( 或专业队伍 ) 全过 程对沉降变形进行平行观测,平行观测的数量,一般地段应不少于其沉降变形监测工作总量 10%,对于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等区段,平行观测的数量不应少于 20%,以确保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监测工作质量满足无砟轨道评估技术要求。 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实施细则 22 第四章 路基 工程 沉降变形测量 一 、 沉降观测目的与内容 1. 测量 目的 通过 路基(含过渡段) 工程 沉降 变形测量 ,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