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时 ,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46 法律法规要求可以包括: a)国家或国际法律法规要求; b)省部级的法律法规要求; c)地方性法律法规要求。 47 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例如: 和政府机构的协定; 和顾客的协议; 非法规性指南; 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 自愿性环境标志或产品护理承诺; 行业协会的要求; 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 组织或其上级组织对公众的承诺; 本单位的要求。 48 本条款的要求 (根据 IAF白皮书) : ( 1) 充分识别 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并建立了获取这些 要求的 渠道 ; ( 2)这些法律法规要求的 内容应足够具体 ,从而有 助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并为进行法 律法规符合性评价提供充分的依据; ( 3)对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了 定期评审 ,以识别新增 的和 /或发生变化的要求,并在组织及其活动或 产品中针对这些变化做出响应; ( 4) 识别出的法律法规要求 应完整和适用。 49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根据 IAF白皮书) ( 1) 理解每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如何应用于其活动、 产品和服务的,以及在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 是否考虑了这些要求。 ( ) 充分将法律法规要求转换为适宜的 EMS要求, 例如: 在针对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规定运 行准则时,确保考虑这些要求,使之保持一致。 ( ) 认证机构可通过现场巡视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抽样 ,通过 EMS将具体线索追溯到特定的法律要求;也可以按相反顺序 , 针对具体法律法规要求 , 评价它们在组织正常运作中的遵循情况。 50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根据 IAF白皮书) ( 2) 组织可通过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 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的结果,来确定是否符合法律 法规和其他要求( )。 认证机构可通过多种渠道来判定组织的守法情况,如违规报告 、 ISO14001的 (如内审结果,包括抱怨在内的信息交流,环境表现(如监测与测量的结果),目标和指标,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往审核的跟踪验证,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要求(包括法律法规要求),以及改进建议等)。 51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要点 • 初步确定收集范围 • 建立获取渠道和获取方法 • 与环境因素相对应,内容要足够具体 • 定期评审及时更新信息 • 完整和适用 52 目标、指标 和方案 组织应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 , 建立 、 实施 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 , 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 目标和指标应与环境方针相一致 , 并包括对污染预防 、 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时 , 应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 , 以及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 此外 ,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 , 财务 、 运行和经营要求 ,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组织应制定 、 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案 , 其中应包括: 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53 在制定目标时,组织应当考虑的输入包括: —— 组织环境方针中的原则和承诺; —— 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及在确定这些环境因素时所 收集到的信息); ——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 因实现目标对组织其他活动及过程带来的影响; —— 相关方的观点; —— 可选技术方案及其可行性; —— 经济上、运行上和组织上的因素,包括来自供方和 合同方的信息; —— 可能给组织公众形象带来的影响; —— 环境评审时了解到的情况; —— 组织的其他目标。 54 确定目标和指标时,应: 目标可以直接 表述 为一种具体的绩效水平,也 可以是 一般性的叙述 ,并进而规定为一个或多个指标。 所规定的指标应当是可测量的,体现为实现相关目标应达到的绩效水平。 对指标往往有一个 时间限制 ,通过实施方案予以实现。 环境目标应当纳入组织的整体管理目标。 这一整合不仅使环境管理体系,同时也使参与整合的其他管理体系,都得到了价值提升。 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可以针对 整个组织,也可以只针对特定场所乃至个别活动。 将目标与指标形成文件并进行 沟通 ,加强组织实现其目标与指标的能力。 55 环境管理方案: 应 规定 组织各层次和职能在实现目标所起的作用、职责、过程、资源、时间表、优先次序及所采取的措施。 这些措施可针对单个过程、项目、产品、服务、场所或场所内的设施。 组织可将其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案与其战略策划过程中的 其他方案 (如改进运行效率或产品质量的方案)结合。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帮助组织改进环境绩效。 它们应当是 动态 的。 当环境管理体系中的过程、活动、服务和产品发生变化时,应当对目标、指标和相关的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 56 、指标和方案要点 • 目标指标制定时应考虑 • 法规和其他要求; • 重要环境因素; • 相关方要求(投诉方、客户); • 公司工作薄弱环节或期望改善的方面; – 一目了然的文件化 • 职责明确、层次清晰; • 方案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并可追踪; • 时间表、指标量化 57 _______年环境管理目标指标和方案一览表 方 案 名 称 控制重要因素 目 标 指 标 现 状 步 骤 技术措施和方法 责任部门 协助部门 资金额 起止时间 完成时间 1 2 3 4 5 制 表 审 核 审 批 58 – 四个要素的小结 • 制定大政方针( 2个承诺 1个框架) • 寻找管理对象(识别、评价、更新信息) • 寻找外部要求(知法、建立渠道、识别适用性更新信息) • 制定目标和实现的方法 59 、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 建立 、 实施 、 保持和改进 提供必要的资源。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 、 组织的基础设施 、 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 应当对作用 、 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 , 形成文件 , 并予以传达。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 , 无论他 ( 们 )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 , 应明确规定其作用 、 职责和权限 ,以便: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 、 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表现 ( 绩效情况 ) 以供评审 , 并提出改进建议。 60 关于资源: —— 应当对组织 当前的和将来的资源 配置需求予以 考虑。 在资源配置上,组织可制定程序,以跟 踪其环境或有关活动的 效益及成本。 其中可包 括污染控制、废物管理及处置方面的费用。 —— 应当结合管理评审对资源及其配置进行 定期评 审 以确保作出了适当安排。 评价资源充分性时 应当考虑计划进行的变更和(或)新的项目或 运行。 —— 组织的基础设施: 例如:建筑物、通讯网络、地下贮罐、下水管 道等。 61 作用、职责和权限的规定与传达: 组织应当对那些其工作与环境管理有关的,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予以规定和交流。 62 组织机构和职责 : 环境责任实例 典型责任人员 确定总体方向 总裁,首席执行官,董事会 制定环境方针 总裁,首席执行官,其他适当人员 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有关管理者 监督总体环境管理体系绩效 环境主管人员 确保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 所有管理者 促进持续改进 所有管理者 确定顾客需要 营销人员 确定供方要求 采购人员 建立和保持结算程序 财会主管人员 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评审 最高管理者 63 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确保 所有为它 、 或代表它从事组织所确定的 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 , 都具备相应的能力。 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 、 培训 , 或经历。 组织 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确定 和它的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 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 , 或采取其他措施 来满足这些需求。 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建立 、 实施 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 , 使 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 , 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 c)他们在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64 理解要点: 从事具有实际或潜在的重要环境因素或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承担相应工作的能力,从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能力是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或)经验。 组织应当在招收和培训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或培养他们的技能和素质时考虑对能力的要求。 在选择合同方和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其他人员时也应当考虑能力。 组织应当识别和评价对某活动的能力需求和实际个人能力之间的差距,并通过教育、培训、技能培养等方式予以弥补。 注: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人员。 65 理解要点: 组织应当要求代表它工作的合同方能够证实他们的员工具有必要的能力和(或)接受了适当的培训。 管理者应当确定为保障人员(特别是行使环境管理职能的人员)胜任性所需的经验、能力和培训的程度。 66 如何确定培训需求 • 任职人员与职责要求的差距; • 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 新理念、新知识、新要求。 67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 、 实施 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 , 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 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 b)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 、 形成文件和答复。 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交流它的重要环境因素 ,并将其决定形成文件。 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 , 就。华夏-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培训(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