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液压顶升专项方案内容摘要:

员、施工器具及材料的进出使用。 马蹬高度一般设为 400mm 左右,采用 MH400179。 400H 型钢制作 ),马蹬中心线处于塔壁圆周之上。 马蹬要与底板焊接固定,使之位置保证不变。 马 蹬安装后,在马蹬上表面焊接限位板,限位板外边缘为吸收塔内径。 马蹬及限位块全部安装结束并检查位置正确后,安装壁板,壁板采用汽车吊 8 直接围板安装,前二层壁板安装结束后安装液压顶升装置及顶板,进行倒装。 吸收塔顶升装置安装方法 液压顶升装置安装通常选择内布置(布置于吸收塔壁板内侧)方式,控制台置于吸收塔底板中央,能有效缩短连接管道的长短,同时使各连接管道长度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保证管口压力相同。 液压顶升装置一般选择在第一层壁板组装完毕后安装,如壁板高度不及液压千斤顶高度,可在吸收塔顶板设置预留孔,方便液 压千斤顶就位安装。 液压千斤顶应布置在同一圆周上,间距均匀,尽可能靠近吸收塔壁。 液压顶升装置安装到位后,进行垂直度的测量,偏差不大于 1mm。 沿圆周罐壁内侧均匀分布 40 个支撑点,每个支撑点与提升架之间、提升架与底板之间垫长 650mm、宽 650 mm、厚 20 mm 的钢板且满焊,焊脚高度 10 mm。 每个提升架与垫板焊接的稳定性影响整个塔体提升的稳定,必须平稳垂直固定并在其朝向塔中心面的两侧用 2 根斜支撑槽钢加固,各提升架横向使用槽钢连接成整体。 必要时可增加 1 根连到中心的径向水平拉绳(钢丝绳),使所有提升架呈辐 射形连接。 这样的布置方式既可使单个提升架有足够的刚度,又使所有提升架形成封闭系统,充分保证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液压顶平面布置如图 4 所示,液压提升机构布置如图 5所示。 图 4液压顶平面布置图 注:油站布置在吸收塔内部,在油站上方搭设脚手架并敷设钢板。 9 图 5液压提升机构布置 胀圈及支撑点安装。 在壁板下口附近设置胀圈,胀圈采用 36b 槽钢依据吸收塔内壁直径卷制而成,制作时胀圈直径应略小于塔壁内径,为了加大强度,在槽钢的内侧每隔一米加筋板,再用 12mm 厚宽 360mm 的钢板条把槽钢内侧封住,制作成箱式梁以加强胀圈的强度。 胀圈分等长两段,每段的端头加封板。 胀圈与壁板的连接板俗称门形卡,门形卡为凹字形,选用 24mm 厚的板制作,凹进去的宽度和深度要与胀圈匹配。 胀圈胀紧在壁板上,门形卡竖直卡住胀圈,上下端与壁板接触焊接,要求门形卡焊接位置打双面坡口,可焊接长度每段不少于 200mm,门形卡 每隔 1米安装一个。 胀圈的胀紧依靠直径方向放置的两只千斤顶。 在壁板上画出胀圈的安装位置,胀圈离壁板底部 250300mm 左右,焊上临时固定支点,先把两段胀圈放到临时固定支点上,两端都留间隙,在两端的间隙处放置 25 吨千斤顶,同时挤压胀圈,并不时的朝外敲打胀圈,以保证与塔壁贴合紧密。 利用门形卡使胀圈与壁板相对固定,控制壁板的椭圆度。 顶升时液压顶托住胀圈下方往上顶。 胀圈及支撑点示意如图 8 10 图 8胀圈及支撑点示意图 液压千斤顶的调试 电机启动后除排空阀外,打开其它的所有阀门让千斤顶处于松卡状态即非工作状态,上 升、下降 3~ 4次(此时千斤顶上下卡头均为松开状态,千斤顶空走),拿油桶在每个区末尾处排气,如此反复排气 1~ 2 次。 然后再进行额定油压的试验,观察检查各油路系统有没有漏油等异常现象,同时检查液压控制柜的工作是否正常。 若有不正常情况应当立即排除,直至都正常为止。 当试压后可以进行空载试验,检查千斤顶的往复运动、提升杆的步进动作以及上下卡头的卡紧性能是否可靠、提升杆与滑动托架的运动是否正常等。 发现不正常应作调整(包括提升架及千斤顶的位置等)。 一切正常后,就可将提升架底板与吸收塔底板焊牢。 设备调试完成后进入正式提升状 态,将所有千斤顶活塞杆完全回落,拉紧顶升杆,使每个顶升钩头与胀圈顶面接触。 用较低油压逐个启动液压千斤顶,使顶升钩头受力一致。 调整板缝: 在即将提升至下一层板高度时,降低油压,派人分布在塔壁周围各个位置观察塔壁上升位情况,哪一处先到达到焊缝高度,就关掉相对应的针形阀,如此反复直至整圈塔壁达到要求高度。 在上下两层壁板焊接完毕,下层壁板承重后,松掉胀圈,松开所有千斤顶上下卡头端盖,下面撬动一下滑动托块,给提升杆一个向上的力,此时回杆工作完成 , 如此反复,直至 吸收塔壁板安装 结束。 顶升与后序壁板安装 11 每次顶升当壁板下口离支墩面 100mm 左右应该停止顶升,并观察 10min,分别对立柱、顶升钩头、胀圈、液压千斤顶、管路等检查无问题后,方可继续顶升。 顶升时,各液压千斤顶差异控制在 40mm 以内,而且相邻的液压千斤顶差异应接近。 顶升过程中内壁 0176。 、 90176。 、 180176。 、 270176。 处的垂线要有专人测量检测并及时记录,一旦超标,要马上通知中央控制台操作人员停止顶升,查明原因后及时解决,然后通过中央控制台独立动作进行调平,调平时,一次调整的液压千斤顶数量不超过 3 个,以防止钩头过多卸荷。 顶升高度接近下层壁板高度时,应该减 慢顶升速度,监控塔体垂直度,当顶升至下层壁板高度时立即停止顶升。 将下层壁板与上层壁板对口,对口结束后测量两层壁板的垂直度、壁板圆弧内径、椭圆度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不符则进行调整,符合则进行焊接。 下放组装好的上、下层壁板到马蹬,重新将胀圈落下至下层壁板下口上方200250mm 处固定,完成第二轮顶升,以此类推。 完成最后一层壁板安装后,下放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