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内容摘要:
全部 图 4 纵波直探头标准试块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版次: 4/0 46 图 5 纵波双晶直探头标准试块 表 5 纵波双晶直探头标准试块尺寸 序号 φ 2 φ 3 φ 4 φ 6 检 测 距 离 L 1 2 3 4 5 6 7 8 9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检测面是曲面时,应采用对比试块来测定由于曲率不同而引起的声能损失,其形状和尺寸按图 6 所示。 检测时机 原则上应安排在热处理后,槽、孔、台阶加工前进行。 若热处理后锻件形状不适合超声检测时也可在热处理前进行,但在热处理后仍对锻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检测。 检测面的表面粗糙度 Ra 为 m。 检测方法 锻件一般应进行纵波检测。 对筒形锻件还应进行横波检测,但扫查部位和验收标准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版次: 4/0 47 R为工 件曲率半径~ 全部 图 6 曲面对比试块 横波检测 横波检测应按附录 A(补充件 )的要求进行。 纵波检测 1)原则上应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检查,尽可能地检测到锻件的全体积。 主要检测方向如图 7 所示。 其它形状的锻件也可参照执行。 2)锻件厚度超过 400mm时,应从相对两端面进行 100%的扫查。 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纵波直探头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当被检部位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时,原则上可选用底波计算法确定检测灵敏度。 对由于 几何形状所限,不能获得底波或壁厚小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时,可直接采用试块法来确定检测灵敏度。 纵波双晶直探头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直径平底孔的试块,并依次测试一组不同检测距离的平底孔 (至少三个 )。 调节衰减器,使其中最高的回波幅度达到满刻度的 80%。 不改变仪器的参数,测出其它平底孔回波的最高点,将其标在荧光屏上,连接这些点,即是对应于不同直径平底孔的纵波双晶直探头的距离一波幅曲线,并以此作为检测灵敏度。 检测灵敏度一般不低于最大检测距离处的¢ 2mm平底孔当量直径。 工件质衰减系数的测定 在工件无缺陷完好区域,选取三处检测面与底面平行且有代表性的部位,调节仪器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版次: 4/0 48 使第一次底面回波幅度 (B1)为满刻度的 50%,记录此时衰减器的读数,再调衰减器,使第二次底面回波幅度 (B2)为满刻度的 50%,两次衰减器读数之差即为 (B1B2)的 dB 的差值。 衰减系数的计算公式: a= 2T dB( 6)-2-B1B 式中: a— 衰减系数, dB/m(单程 ) (B1B2)— 两次衰减器的读数之差, dB T— 工件检测厚度, mm 工件上三处衰减系数的平均值即为该工件的衰减系数。 缺陷当量的确定 采用 AVG 曲线及计算法确定缺陷当量。 对于三倍近场区内的缺陷,可采用单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的距离一波幅曲线来确定缺陷当量。 也可采用其它等效方法来确定。 计算缺陷当量时,当材质衰减系数超过 4dB/m,应考虑修正。 缺陷记录 记录当量直径超过φ 4mm的单个缺陷的波幅和位置。 密集性缺陷:记录密集性缺陷中最大当量缺陷的位置和分布。 饼形锻 件应记录大于或等于φ 4mm当量直径的缺陷密集区,其它锻件应记录大于或等于φ 3mm 当量直径的缺陷密集区。 缺陷密集区面积以 50mm 50mm 的方块作为最小量度单位,其边界可以 6dB法决定。 应按表 7 要求记录底波降低量。 缺陷等级评定 单个缺陷的等级评定见表 6。 底波降低量的等级评定见表 7。 密集区缺陷等级评定见表 8。 表 表 7 和表 8 的等级应作为独立的等级分别使用。 如果工件的材质衰减对检测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应重新进行热处理。 如果被检测人员判定为 危害性缺陷时,可以不受上述条文的限制。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版次: 4/0 49 ※※※※※※※※※※※ 图 7 检测方向 (垂直检测法 ) 注:↑为必须检测方向;※为参考检测方向 表 6 单个缺陷的等级评定 等级 I II III IV V 缺陷当量直径 ≤φ 4 φ 4 (> 08dB) φ 4+ (> 812dB) φ 4+ (> 1216dB) >φ 4+16dB 表 7 由缺陷引起底波降低量的等级评定 等级 I II III IV V 底波降低量 BG/BF ≤ 8 > 814 > 1420 > 2026 > 26 注:本表仅适用于程大于一倍近场区的缺陷。 表 8 密集区缺陷的等级评定 等级 I II III IV V 密集区缺陷占检测总面积的百分比 % 0 > 05 > 510 > 1020 > 20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版次: 4/0 50 锻件修补后,应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和评定 7 钢制压力容器焊缝超声波检测 检测范围和一般要求 本条规定了焊缝缺陷的超声检测方法及检验结果的等级评定。 本条适用于母材厚度为 8120mm全焊透熔化焊钢对接焊缝和管座角焊缝的超声检测。 本条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 体钢焊缝,外径小于 159mm 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或等于 200mm 的管座角焊缝,也不适用于外径小于 250mm 或内外径之比小于 80%的纵向焊缝检测。 试块 应符合 条的规定。 采用的标准试块为 CSKIA、 CSKIIA 和 CSKIIIA。 其形状和尺寸应分别符合图 图 9 和图 10。 CSKIA、 CSKIIA 和 CSKIIIA 试块适用壁厚范围为 8120mm的焊缝,在满足灵敏度要求时,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等效试块。 检测曲面工件时,如检测面曲 率半径 R 小于等于 W2/4(W 为探头接触面宽度,环缝检测时为探头宽度,纵缝检测时为探头长度 )时,应采用与检测面曲率相同的对比试块。 一个对比试块可检其 ~ 倍的工件。 检测准备 有机玻璃其余 图 8 CSK— Ⅰ A 试块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版次: 4/0 51 检测面 1)压力容器焊缝检测一般采用一种 K 值探头,利用一次反射法在焊缝的单面双侧对整个焊接接头进行检测。 当母材厚度大于 46mm 时,利用双面双侧直射波检测。 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焊缝,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将焊缝余高磨平,直 接在焊缝上检测。 2)检测区域的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 30%的一段区域,这个区域最小为 10mm。 3)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它杂质。 检测表面平整光滑,便于探头的自由扫查,其表面粗糙度 Ra 应为 m,一般应进行打磨。 ,探头移动区不小于 ; P=2TK 式中: P— 跨距, mm, T— 母材厚度, mm, K— 探头 K 值, ,探头移动区不小于 ; 4)去除余高的焊缝,应将余高打磨到与母材平齐。 保留余高的焊缝,如果焊缝表面有咬边、较大的隆起和凹陷等也应进行适当的修磨,并作圆滑过渡,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评定。 Ⅰ其余 图 9 CSK— Ⅱ A 试块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版次: 4/0 52 L— 试块长度,由使用的声程确定; T— 试块厚度,由被检材料厚度确定; I— 标准孔位置,由被检材料厚度确定;根据检测需要可在试块 上添加标准孔;其余φ16平底 孔7个 图 10 CSK— Ⅲ A 试块 探头 K 值 斜探头 K 值选取可参照表 9 的规定。 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较大 K 值探头。 表 9 推荐应用的斜探头 K 值 板厚 Tmm K 8~ 25 > 25~ 46 > 46~ 120 > 120~ 300 ~ ~ ~ ~ 0 母材的检验 斜探头扫查声束通过的母材区域,应先用直探头检测,以便检测是否有影响斜探头检测结果的分层或其它种类缺陷存 在。 该项检测仅作记录,不属于对母材的验收检测。 母材检测的规程要点如下: 1)方法:接触式脉冲反射法,采用频率 2~ 5MHZ 的直探头,晶片 10~ 25mm; 2)灵敏度:将无缺陷处第二次底波调节为荧光屏满刻度的 100%; 3)记录:凡缺陷信号幅度超过荧光屏满刻度 20%的部位,应在工件表面作出标记,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版次: 4/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相关推荐
05 高度小于 12cm,清扫干净;每增高 2㎝ 增加 15元 /㎡费用。 92 厨房、卫生间 下沉池垫高 ㎡ 240 轻质砖填充,水泥砂浆找平;地面饰面材料甲供,不含地面饰面材料铺设,不含底面层防水处理。 93 湿挂砖墙 ㎡ 180 清工辅料,砖由装修业主提供(含精细加工);水泥砂浆灌注;不含抛光打腊、防水处理及 2㎜ 以上勾缝。 94 干挂石材 ㎡ 300 清工辅料
020 年 10 月 8 日 任 命 书 章节号 : 修订状态 :00/A 页码 :第 9 页 共 12 页 为了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安装单位资格认可细则》、《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特种设备安装、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特种设备安装、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 ,加强对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领导 ,特任命 :周长明为热处理质控责任人。
: 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表面不平整 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产生的原因 (1)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 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 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 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
后,应对返修部位进行坡口修理磨槽两侧的角度不得小于主题:通用工艺 不锈钢管道焊接通用工艺 11 25176。 ,磨槽两端的角度不得大于 45176。 返修的焊接工艺应与正式焊接相同。 焊缝返修的管理程序执行《压力管道安装质量保证手册》中的规定。 6.质量标准 焊缝外观成型好,外形平滑过渡,焊缝宽度以盖过坡口边缘 2mm 为宜,焊缝表面不得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余高Δ h≤ 1+,且不大于 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