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厂房空调净化系统验证方案内容摘要:

供的产品合格证及盘管试压报告,安装单位 提供 的 设备安装图及质量验收标准。 可接受标准:空气处理设备的安装符合设计及安装规范要求。 检查及评价结果 : 见 IQ 附表 1《空调处理设备安装确认记录》 . 风管制作及 安装的确认 目的:确认风管制作及安装 是否符合设计及安装规范 要求。 程序: 对照设计图、流程图检查风管的材质 ( 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 性能检测报告 ) 、保温材料、安装紧密程 度、管道走向。 可接受标准:风管制作及安装符 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检查及评价结果:见 IQ 附表 2《风管制作及安装 确认记录》 . 风管及空调设备清洁的确认 风管及空调设备清洁确认应在安装过程中完成。 目的: 确认风管及空调设备的清洁是否符合安装规范要求。 程序: HVAC系统通风管道吊装前,先用清洁剂或酒精将内壁擦洗干净,并在风管两端用纸或 PVC封住,等待吊装。 空调器拼装结束后,内部先要清洗,再安装初效及中效过滤器。 风机开启后,运行一段时间,最后再安装末端的高效过滤器。 可接受标准: 风管及空调设备清洁 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检查及评价结果:见 IQ 附表 3《风管及空调设备清洁确认记录》 . 风管漏风(漏光) 性 检查 HVAC 系统通风管道安装完成后,在安装保温层之前必须进行漏风检查。 本 空调 系统 的 工作压力 在 500< P≤1500 范围内, 属于 中压系统。 目的: 确认风管是否漏风(漏光) 程序:采用漏光试验,对一定长度的风管,在漆黑的周围环境下,用一个电压不高于 36V、功率 100W 以上、带保护罩的灯泡,在风管内从风管的一端缓缓移向另一端,若在风管外能观察到光线射出,说明有比较严重的漏风,应对风管进行修补后再查。 可 接受 标准:风管每 10m 接缝,漏光点 不应超过 1,且 100m 接缝平均不应大于 8 处, 接缝和接管连接处 应有 密封措施。 检查及评价结果:见 IQ 附表 4《 风管漏风(漏光 )检查 记录》 . 冷媒安装连接确认 空调 净化 系统所用冷媒为 7℃ /12℃低温水,由厂区提供。 目的: 确认空调系统所用冷媒 的安装及连接是否符 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程序: 对照设计图纸及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检查冷媒安装、连接是否符合设计及安装规范。 冷却水系统的安装 , 管道材质 应 按设计要求采用 45号无缝钢管焊接而成,焊材按焊接工艺要求选用 J422,Ф 焊条, 焊脚高度> 2cm。 阀门选 用 、压力表量程。 连接完毕后按设计压力 倍、保压 1 小时进行水压试验,合格后用硅酸铝岩棉保温,管道按行业要求涂绿色,做管道标识。 开启进、回水阀门监测温度,检查表冷器排数,积水盘是否按要求安装。 可接受标准:冷媒安装、连接符合设计及安装规范。 检查及评价结果:见 IQ 附表 5《冷媒安装确认记录》 . 初效、中效过滤器及消音装置的安装确认 目的: 确认初、中效过滤器及消音装置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及安装规范。 程序: 对照设计图纸及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检查初、中效过滤器及消音装置的安装 是否符合设计及安装规范。 可接受标准:初、中效过滤器及消音装置的安装符合设计及安装规范。 检查及评价结果:见 IQ 附表 6《初 、 中效过滤器安装确认记录》 . 高效过滤器的安装 目的: 确认高效过滤器 是否符合设计及安装规范。 程序: 对照设计图纸及高效过滤器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检查高效过滤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及安装规范。 可接受标准:高效过滤器的安装符合设计及安装规范。 检查及评价结果:见 IQ 附表 8《高效过滤器安装确认记录》 . 高效过滤器检漏 目的: 通过测出允许的泄漏量发现高效过滤器及 其安装的缺陷所在,以便采取补救措施。 程序: 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扫描巡检法。 用尘埃粒子计数器 采样头 距 高效 过滤器约 2cm 处 沿过滤器 四周 内边框 及高效过滤器表面 扫描 ,扫描速度为 5mm/s,高效过滤器表面 扫描 移动路线呈S 形,如图所示(四周的线路表示高效过滤器的边缘,中间线路表示每排玻璃纤维纸)。 观察尘埃粒子 计数器读数 有无明显变化,如果扫描读数近似平稳,变化趋势不明显,即表示无泄漏。 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对该高效过滤器进行扫描巡检,观察尘埃粒子计数器的读数,当至该点读数突然变大时,即表示该点有泄漏。 如有泄 漏, 单个泄露处的面积不能大于总面积的 1%,全部泄露处的面积不能大于总面积的 5%,不符合规定必须按要求更换。 漏点修补, 用环氧树脂胶堵漏 点 或紧固 调整 螺栓 、更换密封垫 后,再进行巡检扫描。 可 接受标准: 无泄漏 ; 如有泄漏, 单个泄露处的面积不能大于总面积的1%,全部泄露处的面积不能大于总面积的 5%。 检查及评价结果:见 IQ 附表 9《高效过滤器检漏记录》 . 空气消毒设施的安装 空气净化系统采用甲醛气体薰蒸( 小容量注射剂、 冻干 粉针 剂)和臭氧气体灭菌方式对生产环净空气消毒灭菌。 目的: 确认 福尔马林熏蒸灭菌器 、臭氧发生器及连接管道是否符合安装要求。 程序: 对照图纸和设计要求对甲醛薰蒸器 、臭氧发生器及连接管道等确认符合安装要求。 可接受标准: 福尔马林熏蒸灭菌器 、臭氧发生器及连接管道符合安装要求。 检查及评价结果:见 IQ 附表 10《消毒设施安装确认记录》 . 安装确认结论 结论: 备注 : 评价人 日期 年 月 日 . 运行确认 (PQ) . 目的: 运行确认是在设备运行状态下,对空调机组的传动系统、电气 部分、动力管线、计量器具等进行检查,并将实际检测结果与工艺要求及 设备设计参数进 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总结该设备的运行确认。 目的是为证明空调净化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生产工艺要求。 在安装确认阶段,除做 DOP检漏试验需开动风机外,其余设备可以不开;在运行确认阶段, 所有的空调设备必须开动,与空调系统有关的工艺排风机也必须开动,以利于空气平衡,调节房间的压力。 . 空调 净化系统运行确认的主要内容 空 气净化系统运行确认的主要内容 :空调机组运行的确认, 高效过滤器的风速及气流流型 测定 (主要指单向流) , 空调调试和空气平衡 (风量及换气次数、房间静压差、温度与相对 湿度 的 测试 ), 房间照度 , 噪声, 自净时间。 . 空调机组 (主要是 空调器 及风管 ) 的 运行 确认 目的: 确认 开机运行是否正常。 程序 及标准 : ①设备的润滑 : 检查设备用润滑的部位,轴承处充填 3钙基润滑脂; ②点动试车 : 快速开、停车两次,转动部分转动灵活,无碰擦,无异常声音 ; ③传动系统的检测:点动试车无异常后,开动电机空车运转 4 小时运转稳定,无异常声音,待运转平稳后,连续运行 4 小时以上,无异常情况发生; ④电机运转情况的检查: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机运转状态下的电压、电流,电压实测值与额定值的差别在 5%之内,负载电流以实测值不超 过额定值; ⑤密闭性检查:机体各部分及各焊缝无漏气现象 ; ⑥效能测试:不同洁净级别压差高于 10pa,洁净室对外部环境压差高于10pa。 检查及评价结果:见 PQ 附表 1《空调机组 运行确认表》 、 PQ 附表 2《风管运行确认表》。 . 高效过滤器风速 ( FFU层流) 及 气流流型测试 .高效过滤器风速测试 主要是对单向流(层流)区域 ( A级) 空气流动状态进行测试 , 本方案 系指 FFU层流罩下出风口的截面送风速度。 程序: a. 测试仪器:热球式风速仪和测定支架 b. 测点布置: 垂直单向流和非单向流选择 距墙大于 ,离地面高度~ ,在离送风面约 15~ 30cm处进行测试。 c. 取样数量:为该层流装置送风面的面积的 10倍的平方根,但不小于 4个,每个过滤器或 FFU出口必须有一个测试点 , 取样点按送风面平均分布。 d. 测试方法: 按 《 KIMO风速风量测定仪使用、日常维护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用集风筒罩住送风口,测出风平均风速。 e. 数据处理 : 取 15分钟内测量的风速平均值;按不同位置记录测定值,计算平均风速。 f. 测试注意事项:测试时应用测定架固定风速仪以免人体干扰,不得不用手持风速仪测 定时,手背应伸至最长位置,尽量使人体远离测试头。 可接受标准 : 实测室内平均风速应在设计风速的 100%~ 120%之间 ; 出口处的面风速应≥ ; 一般控制在 ~ ( C、 D级不要求 ) 检查及评价结果: 见 PQ附表 3《 高效过滤器 (FFU)运行确认表》 . 层流 气流流型测试 目的:确认 在洁净室层流洁净空气保护下 , 气流与机械设备的相互作用,选择或改善气流流型,使之产生最小的湍流和最大的清除能力。 程序: a. 检测仪器 : 悬挂单丝线 、 热球式 风速仪、 照相机。 b. 测点布置: 垂直 层 流洁净室 (A级 )选择纵、横剖面各一个,以及距地面高度 、 1个; 乱流洁净室 (B、 C、 D级 )选择通过代表性送风口中心的纵、横剖面和工作区高度的水平面各 1个,剖面上测点间距为~ ,水平面上的测点间距为 ~ lm,两个风口之间的中线上应有测点。 c. 测试条件要求: 检测应在空气净化调节系统或层流净化装置正常运行 并使气流稳定后进 行;送风口或层流净化装置的风速符合规定要求; 洁净室压差符合规定要求。 d. 测试 方法 : 用发烟器在规定的测点以及“典型位置” (如产品 在工作环境中暴露的上方 及四周等 )释放可见的烟雾,并随气流形成可见的流线。 用发烟器或悬挂单丝线的方法逐点观察、记录气流流型,并在测点布置的剖面图上标出流向。 当烟雾流过“典型位置”时拍摄下流线。 烟雾应能够流经这些“典型位置”,而不因空气的湍流造成回流。 否则应对空气净化调节系统、设备位置或物料摆放位置进行调整。 在操作人员进入层流保护区内进行操作时摄下流线。 操作时烟雾应不会回流到“典型位置”的任何一点。 否则必须建立防止污染的规程或措施。 确认所产生的湍流是否会将污染物从其它地方携带到流水线的关键操作点。 可 接受标准: A 级洁净高效过滤 器气流流型符合单向流要求, B、 C、 D级 洁净区高效过滤器流型符合非单向流。 同时应绘出气流流型图,对流型图进行分析解释。 检查及评价结果:见 PQ 附表 3《 高效过滤器 (FFU)运行确认表 》。 . 空调调试及空气平衡验证项目 :风量 及换气次数 、 房间静压差、温 湿度 的 测试。 .风量测定及换气次数的测试 本验证方案测定房间 送风 口的风 量 ,在 检测前,必须首先检查风机运行是否正常,系统中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有无障碍 (如过滤器有无被堵、挡 ),所有阀门应固定在一定的开启位置上,并且必须实际测量被测风口、风 管尺寸。 目的: 通过测定确认风量及 换气次数 是否符合要求。 程序: a. 测试原理:对于 垂直单向 流 (层流 )( A级) 采用 截面平均风速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对于乱流洁净室( B、 C、 D级),采用风口法测定送风量,即采用风量罩(断面积与风口内截面相同、长度等于 2倍风口边长的直管段)直接测得送 (回 )风口风量。 对于一定规格的风量罩来说,其断面积是一定的,只要测出该断面处动压的平均值 (全压与静压之差 ),然后换算成风速υ, 根据 L= 3600F υ可算出风量。 b. 测点布置:垂直单向流 (层流 )洁净室的测定取离高效过滤器 气流处的截面作为采样截面。 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应大于 ,测点数应不少于 5个,均匀布置 ; 对于对于乱流洁净室( B、 C、 D级) 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按最少测点数不少于 6点均匀布置测点。 484 484 220 mm 320 320 260 mm 630 630 220 mm c. 测试仪器:热球式风 速仪、 风量罩。 d. 计算公式: 室内总风量: L=该室各风口平均风速 (m/s) 室内风口截面积 F(m2) 3600(m3/h)。 f. 测试方法: 按《 KIMO风速风量测定仪使用、日常维护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 g. 计算公式: 室内总风量: L=该室各风口平均风速 (m/s) 室内风口截面积 F(m2) 3600(m3/h)。 换气次数的计算: HA LLLN n  21 (次 /h) 式中 L1, L2,…, Ln: 房间各送风口的风量, m3/h; A: 房间面积, m2; H: 房间高度, m。 可接受标准: ① 总风量接受标准: 洁净室 系统实测风量 总实测新风量 各风口的风量 B、 C、 D 级 在设计风量的 100%~ 120%之间 在设计新风量的 90%~ 110%之间 在各自设计风量的 85%~ 115 之间 A 级 在设计新风量的 90%~ 110%之间 ② 换气次数接受标准: C: ≥ 25 次 / h; D: ≥ 15 次 / h。 检查及评价结果:见 PQ 附表 4《洁净室风速 、 风量 及 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