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 MRI 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 6 门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 主要知识点 技能操作要求 X线 检查技术 X线设备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设备管理及检查技术, X线照片冲洗技术与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 能规范操作 X 线成像设备 ,为诊断医师提供高质量 X线 平片。 CT检查技术 CT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及检查技术。 能规范操作 CT,为诊断医师提供高质量 CT 图片。 MRI检查技术 MRI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设备管理及检查技术。 能规范操作 MRI,为诊断医师提供高质量 MRI 图片 超声检查技术 超声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设备管理及检查技术。 能规范操作 超声 ,提供位置准确、清晰的超声图像。 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 影像核医学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设备管理及检查技术。 能规范操作 影像核医学成像设备 ,为诊断医师提供高质量 影像核医学 图片。 医学影像诊断学 人体各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和原则。 掌握观察、分析影像学表现的方法和诊断原则。 能对常见病、多发病做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 ② 鼓励、组织教师参与 编写与医学影像设备学相融合的适用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色的教材《影 像电工电子学》,以及《 X 线检查技术》、《 CT 检查技术》、《 MRI 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核心课程的特色教材。 ③ 建立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资源库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 完成基本素材、资料收集、整理,教材、课件制作,设备添置,并搭建基本 14 网络服务,为学生自学构建良好平台。 ( 6) 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由目标、内容、保障、和评价四个子系统构成的、与理论教学体系即相互渗透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①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课程结构体系,确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的整体目标,并分解为职业基本素质、职业基本能力和职业综合技能等子目标。 ② 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中的具体能力要求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编制《实践教学大纲》《技能考核手册》。 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中的典型电路及应用实例与专业课影像设备中的实际电路相结合。 实训内容也与影像设备中的实际某一部分相结合并配上实物模型,使专业实训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 年)的始终,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螺旋式上升。 开发与未来职业岗位要求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实训项目,即做好职业基础和职业技术课程的衔接,又避免教学 中前期与后续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 计划开发 13 个综合实训项目,并完成综合实训项目教学大纲。 坚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医学影像技术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课程实验实训、专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 “ 教、学、做 ”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技能培养的目标。 ③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包括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性教学文件(包括试验讲义、综合技能库)和保障机制建设。 ( 7) 职业道德教育 ① 建立以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 为核心内容,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协调,教育与监督相呼应的医学影像技术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② 通过专业延展课程、学生社团活动、专题讲座等措施、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观念、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 8)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素质、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 独立的实践 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培养学生具有规范的医学影像设备操作、准确理解和依诊断要求实施各种成像技术、与诊断医师进行技术沟通与配合、独立处理各种医学影像图像的能力。 1. 建设功能齐全、设施一流、服务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校内综合性专业实训基地。 2. 建立一支实际操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 的高素质实践教师团队。 外实训基地和长效管理机制 采用递进螺旋上升式实践教学方法 认识实习 教学实训 顶岗实习 实训课技能 考 核 实习准入技能考 核 毕业前综合技能考核 16 ①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② 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 X 线、 CT、 MRI、超声学、影像核医学等)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③ 具有能对常见病、多发病做出正确的影 像学诊断能力; ④ 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 ⑤ 了解本专业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 ⑥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⑦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科技文献资料。 ⑧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增加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在 完成本专业申报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建设成的 实验实训和教师资源 , 扩大社会服务功能及相应辐射能力,计划做到如下几点: ① 针对 我区 医学影像技术 人员的提供有关于仪器设备方面的短期再教育资格考试培训,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的电子学、影像设备结构及原理等方面的水平,短期内提高其技术综合能力,达到顺利通过资格考试目的,进而能提供高质量影像图片,有效辅助临床影像诊断医师进行临床影像诊断。 ② 由相应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利用 建设设备 定期为周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体检,既能进一 步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疾病诊断能力,又能获得大量各部位临床教学片。 并且专业教师可在实践基础上,对有价值研究课题合理设计,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相应资料分析、整理,最终采取合理统计运算,完成论文、综述的写作。 同时在能力允许情况下,增加 学院 科研研究能力发展及水平提高,扩大 我院 的社会影响力。 (四) 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及专业群 资金投入预算表 单位:万元 专业名称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 及来源 世行贷款 投入 2020 2020 2020 小计 年度 20% 年度 50% 年度 30% 18 合计 198 495 297 990 人才 培养 模式 与 课程 体系 改革 3 15 6 15 9 30 14 35 21 70 4 10 6 20 6 15 9 30 3 15 小计 36 90 54 180 师资 队伍 建设 12 30 18 60 9 18 6 15 9 30 12 24 9 18 、人才引进 6 15 9 30 小计 36 90 54 18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 5 3 2 5 3 10 小计 9 18 教学 实验 实训 条件 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 20 50 30 100 室 40 100 60 200 10 25 15 50 20 50 30 100 小计 90 225 135 450 专业群 医学基础实训室 18 45 27 90 社会服务 能力建设 2 5 3 10 3 15 4 10 6 20 小计 9 45 其他 项目管理费 1 5 其它经费 11 22 小计 27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建设进度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 : 在成功申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建立 适应医学影像技术的岗位需求,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强调职业道德素质 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 “ 校院结合 、岗位导向 ” 的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和工作需要 ,科学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验收要点 :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按 岗位 导向,完善符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并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论证。 《正常人体学》、《病理学》 等 课程大纲。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实训教材。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实训教材。 责任人: 买尼沙木、陈再蓉、刘洁 验收要点 : 《 X 线检查技术》、《 CT。医学影像技术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以对历史负责、对医院负责、对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是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 坚持学习妇产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年共计记业务工作笔记万字,撰写工作报告份,撰写业务工作论文篇。 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是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对待每一例手术,坚持把工作献
定,把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可能造成医疗纠纷的隐患问题如病历书写及时性,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知情同意书上病人或病人家属的签名、抢救记录及涂改等问题,从医疗环节上堵漏防错,提高甲级病历率,不合格病历按规定处罚。 在多科室的协作下,我院首例膝关节置换术取得圆满成功。 为配合医院第三届中医文化节的开展,组织开展了一次病历书写比赛,参评病历合格率达 100%。 加强三基培训与考核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责任 书 , 制定安全管理年度 工作计划。 、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及应急器材、物资、药品准备情况等。 区 、住院 区 、行政楼等。 、医院门诊、住院大楼等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 5. 酒精、氧气 瓶 等各类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及储运场所。 6. 各类仓库选址、设置是否符合规范。 7. 锅炉、配电房、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 8. 医院救护车 及编内其它交通车辆的管理、维修保养。 9
(一)主要成效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院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党员干部受到了比较深刻的教育,班子成员提升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意识和能力,专项整治、建章立制工作初见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具体有以下五大成效: 、学风方面有进一步提高 通过此次教育实践活动有效的系统学习,医院领导班子在掌握党的理论知识方面,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活动的熏陶与洗礼
zjSAX医疗器械种类、品种繁多,对人体引起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程度不尽一致,一般有:A、医疗器械的质量因素; B、操作技术因素; C、被医疗患者的体质因素或其他因素,如是 否使用其他药物、有毒物品及其他致敏因素。 所以,如果出现医疗器械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必须认真调查、分析、核实,必要时经有关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检查、验证确定。 质量管理部为企业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小组( ADR),负责收集、分析、整理
首先,申请者向医伦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必要的资料:申请报告;主管 部门的有关的批件;技术质量检查或药品检查报告;临床前和临床有关资料,知 情同意书样本,试验研究 /治疗方案等。 (二)医论会应在接到申请后定期召开会议,审阅讨论。 每次会议参会人数 不应少于总人数的 2/3。 对申报方案的审查意见应在讨论后,以投票方式做出决 定。 必要时,可邀请非委员专家出席会议,但非委员专家不参加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