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部修订版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质量安全制度内容摘要:

3 0 m g 吗啡或更少,少数人需 2 0 0 m g 以上。 治疗失眠:疼痛一般是在夜间加重,影响病人睡眠,长此下去导致病人衰弱 ,夜间应加大吗啡剂量,延长镇痛时间使病人安眠。 处理副作用:强阿片类药物常出现便秘、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需用止吐药、缓泻剂治疗。 长期口服强阿片类药物者,很少发生需处理的呼吸抑制。 观察效果:无论用何种镇痛药,都必须详细观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以达到满意的境地,并及时总结。 掌握癌痛性质:要掌握癌痛性质及其社会的、家庭的和精神心理影响因素。 应辨别癌症的各类疼痛综合征(已前述)。 医生必须详细检查并辨别是癌本身引起的疼痛,或其他治疗引起的疼痛,还是合并症引起的疼痛,或其他与癌症无关的疼痛。 另外,还要鉴别局部疼痛或牵涉痛,是外周神经或是神经丛与脊髓受侵的疼痛,持续性还是阵发性疼痛,以及加重疼痛和缓解疼痛是什么。 这是选择合理止痛措施的基础。 14 无痛门诊 麻 醉工作 规范与 流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痛技术逐渐渗透到医学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常见的无痛人流术、无痛胃肠镜检查术和无痛膀胱镜术等越来越普及,现将其工作流程制定如下: 一、术前准备 患者手术前进行术前评估,包括病史,麻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和近期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等,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焦虑心情,听取和解答病人提出的相关问题,术前应测量血压、心电图等,禁饮食至少 6 小时,并有专人陪诊。 二、麻醉流程 患者入室,开放外周静脉,连接监护仪,吸氧,常规准备抢救药品和设备。 全麻诱 导:丙泊酚 术。 全麻 维持:根据患 者身体状况及 手术进程需要 缓慢追加丙泊酚,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有气道梗阻现象应立即查找原因并迅速处理,密切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 SpO2 的变化。 全麻苏醒:等待药物代谢直至患者完全清醒。 三、离开医院标准: 1.神志完全清醒 30 分钟以上,能按指令活动。 2.各种保护性反射恢复正常。 3.呼吸、循环功能稳定。 4.能自主站立,对于无站立能力者,应恢复到术前水平。 术后 12 小时内有人陪护, 不能驾驶车辆或者从事其他高危职业。 15 麻醉科输血制度 输血适应症 : 术中失血低于血液总容量的 10%时,不输血液制品,可输入晶体液或胶体液; 术中失血低于血容总量的 20%时,首选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 术中失血超过总血容量的 30%时,或患者血红蛋白( Hb)≤ 70g/L,可输入浓缩红细胞、血浆、白蛋白及其它血液制品。 具体如下: ( 1)全血:一般不输全血。 仅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 患者 ,或 患者 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 25%。 回输自体血不受本指征限制,可根据 患者 血容量 决定。 ( 2)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携氧能力,但血容量基本正常的 患者。 血红蛋白 100 克 /升,可以不输用; 血红蛋白 70 克 /升,应考虑输用; 血红蛋白在 70~ 100 克 /升之间,根据 患者 的代偿能力,是否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来决定。 ( 3)血小板 ,用于 患者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 100 109/升 ,不输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50 109/升 ,应考虑输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在( 50— 100) 109/升之间,应根据出血是否易于控制来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 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限制。 ( 4)新鲜冰冻血浆( 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 患者。 16 PT 或 PTT正常值的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患者 急性大出血(出血量相当于 患者 自身血容量的 60%),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明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紧急对抗华发令的抗凝血作用( 5— 8 毫升 /干克)。 输血反应与并发症及其防治 发热反应: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并发症, 12 小时后可缓解。 过敏反应:停止输血,应用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 ,出现过敏性休克时按抗休克治 疗。 溶血反应: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多为 ABO 血型不合所致。 典型症状:寒战高热、腰酸背痛、呼吸困难、心前区压迫感、血压下降、休克。 (1) 预防:严格执行查对工作。 同型输血 (2) 治疗:立即停止输血。 抗休克。 保护肾功能。 血浆置换疗法 循环超负荷:输血速度过快过量导致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治疗:停止输血,强心利尿 细菌污染反应 (1) 治疗:停止输血,使用抗生素 17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输血 及与输血科沟通 流程 有 /预计有输血制品指征 麻醉医师下医嘱,巡回护士通知输血科准备血液制品 根据患者情况,麻醉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巡回护士负责通知输血科,输血科见申请发放血液制品 巡回护士与医师核对签字,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遵照麻醉医嘱输血制品,血液制品的外包装按规定处置 巡回护士 和麻醉医师 记录输血 情况 于麻醉记录单上 发生输血相关并发症及时 按规范处理并 上报输血科 18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一、 麻醉药品是指具有依赖性潜力的药品,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麻醉药品的范围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品及其他易产生依赖性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 二、 本科麻醉药品仅供本科医疗、科学和科研使用,不得转让和借用。 三、 严格执行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中的有关规定,严格保管,合理应用,杜绝滥用,防止流痹,严格实行麻醉药品的“五专制度”: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用帐册,专册登记。 四、 调配“麻醉药品处方”应按有关规定执行,须具有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的全名签字,内容完整,字迹清晰,药名不得缩写。 使用时应仔细核对处方品名、数量等内容。 核对后,计数发放。 每日每班按处方统计登记。 白班、夜班专人负责管理、班班交接、认真填写麻醉药品交班本及处方登记本。 交接手续齐全并签名。 五、 由专人持处方领取麻醉药品。 19 麻醉效果评定标准 与规范 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一)气管插管全麻 Ⅰ 级: 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 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 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无并发症。 Ⅱ 级: 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