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会发言稿内容摘要:

招标代理市场中约有 80%的招标人或 明确或不明确地表示出自己的招标意向。 相当一部分招标人把是否能够完成一些暗箱操作 作为 授予 委托 代理协议的前提条件。 招标代理机构为了 生存,有时不得不接受一些附加条件,而牺牲了 保障 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誉和形象。 低资质代理机构 生存困难 在招标代理市场中, 招标人普遍愿意使用高资质企业,乙级、暂 定级 代理机构 生存困难。 我市的 273家招标 代理机构 中 %为甲级资质企业,从代理项目数据分析来看,%的招标项目和 %的中标金额由甲级招标代理机构6 完成。 其中代理业绩排名前十名的招标 代理机构 完成了约40%的 代理 工作量。 为了企业的生存,低资质企业 不得不承揽转包项目甚至挂靠高资质企业。 (二) 招标 代理机构 自身存在的问题 招标代理行业存在 资质 挂靠的问题 由于招标代理工作 属于智力服务,对承揽业务的单位或人员硬件要求不高,使得行业门槛较 低。 代理行业存在低资质企业挂靠高资质企业的情况,甚至出现个人挂靠的 情况。 挂靠由于管理费用剥 皮、责任主体不清晰等问题给 代理服务留下了很多隐患,严重损害了招标代理行业的声誉。 内业外业管理分离 , 缺少必要的沟通 目前 招标 代理机构 普遍存在内业(编制技术文件)外业(到行政监管部门办理各项手续等)分工。 内业工作人员编制完技术文件由外业人员发放给相关当事人或递交到行政主管部门。 由于,内业人员与外业人员技术能力水平的不均衡和缺少足够的沟通,造成外业人员对技术文件内容知之甚少,无法与相关当事人或行政监督人员实现沟通,有时候甚至造成曲解,降低了招标工作效率、影响了招标质量。 代理服务方式过于简单缺少技术含量 现阶段部分招标代理机构 提供的代理服务方式仅限于完成招标的基本程序。 形式过于简单, 缺少技术含量,服务层次比较低。 分析其主要原因,除了招标人对招标代理认识7 片面外,一是招标代理机构本身人员素质不高,不具备提供高水平 代理 和服务的能力;二是招标代理机构甘心于当“铁路警察”,为了招标而招标,没有很好地发挥招标代理工作的附加值,只管招标不管合同是否可执行,没有将前期招标规划和招标方案的制定和后期工程造价的控制和合同履约等工作与招标代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代理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尽管资质条件中有相应数量注册执业人员的要求,但 招标代理 服务始终处于低水平的客观现实反过来影响了 从业人员 的素质和水平 , 一些 注册执业 资格人员 仅仅 在 代理机构中 注册而没有实际 执业,从 业人员 疏于法律法规和 业务 知识的学习, 责任心差,招标文件的编制习惯于照搬套用,不讲针对性,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纰漏百出的情况, 不但严重影响了 招标项目的进度, 对 代理行业的发展 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某招标项目,投标函格式中对投标价格的规定格式中有“大写:人民币: 元”导致投标人填报时五花八门,结果导致争议。 缺少坚持原则的勇气和决心 招 标代理机构盲从于招标人的不规范行为甚至成为招标人违法乱纪的出谋划策者是当前严重损害招标代理社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