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三、大气压强 大气压的存在 —— 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 —— 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 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 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 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 结论:大气压 p0=760mmHg=76cmHg= 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m C、 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 ,将玻璃管 倾斜 , 高度不变 , 长度变 长。 D、标准大气压: 支持 76cm 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 标准大气压 =760mmHg=76cmHg= 105Pa 大气压的测量工具: 气压计。 分类: 水银气压计 和 无液气压计 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降低 ,气压增大时 升高。 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 和 离心式抽水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 流速越大 的位置 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 流速大 ,压强 较小 ,下方 流速小 ,压强 较大 ,机翼上下表 面存在 压强差 ,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一、浮力 1:浮力:一切浸在 液体 或 气体 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 竖直向上 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 向上 和 向下 的 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 竖直向上 的。 施力物体: 液(气)体 二、阿基米德原理 1.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 方向:竖直向上 3.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排浮 GF ?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方向 力的关系 V 排 与 V 物 密度关系 下沉 向下 F 浮 G 物 V 排 =V 物 ρ 物 ρ 液 悬浮 静止在液体内部 F 浮 = G 物 ρ 物 =ρ 液 上浮 向上 F 浮 G 物 ρ 物 ρ 液 漂浮 静止在液体表面 F 浮 = G 物 V 排 V 物 ρ 物 ρ 液 :浮力的只决定于 液体的密度 、 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与物体的 形状、密度、质量、体积 、 及在液体的深度 、 运动状态 无关。 : 1)轮船是采用 空心 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 :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 改变自身的重力 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 充入密度小于的气体 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 漂浮 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 “上小下大”。 浮力的计算: 1)压力差法: F 浮 =F 向上 F 向下 2)称量法: F 浮 =G 物 F 拉 (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3)漂浮悬浮法: F 浮 =G 物 4)阿基米德法: F 浮 =G 排 =ρ 液 gV 排 (当题 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