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卷答案内容摘要:

≤ ~ ~ ≥ ≥ ≥ ≥ 答案: 1 填空题 1) 提高塑性 , 降低变形抗力 2) 冲压成形性能 ; 3) 圆角带 、 光亮带 、剪裂带 、毛刺 4) 落料件尺寸小于 , 大于凸模尺寸 5) δ 凸 + δ 凹 ≤ Z max Z min 6) 单工序模 、 级进模 、 复合模 7) 镶拼结构 8) 越好 , 越小 9) 采用校正弯曲 10) 不均匀 , 减薄 , 增厚 二选择题 1) A 2)A 3)B 4)B 5)B 6) A 7)C 8)B 9)C 10)C 三简答题 ( 1) 金属在室温下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中,使金属的强度指标 ( 如屈服强度、硬度 ) 提高、塑性指标 ( 如延伸率 ) 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现象。 材料的加工硬化程度越大,在拉伸类的变形中,变形抗力越大,这样可以使得变形趋于均匀,从而增加整个工件的允许变形程度。 如胀形工序,加工硬化现象,使得工件的变形均匀,工件不容易出现胀裂现象。 ( 2) 普通冲裁件的断面一般可 以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既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四个部分。 圆角带的形成发生在冲裁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弹性变形阶段)主要是当凸模刃口刚压入板料时,刃口附近的材料产生弯曲和伸长变形,使板料被带进模具间隙从而形成圆角带。 光亮带的形成发生在冲裁过程的第二阶段(即塑性变形阶段),当刃口切入板料后,板料与模具侧面发生挤压而形成光亮垂直的断面(冲裁件断面光亮带所占比例越大,冲裁件断面的质量越好)。 断裂带是由于在冲裁过程的第三阶段(即断裂阶段),刃口处产生的微裂纹在拉应力的作用下不断扩展 而形成的撕裂面,这一区域断面粗糙并带有一定的斜度。 毛刺的形成是由于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后期,凸模和凹模的刃口切入板料一定深度时,刃尖部分呈高静水压应力状态,使微裂纹的起点不会在刃尖处产生,而是在距刃尖不远的地方发生。 随着冲压过程的深入,在拉应力的作用下,裂纹加长,材料断裂而形成毛刺。 对普通冲裁来说,毛刺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冲裁间隙的大小使得毛刺的高度降低。 ( 3) 当采用平刃冲裁冲裁力太大,或因现有设备无法满足冲裁力的需要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冲裁力,以实现 “ 小设备作大活 ” 的目的: 采用加热冲裁的方法:当被冲材料的抗剪强度较高或板厚过大时,可以将板材加热到一定温度(注意避开板料的 “ 蓝脆 ” 区温度)以降低板材的强度,从而达到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