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经济学4(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解析 来自 料库下载 1. 验证旅游地生命周期 • Hovinen( 1981, 1982) 对宾西法尼亚 Lancaster的研究指出 , 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与其区位 、 资源多样性和规划有效性密切相关;MeyerArendt( 1985) 对路易斯安那的研究则把旅游地生命周期与自然环境作用 、 休憩开发密度联系起来; Cooper and Jackson( 1989) 对男人岛 ( Isle of Man) 的研究表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旅游地发展和市场开拓提供了良好的描述工具 , 并指出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地经营者的决策以及旅游地的环境因素有关;Getz( 1992) 对尼亚加拉瀑布的研究则指出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规划之间的潜在关系; Smith( 1992) 对帕塔雅 [泰国 ]生命周期作了研究 , 并提出了一个当代海滨度假地的八阶段模型 , 该模型主要强调了度假地的结构 , 也考虑的旅游者特征 、 当地居民态度 、 产业和投资特征 、 环境影响以及政府干预的因素。 Butler( 1980) 模型还被用于评估目的地发展对当地企业家能力( entrepreneurship) 的影响 ( Dinn, 1992) 以及对当地的正式部门 ( formal sector) 和非正式部门 ( informal sector) 的结构性和空间性差异方面的影响 ( Kermath and Thomas, 1992) ,作为一个概念性框架 , 该模型还被用于分析公司战略 ( Debbage,1990) 、 外部事件 ( di Benedetto and Bojanic, 1993) 、 政府机构行为及其与跨国公司间相互关系 ( Ioannides, 1992) 对目的地发展的影响。 来自 料库下载 2. 质疑旅游地生命周期 • 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质疑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旅游地发展的单一模型的可行性问题、承载力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局限性、当用于旅游目的地时生命周期模型的概念性局限、旅游地生命周期概念缺乏经验支持、生命周期概念在规划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 • 承载力的限制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且每个人对目的地承载力的 感知是不同的 ,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目的地承载力感知亦不同。 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旅游经营者与资源保护管理论者对承载力的感知亦有差异。 • Haywood( 1986, 1992)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 没有考虑渐进的、持续的变化 ,也不能反映目的地间的竞争、社团或当地社区的战略、导致经济轻微衰退的条件、境况性因素等的影响。 Choy( 1992)指出模型 没有考虑产品特性变化的影响。 • Pearce、 Moscardo and Ross( 1991)指出 Butler( 1980) 模型无法区分各个阶段 ; Cooper and Jackson( 1989)认为对这些阶段的 事后认定远比预测更容易 • Haywood( 1986)指出了 六个主要问题 :分析的区域究竟是旅游点还是城镇或者地区、相关的细分市场(这些细分市场可能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周期曲线的形状、具体阶段的确认、衡量的标准是旅游者人数还是床夜数或者花费水平还是利润、分析的时段如何确定。 来自 料库下载 • 模型的主要潜力不在预测而在于其对发展过程的描述和分析。 还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 Haywood( 1992)认为应该对竞争性目的地间企业进入和存在模式进行长期研究; • Debbage( 1992)认为应该对企业的竞争战略进行分析; • Bianchi( 1994)、 Kermath and Thomas( 1992)认为应该研究目的地企业反应的变化; • King( 1994)指出应该对目的地的界定、发展模式和类型进行研究 来自 料库下载 involvment exploration 旅游者人数 development consolidation stagnation rejuvenation decline 图 旅游地生命周期六阶段说 ( Butler,1980) 来自 料库下载 图 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