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与事故预防体系内容摘要:

桥墩与桥台 混凝土墩台质量控制措施: (1)、 墩台施工前应将顶面冲洗干净,混凝土基础应凿除表面浮浆,整修连接钢筋。 (2)、 墩台模板、支架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模板结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3)、 模板采用分段整体吊装时,应连接牢固,保证其整体性,可视吊装能力确定分段高度。 (4)、 浇筑墩台混凝土时,脚手架、工作平台不得与模板、支架联结。 支架应支于可靠的地基上。 (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件、预留孔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6)、 墩台混凝土应一次性浇筑,当间歇浇筑时,施工缝应符合规范要求。 (7)、 墩台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进行,分层厚度 30— 50 厘米,且捣固密实,捣固时捣固棒应快插慢提,以表面浮浆平整为宜,不过捣、漏捣。 (8)、 墩台混凝土未达到终凝前,不得泡水。 桥面及附属工程 桥面 防 水 预防措施: ( 1) 、 桥面防水层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 2) 、 防水层材料应经过检查。 在符合规定 标准后方可使用。 ( 3) 、 防水层通过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按设计规范铺设。 ( 4) 、 防水层应横桥向闭合铺设,底层表面应平顺、干燥、干净。 沥青防水层不宜在雨天或低温下铺设。 ( 5) 、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当采用油毛毡或织物与沥青粘合的防水层时,应设置隔断缝。 泄水管的安装不到位。 预防措施: ( 1) 、 泄水管的施工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泄水管应审出结构物底面 100— 150mm. ( 2) 、 桥面泄水孔应略底于桥面标高。 ( 四 )、 其它工程 钢筋工程 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预防措施: ( 1) 、 在 绑 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 绑 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 2) 、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安装帮扎。 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太多。 预防措施; ( 1) 、 在下料时按下料钢筋编号再编分号。 ( 2) 、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帮扎接头。 ( 3) 、 如果分不清受拉或受压区时,接头位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 ( 4) 、 在钢筋骨架未 绑 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改变设置方案。 钢筋少放。 预防措施: ( 1) 、 加强配料工作 ,按图核对配料单或料单。 ( 2) 、 钢筋 绑 扎和安装前认真熟悉图纸和配料单,确定合理的绑 扎顺序。 ( 3) 、 钢筋 绑 扎完毕,技术干部和专职质检员要认真检查。 钢筋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预防措施: ( 1) 、 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工艺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 ( 2) 、 焊工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试焊,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施焊。 焊缝尺寸不足。 预防措施: ( 1) 、 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进行检查。 ( 2) 、 图上无标注和要求时,检查焊件尺寸,焊缝宽 度不小于,焊缝厚度不小于 d,允许误差 d( d 钢筋直径),发现尺寸不足,应清除焊渣后及时补焊。 模板 工程 模板面之间不平整,接缝不严密。 预防措施: ( 1) 、 模板制作时采用大块钢模或木模,保证模板表面平整度,尽量减少接缝。 ( 2) 、 钢模板的拼装应符合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各种螺栓连接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 3) 、 多次重复使用的木模应在内侧加丁薄铁皮。 木模的转角处加嵌条或作成斜角。 ( 4) 、 模板拼装时 接 缝处应采用双面胶处理。 模板位置不 准,线条不流畅。 预防措施: ( 1) 、 模板安装位置应准确定位并做出明显标志。 ( 2) 、 模板安装时应严格控制模内尺寸。 ( 3) 、 对小半径曲线上的模板应适量减少模板尺寸,以免模板安装后线条不流畅。 ( 4) 、 加强对模板的支撑,以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跑模现象。 ( 5) 、 混凝土浇筑,发现模板有超过容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及时纠正。 模板 翘曲、变形。 预防措施: ( 1) 、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以减少对模板的集中应力。 ( 2) 、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并涂防锈剂。 ( 3) 、 木模应保持湿润,严禁长时间的暴晒。 ( 4) 、 模板应经常维修整理,分类妥善存放。 木模应侧放,钢模下设垫块平放。 ( 五 )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和易性不良。 预防措施: ( 1) 、 控制水泥标号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间的合理比值,严格遵守施工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 2) 、 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施工。 ( 3) 、 配料准备,并保证足够的搅拌时间。 ( 4) 、 选用正确的运输方法,控制运输时间不过长。 ( 5) 、 测定拌和站和浇筑处的坍落度,控制后者的数量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 6) 、 对已离析的混凝土,应进行二次拌合或弃之不用。 混凝土强度达不 到 设计要求、 和易 性差。 预防措施: ( 1) 、 控制材料质量。 ( 2) 、 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和施工水平确定配制强度。 ( 3) 、 配合比设计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配料误差不超过施工规定。 ( 4) 、 控制混凝土施工工艺中各个环节的质量。 ( 5) 、 试块应标准养护。 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 预防措施: ( 1) 、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搅拌时间。 ( 2) 、 防止运输中漏浆、离析和运输时间过长。 ( 3) 、 浇筑时控制坍落度符合施工要求。 ( 4) 、 采用合适的浇筑顺序和方法,控制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 米。 ( 5) 、 浇筑应分层进行,分层厚度根据捣实方法及相应施工规范要求确定。 ( 6) 、 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和过度振捣。 ( 7) 、 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 接 缝严密。 ( 8) 、 浇筑时随时检查模板及支架的稳固性,发生问题及时维修,尤其防止变形漏浆。 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缺棱、掉角。 预防措施; ( 1) 、 拆模不宜过早,按规范规定结合实际浇筑的自然条件来确定拆模时间。 ( 2) 、 模板支设和拆除顺序方法要正确。 ( 3) 、 对混凝土构件移位时应选择合理的起吊和运输方法。 ( 4) 、 加强成品保护,防止碰撞混凝土结构或构件。 混凝土表面裂缝。 预防措施: ( 1) 、 检查水泥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必要时要作安定性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2) 、 砂石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石子含泥量高时应冲洗,抗裂要求高时不宜采用细砂。 ( 3) 、 对于温度影响的裂缝应采用低热水泥,合理采用骨料和配合比,以降低水泥用量。 混凝土 蜂窝 现象 :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