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简答题内容摘要:
好的流动性,或在保证流动性即工作性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减小水泥浆用量,从而节约水泥。 3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太大和太小有什么不好。 选择砂率的原则是什么。 答:砂率太大,由于集料表面积增大,在水泥浆不变的条件下,使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变差。 砂率过小时,集料表面积虽小,但由于砂用量过 少,不足以填充粗骨料空隙,使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变差,严重时会使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和粘聚性变差。 选择砂率的原则是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既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又使拌和物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同时在流动性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水泥。 3导致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什么。 答:( 1)水泥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 ( 2)石膏掺量过多。 上述两个原因均是由于它们在水泥硬化后,继续产生水化反应,出现膨胀性产物,从而使水泥石或混凝土破坏。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20)中配制强度计算式 ≥+,请解释一下。 答:σ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MPa) — 强度保证率为 95%时的保证率系数。 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对砼配合比组成和技术性质有何影响。 答:新拌砼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单位用水量相应减少,在固定的用水量和水灰比的条件下,加大最大粒径,可获得较好的和易性,或减少水灰比而提高砼强度和耐久性。 通常在结构截面条件允许下,尽量增大最大粒径径节约水泥。 4什么是碾压混凝土。 这种混凝土有什么优点。 答:碾 压混凝土是以级配集料和较低的水泥用量,用水量以及掺合料和外加剂等组成的超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经振动压路机等机械碾压密实而形成的一种混凝土,具有强度高、密度大、耐久性好、节约水泥等优点。 4水泥强度试件养生用水有哪些要求。 答: a.可饮用水 b.水温应符合 20177。 1℃。 c.试件距水面高度不低于 5毫米。 d.养生过程中不得全部更换。 4水泥、水泥砼的抗压、抗折试验结果的处理方法。 答:水泥的抗折、抗压强度是以测定值与平均值比较,不超过平均值的 10%,取平 均值作为水泥的抗折、抗压强度值;如有且只有一个超过平均值的 10%,剔除后平均,有两个超出结果作废。 水泥砼的抗压、抗折强度都是测定值与中间值比较,不超过中间值的 15%,取三个测定值的平均值;如有且只有一个测定值超过中间值的 15%,就取中间值作为水泥砼的抗压(或抗折)强度值。 4做水泥安定性试验以前,应先做何试验。 有何意义。 答:在做水泥安定性试验前,要先做标准稠度试验,其目的是:为了进行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时,对水泥净浆在标准稠度的条件下,使不同的水泥具有可比性。 4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 求,对新拌混凝土如何留取试样。 答:①一般体积结构物每一单元制取 2 组,大体积结构物每 80m3~200m3 或每一工作班制取 2 组;②每片梁长 16m 以下时制取 1 组, 16~30m 时制取 2组, 31~50 m时制取 3 组, 50m 以上不少于 5 组;③钻孔桩每根不少于 2组;④就地浇筑混凝土的小桥涵,每一座或每一工作班制取不少于 2组,当配合比相同时可几座合并制取 1组。 三、集料类简答题( 11 题); 1. 简述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过程 试件制备 1.桥梁工程用的石料试验,采用立方体试件,边长为 70177。 2mm。 每组试件共 6个。 2.路面工程用的石料试验,采用圆柱体或立方体试件,其直径或边长和高均为 50177。 2mm。 每组试件共 6 个。 3.建筑地基的岩石试,采用圆柱体为标准试件,直径为 50177。 2mm、高径比为 2:1。 每组试件共 6个。 试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尺寸(精确至 ),对立方体试件在顶面和底面上各量取边长,以各个面上相互平行的两个边长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其承压面积;对于圆柱体试件在顶面和底面分别测量两个相互正交的直径,并经其各自的算术平均值分别计算底面和顶面的面积,取其顶面和底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 2.将量好尺寸的试件放入水池中,将水加至高出试件顶面 20 mm,试件全部被水淹没后再自由吸水 48h。 3.取出浸水试件,用湿纱布擦去试件表面水分,将试件置于压力机的承压板中央,对正上、下承压板,不得偏心。 4.以 ~ MPa/s 的速率进行加荷直至破坏,记录破坏荷载及加载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抗压试件试验的最大荷载记录以 N 为单位,精度 1%。 2. 容量瓶法测细试验步骤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 300g( 0m ),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摇转 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 23177。 ℃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 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 m2)。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 1℃)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 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过 1℃。 3. 细集料密度试验结果计算 试样编号 试验水温度(℃) 砂重 0m ( g) 砂 +水 +瓶重 m2( g) 水 + 瓶重m1 ( g) 表观密度( g/cm3) m0/( m0+ m1 m2) α t 单值 平均值 1 18 300 2 18 300 结论:此砂表观密度为 g/cm3 试样次数 容器重 m1 ( g) 容器 +砂重 m2( g) 容器体积 V( cm3) 松散密度( m2m1 ) /V( g/cm3) 1m 758 2m 1758 单值 平均值 455 1960 1000 455 1970 1000 结论:此砂堆积密度为 g/cm3 4. 集料中含有粘土对混合料有哪些危害。 这些颗粒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的粘附,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存在,增加集料的表面积,增大需水量,特别是粘土颗粒,体积不稳定,干燥时收缩,潮湿时膨胀,对混凝土有很大的破坏 作用,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 细集料砂当量试验步骤: (三)试验准备 1.试样制备 ( 1)将样品通过孔径 ,去掉筛上的粗颗粒部分,试样数量不少于 1000g。 如样品过分干燥,可在筛分之前加少量水分润湿(含水率为 3%左右),用包橡胶的小锤打碎土块,然后再过筛,以防止将土块作为粗颗粒筛除。 当粗颗粒部分被在筛分时不能分离的杂质裹覆进,应将筛上部分的粗集料进行清洗,并回收其中的细粒放入试样中。 ( 2) 按 T 0332 的方法测定试样含水率。 试验用的样品,在测定含水率和取样试验 期间不要丢失水分。 由于试样是加水湿润过的,对试样含水率应按现行含水率测定方法进行,含水率以两 次测定的平均值计,准确至 %。 经过含水率测定的试样不得用于试验。 ( 3) 称取试样的湿重 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按式 ((2216)计算相当于 120g干燥试样的样品湿重,准确至。 10 0 )10 0(12 01 m (2216) 式中: —— 集料试样的含水率 (%); 1m —— 相当于干燥试样 120g 时的潮湿试样的质量 (g)。 (四) 试验步骤 1. 用冲洗管将冲洗液加入试筒,直到最下面的 l00mm刻度处 (约需 80mL 试验用冲 洗液 )。 2.把相当于 120g177。 1g 干料重的湿样用漏斗仔细地倒入竖立的试筒中。 3.用手掌反复敲打试筒下部,以除去气泡,并使试样尽快润湿,然后放置10min。 4.在试样静止 10min177。 1min 后,在试筒上塞上橡胶堵住试筒,用手将试筒横向水平放置,或将试筒水平固定在振荡机上。 5.开 动机械振荡器,在 30s177。 1s 的时间内振荡 90 次。 用手振荡时,仅需手腕振荡,不必晃动手臂,以维持振幅 230mm177。 25mm,振荡时间和次数与机械振荡器同。 然后将试筒取下竖直放回试验台上,拧下橡胶塞。 6.将冲洗液冲洗附在试筒壁上的集料,然后迅速将冲洗管插到试筒底部,不断转动冲洗管,使附着在集料表面的土粒杂质浮游上来。 7.缓慢匀速向上拔出冲洗管,当冲洗管抽出液面,且保持液面位于 380mm刻度线时,切断冲洗管的液流,使液面保持在 380mm 刻度线处,然后开动秒表在没有扰动的情况下静置 20min177。 15s。 8.在静置 20min 后,用尺量测试筒底部到絮状凝结物上液面的高度( 1h )。 9.将配重活塞徐徐插入试筒里,直至碰到沉淀物时,立即拧紧套筒上的固定螺丝。 将活塞取出,用尺量插入套筒开口中,量取套筒顶面至活塞底面的高度2h ,准确至 1mm。 同时记录试筒内的温度,准确至 1℃。 10.按上述步骤进行 2 个试样的平行试验。 ,对某砂场砂进行砂当量测定试验。 此砂试样为天然河砂,烘干,室温,以备试验用。 【要求五】对此砂进行砂当量测定, 并根据测定结果,评价其砂当量是否可用于沥青路面。 试验课题 细集料砂当量试验 序号 试样含水量 w (%) 试样干质量m1 (g) 试样湿质量 m2 (g) 试筒内温度 T (℃ ) 试筒中絮凝物和沉淀物的总高度 h1 (mm) 试筒中用活塞测定的沉淀物高度 h2 (mm) 砂当量 SE=( h2/ h1) 100 ( %) 砂当量平均值 ( %) 1 . 140 91 65 66 2 139 92 66 结论:合格,可使用于沥青路面。 、涵洞混凝土用砂,通过试验对该砂进行评定。 料场的天然河砂。 要求砂级配符合混凝土用砂要求。 (五)试验结果及记录记录 试样质量 筛孔尺寸( mm) 分计筛余质量( 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通过率 规范规定通过率 1 2 平均 ( %) ( %) ( %) 100 100 90 100 75 100 50 90 30 59 8 30 0 10 细度模数为 MX= 属中砂。 砂类型 粗 中 细 Mx 结论 级配合格可用于桥梁、涵洞工程。 天然或人工轧制集料的级配一般很难完全符合某一合适级配范围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几种 集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搭配,这就需要对矿质混合料进行配合比组成设计,即确定矿质混合料各集料的比例。 、石屑、砂和矿粉四种集料,筛析试验结果列于表 241。 组成集料筛析结果 表 241 材料 名称 筛孔尺寸( mm) 16 通过百分率( %) 碎石 100 93 17 0 石屑 100 100 100 84 14 8 4 0 砂 100 100 100 100 92 82 42 21 11 4 矿粉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6 87 【要求】 将上述四种集料组配成符合表 242 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 规范要求的混合料级配 表 242 混合料类型和级配 筛孔尺寸( mm) 16 通过率(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级配范围 100 95~100 70~88 48~68 36~53 24~41 18~30 12~22 8~16 4~8 级配中值 100 79 58 24 17 12 6 解:采用图解法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 1.绘制级配曲线图,如图 243,在纵坐标上按算术坐标绘出通过百分率。 2.对角线 OO’ ,在纵坐标上标出各筛孔的要求通过百分率,作水平线与对角线 OO’ 相交,再从各交点作垂线交于横坐标上, 确定各筛孔在横坐标上的位置。 3.将碎石、石屑、砂。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简答题
相关推荐
) 所用的全部仪器设备(标准规范上所列的仪具与材料) 12 配合比设计 (蜡封法测混合料密度 ) JTJ 0522020 T0707— 2020 浸水天平或电子称、网蓝、溢流水槽、试件悬吊装置、熔点已知的石蜡、 冰箱、铅或铁块等重物、滑石粉、秒表、电风扇、其它 13 配合比设计 (体积法测混合料密度 ) JTJ 0522020 T0708— 2020 天平或电子称、卡尺 14 最大理论密度
( )不正确 标准答案 : 不正确 3承载板法测定回弹模量一般采用加载、卸载的办法进行试验,由于测试车对测定点处的路面会产生影响,故要进行总影响 量测定,并在各分级回弹变形中加上该影响量值。 ( )正确 ( )不正确 标准答案 : 不正确 3有机质含量超过 2%的细粒土,用石灰处理后才能用水泥稳定。 ( )正确 ( )不正确 标准答案 : 正确 3灌砂法标准量砂重复使用时,应重新烘干、过筛。 (
桥墩与桥台 混凝土墩台质量控制措施: (1)、 墩台施工前应将顶面冲洗干净,混凝土基础应凿除表面浮浆,整修连接钢筋。 (2)、 墩台模板、支架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模板结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3)、 模板采用分段整体吊装时,应连接牢固,保证其整体性,可视吊装能力确定分段高度。 (4)、 浇筑墩台混凝土时,脚手架、工作平台不得与模板、支架联结。 支架应支于可靠的地基上。 (5)、
囤肃拉蔫锤共谚产智咽猴零享浸派重肺皇蛇屠鸭业朱皆弃锨塞丝饵迂醒膏卉懊萝冀讼屈椎妄瞄霖试状宵恨檄趴脖绽悬橱赏瞳俱靳辊搐槽版赎葡 4. 招标文件的 获 取 公路工程标准勘察设计招标文件范本 201年版中 华人 民 共 和 国交 通 运 输 部公路工程标准勘察设计 招标文件( 2020 年版)交公路发 [2020] 742 号自 2020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杆及警告标志。 严禁无关人员在此停留。 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必须离开钢筋至少 2m 以外。 用配重控制的设备必须与滑轮匹配,并有指示起落的记号,没有指示记号时应有专人指挥。 配重框提起时高度应限制在离地面 300mm 以内,配重架四周应有栏杆及警告标志。 作业前,应检查冷拉夹具,夹齿必须完好,滑轮、拖拉小车应润滑灵活,拉钩、地锚及防护装置均应齐全牢固。 确认良好后,方可作业。
筋调直,然后按图纸要求绑 扎桥台钢筋。 安装桥台模板:桥台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拼装, 14槽钢作背肋;耳背墙模板采用组合钢模内衬胶合板拼装。 板缝处放置密封胶条,内涂脱模剂,耳墙两侧设立对拉穿墙螺栓,间距 60cm。 台盖梁模板用吊车配合人工安装,检查合格后利用预埋地锚用紧线器稳定模板。 桥台混凝土浇筑:桥台混凝土浇筑时要特别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及合易性。 混凝土浇筑 12小时后进行浇水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