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工艺论文内容摘要:

光刻胶在干燥避光的环境中静置数天,使固体微粒自然沉降而除去,得到均匀,澄清的光刻胶供光刻工艺使用。 167。 2 光刻工艺过程 在平面管和集成电路生产中,都要经过多次光刻。 虽然各次光刻的目的要求和工艺条件有所差别,但其工艺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光刻工艺一般都要经过涂胶,前烘,暴光,显影,坚膜,腐蚀和去胶等七个步骤 1.涂胶 涂胶就是在 SIO2 或其他薄膜表面,涂布一层粘附良好,厚度适当,厚薄均匀的光 刻胶膜。 涂胶前的硅片表面必须清洁干燥,如果硅片搁置较久或光刻返工,则应重新进行清洗并烘干后再涂胶。 生产中,最好在氧化或蒸发后立即涂胶,此时硅片表面清洁干燥,光刻胶的粘附性较好。 涂胶一般采用旋转法,其原理是利用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将滴在硅片的多余胶液甩去,在光刻胶表面张力和旋转离心力共同作用下,扩展成厚度均匀的胶膜。 胶膜厚度可通过转速和胶的浓度来调节。 涂胶的厚度要适当,膜厚均匀,粘附良好。 胶膜太薄,则针孔多,抗蚀能力差;胶膜太厚,则分辨率低。 在一般情况下,可分辨线宽约为膜厚 的 5~ 8 倍。 2.前烘 前烘就是在一定的温度下,使胶膜里的溶剂缓慢地挥发出来,使胶膜干燥,并增加其粘附性和耐磨性。 前烘的温度和时间随胶的种类及膜厚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通过实验来加以确定。 前烘的温度和时间必须适当。 温度过高会引起抗蚀剂的热交联,在显影时留下底膜,或者增感剂升华挥发使感光灵敏度下降;前烘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则抗蚀剂中的有机溶剂不能充分挥发,残留的溶剂分子会妨碍光交链反应,从而造成针孔密度增加,浮胶或图形变形等。 同时,前烘时还不能骤热,以免引起表面鼓泡,产生 针孔甚至浮胶。 一般前烘是在 80℃ 恒温干燥箱中烘烤 1015 分钟;也可以用红外灯在硅片背面烘烤,使胶膜的干燥从里到外,以获得良好的前烘效果。 3.暴光 暴光就是对涂有光刻胶的基片进行选择性光化学反应,使暴光部分的光刻胶改变在显影液中的溶解性,经显影后在光刻胶膜上得到和掩膜版相对应的图形。 生产上,通常都采用紫外光接触暴光法,其基本步骤是定位对准和暴光。 定位对准是使掩膜版的图形和硅片上的图形精确套合,因此要求光刻机有良好的对准装置,即具有精密的微调和压 紧机构,特别是在压紧时保证精确套合不发生位移。 此外,光刻机还应具有合适的光学观察系统,要求有一个景深较大,同时又有足够高分辨率的显微镜。 暴光量的选择决定于光刻胶的吸收光谱,配比,膜厚和光源的光谱分布。 最佳暴光量的确定,还要考虑衬底的光反射特性。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以暴光时间来控制暴光量,并通过实验来确定最佳暴光时间。 暴光时影响分辨率的因素有: ① 掩膜版于光刻胶膜的接触情况 若硅片弯曲,硅片表面有灰尘或突起,胶膜厚度不均匀,光刻机压紧机构不 良等都会影响掩膜版与光刻胶膜的接触情况,从而使分辨率降低。 ② 暴光光线的平行度 暴光光线应与掩膜版和胶膜表面垂直,否则将使光刻图形发生畸变。 ③ 光的衍射和反射 光波在掩膜版图形边缘的衍射和反射将使分辨率降低。 ④ 光刻胶膜的质量和厚度 胶膜越厚,光刻胶中固态微粒含量越高,则光线在胶膜中因散射而产生的侧向光化学反应越严重,光刻图形的分辨率也越低。 ⑤ 暴光时间 暴 光时间越长,由于光的衍射,反射和散射作用,使分辨率降低。 但暴光不足,则光反应不充分,显影时部分胶被溶解,从而使胶膜的抗蚀能力降低,针孔密度增加。 ⑥ 掩膜版的分辨率和质量 掩膜版的分辨率和质量将影响光刻分辨率。 此外,显影,腐蚀以及光刻胶的性能也是影响光刻分辨率的因素。 4.显影 显影是把暴光后的基片放在适当的溶剂里,将应去除的光刻胶膜溶除干净,以获得腐蚀时所需要的抗蚀剂膜的保护图形, KPR 胶通常用丁酮 5 坚膜 坚膜是在一定温度下对显影后的硅片进 行烘焙,除去显影时胶膜所吸收的显影液和残留的水份,改善胶膜与硅片的粘附性,增强角膜的抗蚀能力。 坚膜的温度和时间要适当。 坚膜不足,则抗蚀剂胶膜没有烘透,膜与基片粘附性差,腐蚀时易浮胶;坚膜温度过高,则抗蚀剂胶膜会因热膨胀而翘曲或剥落,腐蚀时同样会产生钻蚀或浮胶。 温度更高时,聚合物将分解,影响粘附性和抗蚀能力。 此外,坚膜时最好采用缓慢升温和自然冷却的烘焙过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