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内容摘要:
带的混凝土应在主体结构浇筑 60d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设计措施 7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防水隔离层严禁渗漏,坡向应正确。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 120mm 的混凝土翻边,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他房间地面低 20mm。 施工技术措施 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下水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 401塑料胶,再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素浆作粘结层。 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 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 4h 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 24h 蓄水试验。 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 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 300mm。 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 1— %,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 5mm。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 24h 蓄水 试验,蓄水高度为 20— 30mm。 卫生间墙面应采用防水砂浆,并进行不少于 2次的刮糙。 设计措施 8 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小于 C30,厚度不应小于 50mm,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 3m,缝宽宜为 20mm。 柔性材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 当采用刚性保护层时,必须符合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要求。 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变形缝宜优先采用现 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C30;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圈。 施工措施 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踞不得大于 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 mm(管道泛水不小于 300 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 9 压光。 ,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 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粉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贴不小于 200 mm 宽的卷材保护层。 14d。 ,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 (如墙面 1 m 线、地面方正控制线),准确测量,认真记录,并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 ,在混凝土浇注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 ,发现超标时及时处理。 、轴线、楼板厚度的测量。 、轴线位置的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 10%的房间数不小于 5间进行抽查。 ,每检验批按 10%的楼板数且不小于 5块板进行抽查。 10。 ,发 现问题及时处理。 、板槽,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因工种交叉而损坏管道的概率。 ,即对暗装管道安装一段,试压一段,全部安装完成后,再整体试。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
相关推荐
抹面 (或底糙 )完成后应加强养护。 养护天数为 714d,养护期间应禁止行人上下。 正式验收前,宜用木板或角钢置于踏级阳角处,以防被碰撞损坏。 踏步尺寸不一致 1 楼梯结构施工阶段,踏步、模板应用木模板制作,尺寸一致。 2 计算楼梯平台处结构标高与建标高差值,经此差值控制地面面层厚度。 3 统一楼梯面层做法,若平台与踏步面层做法不一致,应在梯段结构层施工时调整结构尺寸。 4 面层抹灰时
11. 外粉刷必须设臵分格缝。 12. 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 1 ㎜。 13. 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 14. 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 2%。 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15. 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面刮糙底层与糙面层必须位臵错开。 五、 门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1.
不便于拉尺,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 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 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因 177。 以上结构采用竖向与横向一次性砼浇筑施工,在固定的竖向钢筋抄测结构 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柱、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
( 12)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3.楼地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 1)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坐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 2)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 涂一层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 3)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 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
施;墙体砌筑完后抹灰工作过早,未待墙体沉降稳定;线盒、管线预墙深度不足,未采取加强措施。 、抹灰材料控制 ( 1) 抹灰工程使用的水泥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品种、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出厂三个月后的水泥,应经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 2) 抹灰工程用砂应使用含泥量低于 2%、细度模量不小于 的中砂。 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 ( 3) 石灰膏的熟化期不应少于 15d
弹性膨胀膏 ; 材料: 绝热材料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 1) 细石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应将杂物、灰渣清除干净。 过门、沉降缝、分隔缝处宜嵌双玻璃条分格; 2)细石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应进行表面二次抹压,抹压后保湿养护 14d 以上; 3)填充层施工时,应小心下料,拍实、找平,防止盘管上浮; 4) 按下列要求设置伸缩缝: ① 在与 内外墙、柱等垂直构件交接处应留不间断的伸缩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