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1690—内容摘要:
低效人工林 低效纯林 生态效益或生物量(林产品产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的单一树种的纯林。 树种 (种源 )不适林 因树种或种源选择不当,未能做到适地适树,林木生长极差,功能与效益低,且无培育前途的林分。 病虫危害林 受有害生物严重危害且难以恢复正常生长的林分(林带)。 经营不当林 因经营措施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林分(带)功能与效益显著低下的林分。 衰退过熟林 进入衰老期,丧失自然更新能力,整体衰败的林分(林带)。 评判标准 评判基点 LY/T1690— 2020 6 衡量低效林各类指标的参照标准是相同立地 条件和经营水平的林分的平均值。 通用标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判定为低效林: —— 林相残败,功能低下,并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林分; —— 林分优良种质资源枯竭,具有自然繁育能力的优良林木个体数量 30株/hm2的林分; —— 林分生长量或生物量较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低 30%以上的林分; —— 林分郁闭度< ; —— 遭受严重病虫、干旱、洪涝及风、雪、火等自然灾害,受害死亡木(含濒死木)比重占单位面积株数 20%以上的林分(林带); —— 经过 2次以上樵采、萌芽能力衰退的薪炭林; — — 因过度砍伐、竹鞭腐烂死亡、老竹鞭蔸充塞林地等原因,导致发笋率或新竹成竹率低的竹林; —— 因未适地适树或种源不适而造成的低效林分。 生态标准 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森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判定为低效防护林: —— 植被覆盖度< 40%的中龄林以上的林分(降水量低于 400mm 以下的区域,植被覆盖度< 30%的中龄林);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 (包括叶、茎、枝 )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 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大于或等于中度(≥ 2500t/ )的林分; LY/T1690— 2020 7 —— 营建于农田、 牧场、海岸、沙区的防护林带,连续缺带 20m 以上或现有密度小于合理经营密度 20%以上,以及生长、结构不良,防护功能差的林带; —— 受中度风蚀,沙质裸露,林相残败的防风固沙林; —— 组成单一、结构不良、林相残败、防护功能低下、无培育前途的林分; —— 林分衰败,生态防护功能显著下降的成、过熟林。 经济标准 以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判定为低质低产林: —— 树高、蓄积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分的平均水平低 30%以上; —— 林分中目的树种组成比重占 40%以下; —— 商品材预期出材率低于 50%; —— 生产非木质林产品,连续 3年产品产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分的平均水平低 30%以上; —— 生产非木质林产品,林木或品种退化,已不适应市场需求。 5 改造方式与技术要求 改造方式 补植 a) 改造对象:适用于残次林、劣质林及 低效灌木林。 b) 补植树种:防护林宜考虑通过补植形成混交林,商品林根据经营目标确定补植树种。 c) 补植方法:根据林地目的树种林木分布现状,确定补植方法,通常有均匀补植(现有林木分布比较均匀的林地)、块状补植(现有林木呈群团状分布、林中空地及林窗较多的林地)、林冠下 补植(耐荫树种)、竹节沟补LY/T1690— 2020 8 植等方法。 d) 补植密度:根据经营方向、现有株数和该类林分所处年龄阶段合理密度而定,补植后密度应达到该类林分合理密度的 85%以上。 封育 a) 改造对象:适用有目标树种天然更新幼树幼苗的林分,或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阔叶树母树分布,通过封育可望达到改造目的低效林分。 改造对象主要为残次林和低效灌木林。 b) 封育方法:对天然更新条件及现状较好的林分采取封禁育林,对自然更新有障碍的林地可辅以人工促进更新措施。 封育按 GB/T 15163— 2020的规定执行。 更替 a) 改造对象:适用于残次林、劣质林、树种不适林、病虫危害林、衰退过熟林及经营不当林。 b) 更新树种:根据经营方向,本着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确定。 c) 改造方法:将改造小班所有林木一次全部伐完或采用带状、块状逐步伐完并及时更新。 视林分情况,可对改造小班进行全面改造,也可采用带状改造、块状改造等方法,通过 2年以上的时间,逐步更替。 d)限制条件:位于下列区域或地带的低效林不宜采取更替改造方式: —— 生态重要等级为 1级及生态脆弱性等级为 2级区域(地段)内的低效林; —— 海拔 1800m 以上中、高山地区的 低效林; —— 荒漠化、干热干旱河谷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及困难造林地的低效林; LY/T1690— 2020 9 —— 其它因素可能导致林地逆向发展而不宜进行更替改造的低效林。 抚育 a) 改造对象:适用于低效纯林、经营不当林及 病虫危害林。 b) 抚育方法:需要调整组成、密度或结构的林分,间密留稀,留优去劣,可采取透光伐抚育;需要调整林木生长空间,扩大单株营养面积,促进林木生长的林分,可采用生长伐抚育或育林择伐; 对病虫危害林通过彻底清除受害木和病源木,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可望恢复林分健康发育的低效林,可采取卫生抚育或育林择伐。 c) 抚育 强度:参见 GB/T 15781— 1995的规定。 调整 a) 改造对象:适用于需要调整林分树种(品种)的低效纯林、树种不适林。 b) 调整树种:根据经营方向、目标和立地条件确定调整的树种或品种。 生产非木质林产品的商品林侧重于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确定,生产木质林产品的商品林应充分考虑立地质量和树种生长特性。 此外,防护林宜通过调整改造培育为混交林。 c) 改造方法:可采取抽针补阔、间针育阔、栽针保阔等方法调整林分树种(品种)。 d) 改造强度:一次性间伐强度不宜超过林分蓄积的 25%。 复壮 a) 改造对象:适用于通过采取培育措施可望恢复正常生长的中幼龄林。 b) 改造方法:主要有施肥(土壤诊断缺肥为主要原因导致的低效林)、林LY/T1690— 2020 10 木嫁接(品种或市场等其它原因导致的低效林)、平茬促萌(萌生能力较强的树种,受过度砍伐形成的低效林)、防旱排涝(因干旱、湿涝为主要原因导致的低效林)、松土除杂(因抚育管理不善,杂灌丛生,林地荒芜的低效幼龄林)等方法。 综合改造 a) 改造对象: 适用于残次林、劣质林、 低效灌木林 、低效纯林、树种不适林、病虫危害林及经营不当林。 b) 改造方法:通过采取补植、封育、抚 育、调整等多种方式和带状改造、育林择伐、林冠下更新、群团状改造等措施,提高林分质量。 低效林带改造 执行 GB/T — 2020中。 效应带改造 执行 GB/T — 2020中。 技术要求 工作流程 低效林改造应在以下流程的控制下进行,即调查评价 —— 作业设计 —— 查验审批 —— 施工与监理(监理反馈) —— 检查验收等。 作业面积 根据林分的实际情况和评判标准确定改造的作业面积,但更新改造方式(见)一次连片作业面积不得大于 20hm2。 布局配置 低效林改造应综合考虑改造区域林种、树种及空间上的科学、合理的布局LY/T1690— 2020 11 与配置,通过改造实施,达到调整、优化林分结构的效果。 技术措施 通过实地调查与低效林评判后,针对不同的低效林类型、成因和经营培育方向,以小班或林带为经营单元,确定适宜的经营培育方向、改造方式及具体的技术措施。 除森林经营、造林等方面的常规技术要求外,在设计和实施中还应根据改造类型、方式及环境,考虑以下技术措施: —— 树种调整重新配置的作业要求; —— 水土严重流失区的集 流蓄水、强化入渗的作业要求; —— 水土严重流失区、风沙区的乔灌草配置技术、固土固沙技术的作业要求; —— 病虫害发生区的林木及环境有害生物源处理技术的作业要求; —— 长期水土流失,土地肥力贫瘠改良技术的作业要求; —— 非木质林产品低效林的品种更换、嫁接、复壮等技术的作业要求。 保护措施 低效林改造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 应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强对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并应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而导致的生物污染; —— 尽量控制对现有植被的破坏,采取的 作业措施应避免或减少新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防。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1690—
相关推荐
步建设,并符合以下要求: 地下通信管道应与外围市政道路的通信管道相衔接,红线外衔接管道由参与共建共享的运营商自行建设,红线内 由开发商建设,并根据各家运营商管道接口位置,预留管道,方便后期运营商接入,建议接入管道和小区建设同步实施。 地下通信管道应与驻地网机房预埋管、户外光缆配纤设施的引上管相衔接。 地下通信管道的路由宜以通信业务接入点或光缆集中点为中心向外辐射,管位选择在人行道
好,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 4)主要器具和设备必须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5)管道使用的配件的压力等级、尺寸规格等应和管道配套。 塑料和复合管材、管件、粘接剂、橡胶圈。 及其它附件等应是同一厂家的配套产品。 主要机具 1)施工机具见《施工机械表》 2)测量仪器见《施工机械表》 作业条件 1)管道施工区域内的地面要进行清理,杂物、垃圾弃出场地。 管道走向上的障碍物要清 除。
比较简单;语文容易 懂,数学难理解。 95%的学生对数学阅读是望而生畏。 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 小学 一年级 阶段 又 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我常把这个阶段比作工人的上岗培训。 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但 一年级学生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出来,大多数学生很不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意去学,学会学, 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 (一) 转换角色法 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 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此 只 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 这样 ,我在教学中,先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 然后 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