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针灸学考研复习总结内容摘要:

维脉) \腕背横纹上 2 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 遂 直刺 0. 5— 1. 0 寸 支沟 (经穴)腕背横纹上 3 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鸣,耳聋 直刺 0. 5— 1 寸 肩髎 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 肩臂挛痛不遂 直刺 1— 1. 5 寸 翳风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凹陷中 ,耳聋等耳疾 ,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等面、口病证 直刺 0. 5— 1 寸 丝竹空 眉梢凹陷中 ,目眩,目赤肿痛,眼睑闰动等头目病证 平刺 0. 30. 5 寸 足少阳胆经: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瞳子髎 目外眦外侧 寸 ,眶骨外缘凹陷中 ,羞明流泪,内障,目翳等目疾 平刺 0. 30. 5 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率谷 耳尖直上,入发际 1. 5 寸 ,眩晕 平刺 0. 寸 头临泣 目正视,瞳孔直上入前发际 0. 5 寸,神庭与头维连线中点 ,目眩,流泪,目翳等目疾 平刺 0. 50. 8 寸 风池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 ,中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 ,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 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 0. 8— 1. 2 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肩井 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 、肩背疼痛,上肢不遂 ,乳痈,乳汁不下,乳癖等妇产科及乳房疾患 3.瘰疬 直刺 0. 5— 寸,慎不可深刺,孕禁 日月 (胆之募穴)乳头直下,第 7 肋间隙 ,胁肋疼痛等肝胆病证 ,吞酸,呃逆等肝胆犯胃病证 斜刺或平刺 0. 50. 8 寸,不可深刺 环跳 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 3 与内 2/ 3 交点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等腰腿疾患 直刺 23 寸 风市 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 7 寸 ,下肢痿痹、麻木等下肢疾患 直刺 寸 阳陵泉 (合穴。 胆下合穴。 八会穴之筋会)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胁痛 ,口苦 ,呕吐 ,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 、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直刺 ~ 寸 悬钟 (八会穴之髓会)外踝高点上 3 寸,腓骨前缘 、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 、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直刺 0. 50. 8 寸 丘墟 (原穴)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目翳等目疾 ,腋下肿,胸胁痛,外踝肿痛等痛证 内翻,足下垂 直刺 0, 5— 0. 8 寸 足临泣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目赤肿痛,胁肋疼痛,足跗疼痛等痛证 ,乳痈 直刺 0. 5— 0. 8 寸 足窍阴 (井穴)第 4 趾外侧趾甲根角旁 0. 1 寸 ,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实热病证 ,足跗肿痛 浅刺 0. 1 寸,或点刺出血 足厥阴肝经 :肝、胆、脾、胃病,妇科,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大敦 (井穴)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 0. 1 寸 ,少腹痛 ,癃闭,五淋,尿血等泌尿系病 证 ,崩漏,阴缩,阴中痛,阴挺等月经病及前阴病证 ,善寐 斜刺 0. 1— 0. 2 寸,或点刺出血 行间 (荥穴)足背第 2 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肝经风热头目病证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 ,疝气 、癃闭、五淋等泌尿系病证 直刺 0. 50. 8 寸 太冲 (输穴;原穴) ,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 ,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 ,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 ,遗尿 ,足跗肿痛 直刺 0. 50. 8 寸 蠡沟 (络穴)内踝尖上 5 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等妇科病证 ,睾丸肿痛 平刺 0. 50. 8 寸 章门 (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第 11 肋游离端下际 ,腹胀,肠鸣,腹泻,呕吐等胃肠病证 ,黄疸,痞块(肝脏肿大)等肝脾病证 直刺 0. 81 寸 期门 (肝之募穴)乳头直下,第 6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 斜刺或平刺 0. 5— 0. 8 寸,不可深刺 督脉 :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内脏病证 腰阳关 后正中线上,第 4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下肢痿痹 ,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 ,阳痿等男科病证 向上斜刺 寸,多灸 命门 后正中线上,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下肢痿痹 ,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 ,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男性肾阳不足病证 ,腹泻 向上斜刺 寸,多灸 太椎 后正中线上,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疟疾,恶寒发热,咳嗽 ,气喘等外感病证 ,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 ,脊痛 ,痤疮 向上斜刺 0..5~1 寸 哑门 第 1 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 寸处 ,舌缓不语 ,癔病等神志病证 ,颈项强痛 向下颌方向刺 ~1 寸。 不可向上深刺 ,以免伤及延髓 风府 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际上 l 寸 ,中风,癔 病等内风为患的神志病证 ,颈项强痛,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目痛,鼻衄等内外风为患 刺法同哑门 百会 后发际正中直上 7 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耳尖连线交点处 ,中风,失语,失眠,瘈疭,健忘,癫狂痫证,癔病等神志病证 ,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 ,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平刺 0. 50. 8 寸,升阳举陷灸 神庭 前发际正中直上 0. 5 寸 ,失眠,惊悸 ,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 ,惊悸等神志病证 平刺 0. 5— 0. 8 寸 水沟 人中沟的上 1/ 3 与 下 2/ 3 交点处 ,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急救要穴之一 ,癫狂痫,急慢性惊风等神志病 ,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 向上斜刺 0. 30. 5 寸,强刺激或指甲按掐 任脉 :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病证,部分腧穴有强壮作 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中极 (膀胱募穴)前正中线上,脐下 4 寸 ,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 ,阳痿,不育等男性病证 ,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直刺 11. 5 寸。 孕慎 关元 (小肠募穴)前正中线上,脐下 3 寸 ,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 ,疝气 ,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 ,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 ,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 直刺 1. 0— 1. 5 寸;多灸。 孕慎 气海 (肓之原穴)前正中线上,脐下 1. 5 寸 ,形体羸瘦,脏器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 ,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 3。 小便不利,遗尿 ,遗精,阳痿 ,痛经,经闭 ,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直刺 寸;多灸。 孕慎用 神阙 脐窝中央 ,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 ,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 ,小便不利 一般不针 ,艾灸或艾炷隔盐灸 中脘 (胃之募穴。 八会穴之腑会)前正中线 ,脐上 4 寸,脐与胸剑联合连线中点 ,腹胀,纳呆,呕吐 ,吞酸 ,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 ,脏燥 直刺 1~ 寸 膻中 (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前正中线上,平第 4 肋间隙,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点 ,气喘,胸闷,心痛,噎 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 ,乳痈,乳癖等胸乳病证 平刺 0. 30. 5 寸 廉泉 微仰头,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上缘中点 中风失语,暴暗,吞咽困难,舌下肿痛,舌缓流涎,口舌生疮,喉痹等口舌病证 向舌根斜刺 0. 50. 8 寸 常用奇穴 四神聪 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 1 寸,共 4 穴 ,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 平刺 0. 5— 0. 8 寸 印堂 额部,两眉中间 ,痫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 ,眩晕 ,鼻渊 ,产后血晕,子痫 \提捏局部皮肤, 平刺 0. 30. 5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太阳 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 横指凹陷处 直刺或斜刺 0. 30. 5 寸,或点刺出血 定喘 背上部,第 7 颈椎棘突下旁开 0. 5 寸 ,咳嗽 ,落枕 直刺 — 0. 8 寸 夹脊 背腰部,第 1 胸椎至第 5 腰椎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 0. 5 寸 上胸部治上肢和心肺疾病 下胸部治胃肠疾病 腰部治腰、腹和下肢疾病 斜刺 0. 3— 0. 5 寸,或梅花针叩刺 胃脘下俞 背部,第 8 胸椎棘突下,旁开 1. 5 寸 ,腹痛,胸胁痛 渴 斜刺 0. 30. 5 寸 腰眼 腰部,第 4 腰椎棘突下,旁开 3. 5 寸凹陷中 ,带下 直刺 11. 5 寸 外劳宫 左手背侧,第 第 3 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 0. 5 寸处 ,手臂肿痛 直刺 0. 50. 8 寸 八邪 手背侧第 1 至第 5 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 8 穴 ,手指麻木 ,目痛 斜刺 0. 5— 0. 8 寸,或点刺出血 十宣 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 0. 1 寸,共 10 穴 ,咽喉肿痛 木 浅刺 0. 1~0. 2 寸,或点刺出血 膝眼 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 ,腿痛 向膝中斜刺 0. 5— 1 寸,或透刺对侧膝眼 胆囊 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胆腑病证 直刺 12 寸 阑尾 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 5 寸,胫骨前缘旁开 1 横指 直刺 1. 52 寸 习题 A型题 7 寸,主治肺部急性疾患的穴位是 [ C ] [ E ] [ B ] [ D ] 阴经腧穴 1 跖骨基底后下方 、神志等病证 ,主治舌强不语的穴位是 [ C ] 2 骶后孔,督脉旁开 寸的穴位是 [ B ] 3 寸的穴位是 [ D ] [ C ] ,除哪项外均位于背部距督脉 3 寸的侧线上 [ C ] “治风先治血 ”的理论,治疗风疹可以配用 [ C ] ,治疗胎位不正应选用 [ C ]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穴位是 [ A ]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穴位是 [ B ] 穴,治疗便秘较好的是 [ D ] 、丰隆 、下巨虚 、上巨虚 、天枢 、陷谷医 .学 .全 .在线 .网 .站 .提供 [ B ] ,可以透向 [ B ] 17.“耳前三穴 ”(耳门、听宫、听会)其归经由上至下分别是 [ A ] 、小肠经、胆经 、胆经、三焦经 、三焦经、小肠经 、胆经、小肠经 、小肠经、三焦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