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复习重点总结内容摘要:

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主治范围比较单纯, 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 阿是穴 :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这类腧穴无固定名称,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作为针灸施术部位, 始见于孙思邈的《千金方》; 来源于内经的“以痛为腧”。 腧穴的治疗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 针炙摘要 手太阴肺经 11 穴、 手厥阴心包经 9 穴、 手少阴心经 9 穴、 手阳明大肠经 20 穴、手少阳三焦经 23 穴、 手太阳小肠经 19 穴、 足太阴脾经 21 穴 、 足厥阴肝经 14 穴、 足少阴肾经 27 穴、 足阳明胃经 45 穴、 足少阳胆经 44 穴、 足太阳膀胱 67 穴。 计 309 穴 . 特定穴 :十四经中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概括的腧穴称特定穴。 五输原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骨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 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原穴络穴表 : 手太阴肺经太渊列缺,手厥阴心包经大陵内关,手少阴心经神门通里,足太阴脾经太白公孙,足厥阴肝经太冲蠡沟,足少阴肾经太溪大钟,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偏历,手少阳三焦经阳池外关,手太阳小肠经腕骨支正,足阳明胃经冲阳丰隆,足少阳胆经丘墟光明,足太阳膀胱经京骨飞扬。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俞募穴表 (先俞后募): 脏:肺肺俞中 府,心包厥阴俞膻中,心心俞巨阙,肝肝俞期门,脾脾俞章门,肾肾俞京门。 腑:胃胃俞中脘,胆胆俞日月,膀胱膀胱俞中极,大肠大肠俞天枢,三焦三焦俞石门,小肠小肠俞关元。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肺三、心五、肝九、胆十、脾十一、胃十二胸椎脊突下平,三焦、肾、气海、大肠、 关元俞腰椎脊突下平,小肠、膀胱俞平第一、二骶后孔。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中府肺,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日月胆肝期 门寻, 脾募章门 胃 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 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脉交会穴 :四肢部有八个腧穴通于奇经八脉,称。 (公孙 内关;足临泣 外关;申脉 后溪;照海 列缺)。 八脉交会穴表 :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合于心、胸、胃;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足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