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与总结内容摘要:

松呼气,如此反复 10~ 15 次。 八段锦的“两手攀足固肾腰”和“攒拳怒目增力气”加做1— 3 遍。 ⑤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气虚质者卫阳不足,易于 感受外邪,应注意保暖,不要劳汗当风,防止外邪侵袭。 避免劳累:劳则气耗,气虚质者尤当注意不可过于劳作,以免更伤正气。 (三)阳虚质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易出汗,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嫩,边有齿痕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①推荐基本药方 对于阳虚体质的老年人推荐的基本药方为金匮 肾气丸,同时在临床用药中应慎用凉性的药物以免损伤阳气。 ②饮食保健 对于阳虚体质的老年人应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花椒、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 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 推荐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 当归 20 克,生姜 30 克,羊肉 500 克,料酒、食盐适量。 制作:生姜冲洗干净,当归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块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 本汤具有温中补血 ,祛寒止痛的功效,尤其适合冬天服用。 ③穴位保健 选穴:命门、肾俞 定位:命门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肾俞穴位于第 2腰椎棘突下,旁开 寸。 12 操作:艾灸法:俯卧,借助温灸盒,对穴位进行温灸,时间 1015 分钟,隔日一次, 10 天为 1 疗程。 耳穴选穴:肾穴 定位:肾穴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 操作方法: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肾穴上,用胶布固定,每穴用拇、食指对捏,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压 40 次 , 达到使耳廓轻度发热、发痛。 每日自行按压 35次,每次 35 分钟。 两耳穴交替贴压, 35 天一换, 10 天为 1 个疗程。 ④推拿保健 采用摩擦腰肾法:以两手平掌的鱼际、掌根,或两手虚拳的拳眼,拳背着力,同时做上下左右摩擦两侧腰骶部。 每次 15 分钟,每天 2 次, 10 天 1 疗程。 做坐式八段锦的“闭气搓手热,背后摩精门,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翻掌向上托,弯腰攀足频”。 ⑤运动保健 对于阳虚体质的老年人在运动中应注意避风寒,不宜大汗,适合做一些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慢走、太极剑、太极拳等。 八段锦的“背后七颠百病消”和“两手攀足固肾腰”加做 1— 3 遍。 ⑥注意事项 阳虚质者耐春夏不耐秋冬,秋冬季节要适当暖衣温食以养护阳气,尤其要注意腰 部和下肢保暖,每天以热水泡脚为宜。 夏季暑热多汗,也易导致阳气外泄,使阳气虚于内。 建议尽量避免强力劳作和大汗,也不可恣意贪凉饮冷。 多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不可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 (四)阴虚质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面色潮红、有烘热感,手足心热,目干涩,视物花,鼻微干,唇红微干,平素易口燥咽干,口渴喜冷饮,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涩,大便干燥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疲劳、不寐等病;感邪易 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①推荐基本药方 对于阴虚体质的老年人推荐的基本药方为六味地黄丸,同时在临床用药中应慎用辛温燥热之品。 ②饮食保健 对于阴虚体质的老年人可以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黑大豆、黑芝麻、蚌肉、兔肉、鸭肉、百合、豆腐、豆浆、猪头、猪髓、燕窝、银耳、木耳、甲鱼、牡蛎肉、鱼翅、干贝、麻油、番茄、葡萄、柑橘、荸荠、香蕉、梨、苹果、桑葚、柿子、甘蔗等。 少吃羊肉、狗肉、辣椒、葱、蒜等性温燥烈之品。 推荐食疗方:莲子百合煲瘦肉 —— 莲子(去芯) 15 克,百 合 20 克,猪瘦肉100 克,盐适量。 制作:用莲子(去芯)、百合、猪瘦肉,加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 本汤具有清心润肺、益气安神的功效。 ③穴位保健 13 选穴:三阴交、太溪 定位: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三阴交和太溪穴,两侧穴位同时操作。 每次按压操作 510 分钟。 每日 2 次, 10 天 1 个疗程。 耳穴选穴:肝穴、肾穴。 定位:肾穴位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肝穴位于耳甲艇的后下部。 操作方法: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肾穴及肝穴上,用胶布固定,每穴用拇、食指对捏,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压 40 次 , 达到使耳廓轻度发热、发痛。 每日自行按压 35 次,每次 35 分钟。 两耳穴交替贴压, 35 天一换, 10 天为 1 个疗程。 ④运动保健 对于阴虚体质的老年人应保证每天半小时 — 1 小时的有氧运动,如慢走、游泳、爬山、太极拳等。 八段锦的“五劳七伤往后瞧”和“两手攀足固肾腰”加做1— 3 遍。 ⑤注意事项 熬夜、剧烈运动、高温酷暑的工作生活环境等能加重阴虚倾向,应尽量避免。 (五)痰湿质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 ,尤其腹部肥满松软;性格温和,稳重;但也容易情志不畅,抑郁。 常自觉胸闷、气短、乏力,食欲不振,活动时喜出黏汗,嘴里常有黏腻或甜腻感;伴随有口臭、嗳气、气喘、腹胀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咳喘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①推荐基本药方 对于痰湿体质的老年人推荐的基本药方为平胃散、二陈汤,同时在临床用药中可以加用健脾的药物。 ②饮食保健 对于痰湿体质的老年人 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多吃具有健脾、化痰、祛湿功用的食物如薏米、菌类、紫菜、竹笋、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 少吃肥肉、甜及油腻的食物。 推荐食疗方:薏米冬瓜汤 — 薏米 30 克,冬瓜 150 克。 制作:山药、冬瓜,置锅中慢火煲 30 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 本汤具有健脾,益气,利湿的功效。 ③穴位保健 选穴:丰隆、水道 定位:丰隆穴位于外踝尖上 8 寸,胫骨前嵴外 2 横指;水道穴位于在下腹部,脐中下 3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丰隆穴、水道穴,丰隆穴两侧穴位同时操作。 每次按压操作 510 分钟。 每日 2 次, 10 天 1 个疗程。 ④经络保健 将并拢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压中脘、气海、关元、天枢各 30 秒至 1 分 14 钟(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 寸;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 3 寸;天枢:脐中旁开 2 寸)。 ⑤运动保健 对于痰湿体质的老年人每天应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 可做搅海、漱津,即齿常叩 ,津常咽。 八段锦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须单举”加做 1— 3 遍。 ⑥注意事项 痰湿体质的人耐热的能力差,所以要尽量避免在炎热和潮湿的环境中锻炼。 运动环境宜温暖宜 人,不要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 痰湿体质的人一般体重较大,运动负荷强度较高时,要注意运动的节奏,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保障人身安全。 (六)湿热质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形体偏胖或苍瘦,性格多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男易阴囊潮湿,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粘滞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活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①推荐基本药方 对于湿热体质 的老年人推荐的基本药方为甘露消毒饮、龙胆泻肝汤。 ②饮食保健 对于湿热体质的老年人应提倡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清利湿热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绿豆、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苋菜等。 少吃胡桃仁、鹅肉、羊肉、狗肉、鳝鱼、香菜、辣椒、花椒、酒、饴糖、胡椒、蜂蜜等甘酸滋腻之品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食品。 推荐食疗方:薏米绿豆粥 —— 薏米 30 克、绿豆 30 克、大米 50 克。 将薏米、绿豆和大米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熟即成。 此粥可在每日早晚食用。 本粥具有 清利湿热的作用,特别适宜夏天食用。 ③穴位保健 选穴:阴陵泉、阳陵泉 定位:阴陵泉穴位于胫骨内侧踝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阴陵泉穴和阳陵泉穴,两侧穴位同时操作。 每次按压操作 510 分钟。 每日 2 次, 10 天 1 个疗程。 ④运动保健 对于湿热体质的老年人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