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内容摘要:

— 由于士大夫的提昌,妇女缠足。 2.那时南北在饮食上有什么区别。 ( 1)肉食 —— 北宋羊肉为多,南方吃鱼 ( 2)主食 —— 北方以包子等面为主,南方以腊八粥 等 米食为主; 3.饮茶 —— 斗茶习俗和献茶民俗(夏季夜市有冷饮) 4.宋代住房有哪几类。 各有什么特点。 农村百姓:贫农的茅房;富裕家的茅 瓦 房 城市居民:平民的瓦房;贵族的宅第 5.宋朝有哪几类代步工具。 当时还有什么便利人们出行的条件。 ① 牛车,驴,骡,轿其中的轿子从唐朝的步 演变而来。 ②客栈 —邸店如云屯。 6.瓦子里为什么很热闹。 它是人们娱乐兼营商业场地,有演出的“勾栏”有交易时摊位,还有各种服务行业,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7.今天哪些重要节庆活动在宋朝就有了。 春节 (当时叫元旦 ),元宵,端午,中秋等 第 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 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国,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二.元朝的建立 1. 1271 年 忽必烈 先后灭西夏、金,次年定都大都。 1276 年灭南宋。 (文天祥抗元) 2.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外交往: ① 元世祖重视农业,棉花进一步推广,北方经济得天恢复。 ②水陆交通过输发达,当时粮运以海运为主。 ③商业 —— 大都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 ④中外交往频繁。 三.行省制度的建立 1.目的:为对金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3.影响:他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来的政治影响深 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原因:国家的统一,统治 者的开明。 2.表现: ① 汉族外迁边疆(带去先进的技术促进了边疆的开发)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同汉杂居。 ③契丹、女真同汉融合已没有什么差别。 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回族 3.特点:融合范围广,程序深。 4.影响: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第 13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印刷术的发明 北宋 毕升 比欧洲早 400 年(注意活字印刷的优) 二.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 —— 司南 2.北宋 —— 应用于航海 2.南宋 —— 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这为后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为药的注用 1.唐末 —— 开始用于军事 2.宋元 —— 广泛用于战争 ( 1 14 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注意四大发明的影响) 四.科学家 沈括 北宋 《梦溪笔谈》 —— 涉及各学科的知识。 郭守敬 元朝 《授时历》;主持开凿通惠河。 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司马光(北宋)和《资治通鉴》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写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宋词和优秀 词人 诗人 时生活代 代表作 作品主要特点 苏轼 北宋 《念奴娇赤壁怀古》 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词风,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如梦令》 词风,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 辛弃疾 南宋 《破阵 子醉里挑灯看剑》 进一步发扬豪放的风格,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三.元曲和关汉卿 元曲是由杂剧和散曲组成的比较成熟的戏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 四.绘画和书法 ①张择端 — 《清明上河图》②赵孟 是元最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③“宋四 家” — 第 15 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1368 年 朱元璋 应天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丞相,撤消中书省权分六部) 2.设立特务机构 —— 锦衣卫 3.八股取士 —— 影响: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 考中做官后,他们大多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为进一步加强君权的措施:迁都北京( 1421 年)、继续削藩、设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封建 君主专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 同时也标志着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第 1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