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技术规范试行内容摘要:

通话设备,应满足4路(或以上)同时双向通话。 车载控制装置车辆上应能控制车载全方位摄像头、气象探测系统、车载温湿度监控系统、车载照明系统等,并能作为车载数据终端向远端传输现场采集的各种车载数据。 温湿度具备自动、手动调控功能。 在自动状态下,按设定要求进行自动运行。 输电带电作业工具车工具舱内温度应控制在5℃~40℃,当温度大于40℃时,排风装置启动,当温度将至35℃时,停止排风装置;当温度低于5℃时,启动加热装置;当温度升至在35℃时,停止加热。 当工具舱湿度大于60%时,除湿启动,湿度降至40%时,停止除湿。 在手动状态下,可操作加热、排风、除湿设备,并具有温度超上限闭锁加热功能。 数据存储装置车载控制装置应具备立式数据存储及查询功能。 存储设备由内存储设备和系统扩展外部存储器构成。 8  车载设备  一般要求  维护检验车载设备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或其说明书进行定期校准、维护或检验。 性能和参数车载设备的性能和参数除满足附录A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或规程的规定。 电磁兼容性车载设备的电磁敏感度和电磁发射干扰应满足GB/T。 抗震性车载设备内部和机箱的接插件、元件或部件应安装牢固,有良好的抗震性。 车载设备的抗震性能应符合GB。 集成性车载设备宜使用多功能集成的专用设备。 9  辅助系统  电气系统  电源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可以使用外接电源、车载发电机、车载逆变电源等多种电源。 电源应满足车上工具设备及辅助电器(照明、通讯、空调等)所有实际使用的最大用电负荷的要求。 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同时使用多种电源时,应有防止电源冲突的保护措施。 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宜加装稳压、隔离、滤波设备等,使电源满足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工作条件的要求。 外接电源应采用单相供电方式。 使用外接电源时,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应有专用的电源接入点;电源接入点应有防护罩,在其未使用时,可遮蔽连接点。 与外部电源的连接方式宜使用防护等级大于IP44的工业连接器。 使用外接电源时可配置专用的电源线盘。 电源电缆长度应不小于30m。 电源电缆的截面积应满足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用电要求。 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可使用发电设备、车载逆变电源等作为车载电源。 车载发电机的参数和性能应符合GB/T 2819的规定,发电机的功率应能满足工具舱最大用电负荷需求,并留有30%左右的裕度。 发电机油箱总容量不宜小于25l,一般可连续工作10h。 车载发电机应有完善的减震、隔音和散热措施,发电机机舱与工具舱隔离密封,防止废气进入工具舱,发电机舱的舱壁应衬有隔热材料,发电机舱还应设有强制空气循环装置。 车载逆变电源等其他备用电源的性能及参数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的规定。 使用车载电源供电时,应考虑其输出电源质量、工作时间、充电等对车载设备工作性能的影响。 接地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应有专用的集中接地点,并具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上所有的金属部件、设备金属外壳等应可靠连接至集中接地点。 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应有接地线,接地线应使用带有透明护套的多股软铜线或多股裸软铜线。 整根接地线不得有中间接头。 接地线应有足够的截面和长度。 地线的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 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在高压带电体附近作业或驻停时,应有防静电措施。 可使用导静电带连接车身与地面并可靠接触。 电路及控制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应有电源控制部分。 电源控制部分应布置在操作人员便于操作使用的位置。 电路系统应设电源总开关,并有防过电流、剩余电流保护等措施。 电气系统的电缆导线应绝缘良好,固定可靠,防止遭受机械损伤或腐蚀。 电路系统的开关、按钮、指示灯等的标志应清晰明了,便于操作识别。 车上电源系统的应符合QC/T 413的规定。 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配电系统应有级差配合和分支路控制,大功率电器设备(如烘干柜等)、插座、照明、设备电源支路等应有单独的控制元件。 车载设备宜经隔离装置供电。 绝缘电阻按GB/T ,在标准大气压下,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工作电源输入端对接地点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 MΩ。 介电强度按GB/T ,在标准大气压下,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工作电源输入端对接地点应能承受1500V、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无击穿和飞弧现象。 独立空调系统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工具舱宜使用独立空调装置。 独立空调的作用是降温功能。 工具舱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外界环境温度处于40℃时,在车窗、车门关闭的情况下,空调设备开机30min后,工具舱内温度应低于28℃。 监视对讲系统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可配置音视频监视和对讲设备。 音视频或对讲设备的性能和参数应满足其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监视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视频监控系统可由车上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控制。 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视频信息可就地保存或无线远传。 通话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可配备车载多方通话设备,满足4路(或以上)同时双向通话。 多方通话系统应配置耳麦。 安全保护、警示、防护  电气保护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可配置安全门窗闭锁装置。 机械保护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液压、气动、电动等运动部件,对承重、作业等安全有明显影响时,应有限位闭锁保护装置。 闭锁装置应动作灵活、可靠。 可人工移动的可动部件,对运输、固定、作业等有明显安全影响时,应有限位锁紧装置。 锁紧装置应方便人工操作,动作灵活,限位可靠。 警示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应有声光报警装置,并可由车上操作人员进行控制。 工具舱应安装烟雾报警器。 防护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宜配备常用的安全工器具、防护用具,应符合用户要求。 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驾驶室、工具舱等不同功能区域应配备消防器材。 消防器材应根据油、气、化学品、电气等火灾性质合理配置。 驾乘区应有安全锤。 安全锤应不少于一个。 消防器材和安全锤应安装牢固、取放方便。 照明系统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照明包括车辆本体照明、工作照明和应急照明等。 照明设施的性能和参数应满足其相应技术标准的要求。 照明设施不应对车载设备正常工作产生无线电干扰。 本体照明汽车本体照明应符合GB 4785的要求。 工作照明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工作照明包括车内工具舱照明、车位场地照明等。 车内工具舱照明车内工具舱照明应满足工具库照明要求,照度应不小于300lx。 车内有多个工作位时,应有相应的工作照明。 车外场地照明车顶的两侧、尾部等可安装场地照明灯,用于输电带电工具库房车周围工作场地的照明,场地照明的照度应不小于150lx。 应急照明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顶可安装应急照明灯,应急照明的照度应不小于150lx。 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应急照明宜配备泛光灯、聚光灯等不同类型照明灯具;也可配备便携式可充电应急防爆照明灯,用于应急照明。 密封性,防水性、防尘性达IP65等级,适应露天运输及作业要求。 10  检测方法  定型检测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定型试验按QC/T 252的规定进行。 一般检查  外观检查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完整、无破损,车门、车窗开合灵活、关闭严密。 车身颜色、。 其他内容如下:a) 工具舱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完整、无破损;工具舱门开合灵活、关闭严密;b) 工具舱内壁表面光洁无毛刺、无锐角;工具存放架布局合理,表面光洁无毛刺、无锐角;c) 减震垫、减震模具安装牢固,无破损。 工具舱密封性能试验对车体外表面进行30min淋雨试验,水柱与车体成45186。 喷淋,检查发电机舱门和工具舱门,应无渗漏。 结构工艺检查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结构和工艺,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 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柜体、机架、专用装置、车载移动装置等的结构和工艺设计。 功能检查检查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独立空调。 检查对讲系统。 检查安全警示系统。 检查照明系统。 电气试验  电源检查检查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电源。 接地检查检查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车的接地。 电源切换试验启动车载发电机,此时控制系统显示发电指示,运行10min后,接入市电电源,系统自动切换成市电供电,发电机空载运行。 电路控制试验检查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电气控制系统。 绝缘电阻试验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工作电源对接地点的绝缘电阻试验,按照GB/T。 具体操作如下:在车体接地的情况下,;对供、配电系统绝缘性能进行1min绝缘试验,绝缘电阻需大于5MΩ,无击穿、发热和冒烟现象。 介电强度试验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工作电源对接地点的介电强度,按照GB/T。 功能检测  车载设备性能试验对车载设备的试验功能进行检查和验证。 工具舱温度与湿度调控试验  使用辅助制冷空调或冰块将工具舱内的温度均匀降低到温度下限以下:当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工具舱5℃177。 2℃时、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应自动启动烘干设备;当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工具舱25℃177。 2℃,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应自动关闭烘干设备。 使用辅助加热器将工具舱内温度均匀上升超过上限以上:当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工具舱40℃177。 2℃时、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应启动通风设备,并发出超温数字闪烁报警,自动停止烘干设备电源。 当降至35℃177。 2℃时,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应自动关闭通风设备。 使用辅助加湿器将工具舱内湿度均匀升高到RH60%177。 %时,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应启动除湿设备;当工具舱内湿度低于RH40%177。 %时,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应自动关闭除湿设备。 烘干设备电源自动切断及复位试验利用电热吹风或其他热源对工具舱内温度传感器进行加热。 当输电带电作业工具库房车的工具舱40℃177。 2℃时,温度控制系统应能自动停止烘干设备电源,同时应启动通风装置及温度超限报警。 当输电带电作业工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