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题答案内容摘要:

热变形。 ( X )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在一起,获得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称为合金。 ( ) 置换固溶体中,一般溶质原子和溶剂原子的直径差别越小,溶解度越大;两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越靠近,溶解度也越大。 ( ) 液相在一定温度下同时析出两种固相晶体的反应,称为包晶反应。 ( X )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要求塑性、韧性好而强度不高的构件可选用低碳钢;要求强度、塑性、韧性等综合性能较好的选用中碳钢;各种工具选用高碳钢制造。 ( ) 退火与正火主要用于钢的预先热处理,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或改善前一道工序(如铸、锻、焊)所造成的某些缺陷及内应力,也为随后的切削 加工及热处理作组织和性能的准备。 ( ) 1钢的正火是把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后缓慢冷却(炉冷、坑冷、灰冷)到较低温度的热处理。 ( X ) 1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Ac3+( 30℃ ~50℃ ); 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Ac1+( 30℃ ~50℃ )。 ( ) 1表面淬火是利用快速加热的方法将钢表面奥氏体化,然后快速冷却淬火,钢的心部不发生变化。 比较普通的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 ) 1低碳钢渗碳后,缓慢冷却,其组织从表面向心部,依次为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 X ) 1氧化是指工件表面的铁发生氧化,产生氧化铁皮的现象;脱碳是指工件表层中的碳与氧反应,降低材料表面的含碳量。 ( ) 1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都无法用淬火方法进行强化。 ( X ) 1化学气相沉积是通过气体发生反应 的混合气体在模具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使模具表面产生一层薄的固相沉积物层。 ( ) 1钢中各种合金元素的加入,对金属材料的 组织、性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钢的五大基本元素 C、 Si、Mn、 S、 P 中, Si、 Mn 是有害元素, S、 P 是有益元素。 ( X ) 1铸铁是 含碳量大于 %的铁碳合金的总称。 铸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铸铁比钢含有较高的碳和硅,并且硫、磷杂质含量较高。 ( ) 钛合金具有比强度大、耐热性好、抗腐蚀性好、低温韧性优良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化工等工业具有广泛应用。 ( ) 2纳米材料是指纳米颗粒和由它们构成的纳米薄膜和固体。 是一种结构尺度在 104~106m 范围内的超 细材料。 ( X ) 2高温陶瓷是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精细陶瓷,有半导体陶瓷、介电陶瓷、压电陶瓷、光学陶瓷和磁性陶瓷等。 ( ) 2由于再结晶过程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因而也是相变过程。 ( X ) 2滑移变形不会引起金属晶体结构的变化。 ( X ) 2金属结晶的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成正比。 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反之冷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