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软件开发)内容摘要:
6 六、 培养目标与规格 以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为契机, 依托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具备移动互联开发专业技术理论,能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完成移动智能设备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运营、管理等工作,具备团队协作、团队交流、项目管理、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保护软件知识产权等职业素养, 在 互联网、信息、金融、传媒等各个领域,从事移动智能 设备应用软件、游戏、 Web 应用程序开发 的高 端 技术 技能型 人才。 (一) 素质结构 1. 思想 政治 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 2. 文化 科技 素质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 专业素质 热爱本专业, 具备基本的编程思想、逻辑化 思维方式;掌握移动终端 UI 设计原则;掌握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端开发的方法;掌握移动终端测试方法;掌握移动互联网站运营和管理方法;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团队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具备文档撰写能力;具备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不断接受新技术、新思想。 4. 职业素质 职业道德:遵守 IT 行业规范,尊重知识产权,热爱本职工作,诚实可靠、保守秘密、尊重他人隐私。 职业行为: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严格按照工作流程作业,遵守合同规定所有事项,爱护网络工具、产品和环境。 7 5. 身心素质 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 人发展目标,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能正确地看待现实,主动适应现实环境;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二) 知识结构 1. 工具性知识 ( 1)掌握基本英语书面表达和口语交流相关知识。 ( 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结构及原理等理论。 ( 3)掌握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使用的方法。 ( 4)掌握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相关知识。 2. 人文社会科学 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沟通与演讲等。 3. 自然科学 知识 具备一 定的数学理论知识。 4. 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 1)专业技术报告及文档的撰写规范。 ( 2)结构化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及代码编写规范。 ( 3)计算机硬件故障的检测与维护相关知识。 ( 4)服务器架设等相关理论知识。 ( 5)网络数据库的设计与使用相关理论知识。 ( 6)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规划和网络组建相关知识。 5. 专业知识 ( 1)具备 移动互联软件开发相关的专业知识。 ( 2)具备 移动终端软件设计和开发的基本知识。 ( 3)具备 移动终端服务器开发的基本知识。 ( 4)具备线性表、数组、树、图等存储结构相关知识,掌握简 单查找、排序算法。 ( 5)软件开发流程及项目管理的知识。 8 ( 6)具备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基本知识。 ( 7)具备 Html、 CSS、 javascript 相关语法知识。 ( 8)具备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 ( 9)具备移动互联网站的规划、运营和管理知识。 ( 10)具备移动 Web 开发的知识。 ( 11)具备游戏策划和开发相关知识。 ( 12)不同终端平台开发语言的相关知识。 (三) 能力结构 1. 职业基本能力 ( 1)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 2)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与维护能力。 ( 3)利用 Office 工具进行项目开发文档的整理( Word)、报告的演示( PowerPoint)、表格的绘制与数据的处理( Excel)的能力,利用 Visio 绘制流程图的能力。 ( 4)阅读并正确理解需求分析报告和项目建设方案的能力。 ( 5)阅读本专业相关中英文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 ( 6)熟练查阅各种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与处理,进行文档管理的能力。 ( 7)通过系统帮助、网络搜索、专业书籍等途径获取专业技术帮助的能力。 2. 职业核心能力 ( 1)具有基本的网络规划与布线概念及简单的局域网组建能力。 ( 2)能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简单程序编写的能力。 ( 3)能够安装、 配置、访问数据库,并能跟踪优化数据库系统。 ( 4)具备 APP 产品整体规划能力,在产品整个生产周期中 能够对产品进行质量监控,提出进展方向,能够促成团队间分享经验,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 ( 5) 能够带领团队协调合作,完成开发,能够跟踪项目,准确定位并解决问题; ( 6)了解不同平台的设计模式和界面设计原则,能够策划有趣、有商业价值、功能使用、具有时代潮流、友好交互的 APP 产品,能够进行移动终端UI设计,能够 为移动互联应用软件设计背景、图标、动画等素材。 9 ( 7)掌握至少一种客户端开发语言,能独立搭建环境,开发界面,实 现视图切换,并能根据需求完成重力感应、多点触控、音视频的播放和录制、图形绘制、数据的保存和读取、网络数据的解析、 GPS 导航、通信录等功能。 ( 8) 能够依据规范撰写设计文档、开发文档、测试报告、商业计划书等。 ( 9)掌握至少一种服务器开发的方法,能独立搭建服务器,编写脚本,实现和客户端的通信。 ( 10)能编写测试用例并进行简单软件调试,撰写测试报告,能 负责软件测试团队管理工作 , 带领测试团队,设计、执行、优化测试过程 , 丰富测试手段,引入新的测试框架和测试策略 , 维护测试流程,统计和分析测试结果,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 11)能够规划网站,制定网站运营策略、方案和计划并组织执行统计、分析各类网站数据,提出改进方案,带领团队进行网站后期的维护及升级,通过网站运营提升网站价值。 ( 12)能依据游戏策划案,完成游戏视图的制作和切换,游戏地图的铺设,游戏碰撞检测的实现,游戏角色的设计,游戏逻辑运行实现,游戏高分榜的设计。 ( 13)能够实现移动 Web 应用程序开发,至少 能够熟练进行营销型网站和电商网站搭建 ,应 精通网站前台开发技术,包括 html、 javascript、 css、 ajax、 xml 等 , 精通至少一种网站后台开发语言 ,能够 根 据需求进行网站工作量的测算 , 选取不同的数据库和空间带宽 ,带领团队在 网站开发过程中 进行 异常情况的检核、报告、追踪和改善。 3. 其他能力 ( 1)方法能力。 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 ( 2)工程实践能力。 具备人员管理、时间管理、技术管理、流程管理等能力。 ( 3)组织管理能力。 ( 4) 要求具有良好的数字应用能力,一定的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 ( 5)具有良好的与人交流合作能力,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 七、 毕业条件 毕业前修满 152 学 分。 10 至少获得移动互联网开发工程师认证( MIEC 中级)或 CEAC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双认证(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表 1 毕业前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证书等级 取证时间 证书颁发机关 取证要求 1 Java 程序员( SCJP) 中级 /高级 第 2/3 学期 Sun 国际认证 可选 2 CEAC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双认证 中级 第 3 学期 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 IT 类专业协作委员会 二选一(必取) 3 移动互联网开发工程师认证( MIEC) 中级 第 3 学期 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4 全国移动开发工程师认证 ( CEMD) 中级 /高级 第 4 学期 /第 5 学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学会联合颁发 可选 5 微软 Windows Mobile 应用开发 认证 —— MCTS 高级 第 5 学期 微软国际证书 可选 获得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B 级 证书。 获得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 ( OSTA)证书,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八、 课程体系 (一) 课程体系设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按照学院“产学一 体,实境再现,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专业特点,深入进行校企合作,创新了工学结合“学校 校企 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11 图 8 工学结合“学校 校企 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支撑平台课程包括:通识课程、通用技术平台课程以及专业技术平台课程,由校内教师授课;学习领域课程包括:部分专业技术课程以及部分专业方向课程,校企共同授课;第 5学期的工学交替是生产性实训,学生在企业参观生产流程,企业教师给予技术难点的指导;第 6 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开发的规范性 ,本专业采用了以下流程开发课程体系。 12 图 9 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根据行业、企业调研,归纳汇总本专业的职业领域和升迁岗位,根据职业领域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表 2 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 专业名称 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软件开发) 职业领域 移动互联应用软件开发与测试、移动 Web 开发、手机游戏策划与开发、网站运营与管理 典型工作任务编号 典型工作任务名称 1 市场调研 2 服务器搭建、管理与维护 3 移动互联网软件测试 4 美术与动漫设计 5 技术支持 6 移动终端UI设计 7 移动应用项目文档编写 8 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 9 移动终端服务器管理与开发 10 移动互联网站运营与管理 11 游戏策划与开发 确定核心 课 程的 学习 情景、知 识 点、技能点 选择 典型的企 业 案例,确定 课 程大 纲 2. 职职 业业 分分 析析 论论 证证 会会 1. 企企 业业 调调 研研 3. 典典 型型 工工 作作 任任 务务 再再 审审 定定 4. 课课 程程 研研 讨讨 会会 5. 校校 企企 合合 作作 课课 程程 开开 发发 提取典型工作任 务 ( 难 度等 级 、核心、 审 定、描述)、知 识 点技能点 行 业 企 业专 家、 教师 再次 审 定,完善知 识 点技能点 行 业趋势 分析、 职业领 域、升 迁岗 位 确定 1- 4- 1课 程体系、确定 5门 核心 课 程 业业 论论 证证 确定 专业 培 养 方案 按照企业流程 进行课程大纲和教材编写 培育精品 课 程、支撑平台 课 程 开发 续续 工工 作作 13 12 移动终端 Web 开发 13 网页设计与制作 总结梳理升迁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点,通过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完善知识点和技能点,对接典型工作任务所支撑的知识点、技能点。 表 3 典型工作任务 支撑知识、技能分析表 典型工作任务编号 典型工作任务名称 基本知识点 基本技能点 1 市场调研 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 办公软件的熟练使用 学习软件的使用 常用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 具备互联网应用基础知识 具备互联网在线调查系统的使用 数据分析统计的知识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处理数据,并完成编写调查报告 人际沟通的相关知识 熟练运用人际沟通技巧 2 服务器搭建、管理与维护 服务器所需硬件相关知识 能选择合适主板、 CPU、内存等 服务器与普通计算机区别,搭建服务器步骤 能独立搭建一台服务器 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知识 会安装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服务器的配置 安装应用服务器与中间件服务器,安装和配置各种应用提供服务,如 FTP 等。 系统监控知识 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 3 移动互联网软件测试 测试基础,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数据和测试用例 测试报告要点 撰写测试报告 测试执行活动、步骤与技巧 准确地定位并跟踪问题,推动问题及时合理地解决 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知识 完成对产品的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 优化测试过程的知识 带领测试团队,设计、执行、优化测试过程 ,丰富测试手段,引入新的测试框架和测试策略 人际沟通知识 与其他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沟通和协作 统计和分析测试结果的知识 维护测试流程,统计和分析测试结果,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软件开发)
相关推荐
月初外币额 N 14 2 月初汇率 N 9 6 月初人民币额 N 14 2 本月借方外币额 N 14 2 本月借方人民币额 N 14 2 本月贷方外币额 N 14 2 本月贷方人民币额 N 14 2 本年借方外币累计 N 14 2 本年借方人民币累计 N 14 2 本年贷方外币 累计 N 14 2 本年贷方人民币累计 N 14 2 月末余额方向 C 2 月末外币额 N 14 2 月末汇率 N 9
言 计算机技术的全面普及,给中小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利用计算机对企业进行管理,不仅解决了传统管理方式中的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不全面,数据信息不能得到统计等问题。 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在某种意义上讲,给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有利 条件,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管理的必备工具。 本系统的开发适用于多个行业,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有效管理进货、销售、库存等各项业务
很快的切换到备用通路。 汇聚层 汇聚层顾名思义就是作为访问层到骨干层的汇聚,通常为访问层与骨干层实现基于策略的网络间连接。 汇聚层主要由三层交换 机组成,提供对网络流量模式控制、服务访问控制、 QoS、定义路由路径度量和路由协议网络通告控制。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实践 课程设计 第 14 页 接入层 接入层作为各模块到交换骨干的连接,根据不同模块进行逻辑子网划分,并通过 VLAN
计 滤波器的 基本概念及滤波原理;模拟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模拟高通、带通及带阻滤波器的设计;用冲激响应不变法以及双线性 Z 变换法设计 IIR 数字低通滤波器。 、需掌握的主要知识 模拟 数字转换法设计无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主要是冲激不变法和双线性 Z 变换法。 电工电子技术中,模拟滤波器的知识,主要是模拟低通滤波器的原理。 (1)程佩青 .数字信号处理 教程(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 版社
请同学们对自己制作的作品进行自评,然后再请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评价。 四、教师小结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体验到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并且展示了大家的聪明才智。 今后,我们肯定能学会更多神奇的本领,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板书设计: 第五课 用表格使自己的网页更规范 表格作用:控制对象位置、布局整齐插入表格:课后反思课题: 第六课 装饰自己的表格网页教学内容与目标:熟悉掌握网页中表格的操作
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关系到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和件的改善,关系到全体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积极推动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村庄建设规划工作要与乡村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农村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沟通和协调,切实改变原来各项工作 “ 各自为 政 ” 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