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论文年产6万吨11176p啤酒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内容摘要:
连续发酵主要有多罐式连续发酵和塔式连续发酵,这种连续发酵系统都可大大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了投资,减少了酒损,降低了蒸汽、劳动力和洗刷费用,提高了酒花利用率,且产生的成品啤酒质量稳定。 但是这几种连续体系也各有不足:多罐式系统需搅拌,动力消耗大。 塔式系统对酵母要求高,使用的酵母不仅要求发酵度高,而且要求凝聚性强。 并且塔式观造价高,不利于小规模生产。 更重要的是,连续发酵法啤酒从风味上品评与间歇法啤酒差别大,难以被消费者接受。 八十年代后,锥形罐发酵取代了传统发酵,生产周期 得到了缩短,而连续发酵由于污染和风味(特别是双乙酰)控制的困难逐步停止了使用。 从实际情况出发,故本设计不采用此法。 传统的下面发酵法,主发酵容器安置在空气过滤,绝热良好和清洁卫生的发酵室内。 室温保持 5~ 6℃;采用开放式或密闭式、圆形或方形的主发酵容器。 后发酵则设置在单独的贮酒室内,采用金属或木制的贮酒罐,作后发酵和贮酒用。 贮酒室温保持在 O~ l℃。 下面发酵的工艺特点是: ( 1) 采用下面酵母,主发酵温度比较低,发酵进程比较缓慢,发酵的代谢副产物相对较少。 主发酵完毕后,大部分酵母沉降发酵容器底部。 ( 2) 下面发酵啤酒的后发酵和贮酒期比较长,酒液澄清良好。 C02 饱和稳定,酒的泡沫细微,风味柔和,保存期较长。 啤酒发酵系以上面发酵为起源,而后由于选用的纯粹培养酵母不同,划分为上面发酵与下面发酵两种啤酒发酵类型。 上面发酵在发酵外观、技术操作和发酵设备方面与下面发酵有所不同,但两者的发酵机理是一致的。 上面发酵工艺的特点 ( 1) 上面发酵系采用上面酵母,是在较高的温度 (15~ 20℃ )下进行的。 酵母起发快,接种量可以减少,形成的酵母新细胞较多。 发酵终了,大部分酵母浮在液面,酵母回收工作虽较下 面发酵复杂,但酵母使用代数远较下面发酵为多,长久没有衰退现象。 ( 2) 上面发酵的麦汁接种温度为 13~ 16℃,比较高。 发酵 2~3天,当酵母升至液面时,为发酵旺盛阶段,此时应开始降低液温,目录 可采用 12~ 14℃冷水冷却,并在酵母形成泡盖时立即撤去,发酵4~ 6 天即行结束。 ( 3) 发酵结束后,酵母成紧密的一层浮在液面上,厚为 3~ 4cm。 ( 4) 上面发酵在发酵过程中通风时间长,目的是使酵母分散悬浮在发酵液中,对凝集性强的酵母,通风尤属必要。 ( 5) 上面发酵一般不采用后发酵,主发酵的发酵度接近最终发酵度。 分离酵母后 ,加胶处理,贮藏澄清一阶段,采用人工充二氧化碳,使达饱和。 若上面发酵采用后发酵工艺,下酒时,酒液中保留部分残糖,继续发酵,产生的二氧他碳饱和在酒中。 ( 6) 上面发酵酿制的啤酒成熟快,设备周转快,啤酒有独特的风味,但保存期短。 从实际出发,选用下面酵母发酵法。 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现有啤酒厂普遍采用一罐发酵工艺,即麦汁的主发酵,双乙酰还原、降温以及贮酒阶段在同一个露天发酵罐中进行。 一罐法工艺有以下优点:清洗消耗少,因为只有一个容器必须清洗;转入空罐时 CO2 损失少;酒损少,因为没有了管道中残酒 的损失;所需的工作时间少;节能,因为不用倒罐,没有氧侵入的危险。 5. 两罐法发酵 一罐法发酵工艺简单 , 便于操作 , 能够节省投资 , 但由于麦汁整个发酵过程都在同一个发酵罐中进行 , 使得冷凝物的排放及酵母沉淀效果不十分理想。 由于露天发酵罐一般直径较大 , 若酒液缺少对流 , 就会使其温度分布不均匀 , 罐中心酒液温度与罐壁处酒液温度需长时间才能达到平衡 , 从而影响啤酒风味。 同时 , 一罐法发酵工艺发酵周期较长 , 生产旺季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故不采用一罐法。 故本设计采用两罐法发酵。 啤酒发酵工艺 传统式分 批发酵,每批(一锅或两锅)定型麦汁,经过添加酵母,前发酵(酵母增殖),主发酵,后发酵和贮酒等阶段。 相应的设备是:酵母添加器,前发酵池,主发酵池,后发酵罐和储酒罐。 各段发酵均在有绝热维护层,并具有室温调节装置的的厂房内进行,一般分为前发酵室( 78℃)主发酵室( 67℃),后酵和储酒室( 20℃)等部分。 酵母接种量和添加方法 1.酵母接种量:本设计分批发酵采用低温,缓慢发酵,因此接种量比较小,接种后细胞浓度控制在( 512)179。 10 个 /ml。 设酵母泥的浓度为 20179。 10 个 /g,按工艺规定接种后酵母浓度为: 8179。 10 个 /ml 则每千克麦汁接种酵母泥克数( n): 目录 n=8179。 10 179。 1000/20179。 10 =4g 即接种量为 %。 2. 酵母添加方法: ; ; c.分割法;。 本设计采用干道法添加酵母:在酵母添加器中加入每批麦汁所需的酵母,再加上二倍量的冷麦汁,用无菌压缩空气充分混合,压到前酵池中,再用无菌空气搅拌均匀即可。 前发酵 : 所谓前发酵,就是指接种酵母泥 处于休眠阶段,酵母和麦汁接触后,有较长(数小时至十小时)的生长滞缓期,之后才能加入出芽繁殖,当酵母克服生长缓滞期,出芽繁殖细胞浓度达到 20179。 个 /ml,发酵麦汁表面开始气泡,此阶段即为前发酵。 但由于工艺改进,前发酵时期已缩短至 20~ 30个小时。 主发酵: 主发 酵前期酵母吸收麦汁中的氨基酸和营养物质 ,应用糖类发酵释放自由能合成细胞并产生热量。 此时糖降比较缓慢,而α 氨基氮下降迅速。 由于有机酸产生和麦汁缓冲物质减少,麦汁 PH下降迅速。 酵母达到最高浓度时,糖降最快,每天外观糖浓度降可达 176。 P。 VDK 峰值出现在最高酵母浓度后 1224h。 此阶段大量废热产生,必须进行冷却以保持最高发酵温度。 当发酵度达到酵母凝聚点时(一般酵度在 35%45%),酵母开始凝聚,发酵液中悬浮酵母细胞数开始下降,糖降速率开始降低。 为了促进凝聚和保存凝聚酵母的活性,发酵后期应逐步降低 温度,使发酵温度趋近后酵温度。 主发酵后期每日糖降小于 176。 P 时,发酵缓慢,泡沫消失,逐步形成泡盖。 泡盖是 CO2 带至发酵液面的多酚、酒花树脂、高分子蛋白质等接触空气氧化,聚合形成的。 在主发酵结束前捞去泡盖,即可下酒至后发酵和回收沉于池底的凝聚酵母泥。 后酵和贮酒 主发酵结束后,下酒至密闭室后发酵罐,前期进行后发酵,后期进行低温储酒。 后发酵和储酒的目的是:糖类继续发酵,促进啤酒风味成熟,增加 CO2溶解,促进啤酒澄清。 圆筒体锥底发酵罐发酵及其工艺 : 圆柱锥底发酵罐的优点有: ( 1)加速发酵 由于发酵基质(麦汁)和酵母对流获得强化,可加速发酵。 ( 2)厂房投资节省 发酵可以大部分或全部在户外,而且罐数、罐总容积减少,厂房投资节省。 ( 3)冷耗节省 发酵冷却是直接冷却发酵罐和酒液,而且冷却介质在强制循环下,传热系数高。 ( 4)发酵罐清洗、消毒 发酵可依赖于 CIP自动程序清洗消毒,工艺卫生更易得到保证。 ( 5)该罐具有锥底,主发酵后回收酵母方便。 目录 ( 6)罐身具有冷却夹套,冷却面积能够满足工艺上的降温要求,一般在圆柱体部分,视罐体高度,可分设 23段冷却,锥底部分设有一段冷却,有利于酵母沉降和保存。 ( 7)圆柱锥底罐是密闭罐,可以回收二氧化碳,也可进行二氧化碳洗涤,可做发酵罐,也可做贮酒罐。 因此在本设计中选用的是圆柱锥底发酵罐,其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 主要分单酿罐发酵和两罐法发酵两种。 本次设计选择两罐法发酵。 : ( 1)设备的外型特点:外筒体蝶形或拱形盖,锥形体底,罐筒体壁和锥底有各种形式的冷却夹套。 两罐法发酵罐 D: H=1:34。 发酵罐底角,考虑到发酵中酵母自然沉降最有利,取排出角 7375176。 ( 2)罐材料: 大型 均采用碳钢加涂料或是不锈钢两种材料。 ( 3)冷却夹套:国内 大多用低温低压( 3℃ ,)液态冷媒在半圆管,弧形管的夹套,或米勒板式夹套内流动换热。 冷却夹套一般分三段:上段距发酵液面 15cm向下排列,中段在筒体的下部距支座 15cm 向上排列,锥底段尽可能接近排酵母口,向上排列。 ( 4)隔热层和防护层:绝热材料常用绝热材料聚酰氨树脂或自熄式聚苯乙烯泡沫。 外防护层采用 厚的合金铝板或 的不锈钢板,特别是瓦楞型板更受欢迎。 ( 5)罐主要附件:智能型铂温 度传感器,清洗取样阀,安全阀,真空破坏阀,CIP执行机构,上视镜,灯镜,空气和二氧化碳排出管装置。 3. 圆筒体锥底发酵罐发酵工艺: ( 1)进罐方法 采用直接进罐方法。 ( 2)接种量和起酵温度 麦汁直接进罐法,为了缩短起酵时间,大多采用较高接种量, %~ %,接种后细胞浓度为( 15177。 3)179。 106个 /ml。 麦汁接种温度是控制发酵前期酵母繁殖阶段温度的,一般低于主发酵温度 2~ 3℃。 ( 3)主发酵温度 本设计是 10176。 P的淡色啤酒,小于 11176。 P,所以采用低温发酵, 910176。 C。 ( 4) VDK 还原 在大罐发酵中 ,后发酵一般称 VDK 还原阶段。 VDK 还原初期一般不排放酵母,也就是发酵全部酵母参与 VDK还原,这可缩短还原时间。 ( 5)冷却、降温 目录 VDK 还原终点是根据成品啤酒应 VDK 的含量而定,要求 VDK 低于 ,才称还原阶段基本结束,可降温。 ( 6)罐压控制 发酵液中二氧化碳是酵母的毒物,会抑制酵母繁殖和发酵速率,大多数 发酵主发酵阶段均采用微压(小于 ),主发酵后期才封罐逐步升高,还原阶段 12天才升至最高值。 由于罐耐压强度和实际需要, 罐压一般最大控制在 ,以后保持或略有下降至啤酒成熟。 ( 7)酵母的排放和收集 当 VDK还原至规定值,可顺利从锥底排放泥状酵母。 收集酵母后,用酵母泥的 ( 12176。 C)覆盖并控制存放温度不超过 2176。 C,每天换一次无菌水。 酵母的添加与回收 在麦汁进行充氧同时添加酵母,为了使酵母均匀分布在发酵罐中,酵母应在整个麦汁流入过程中均匀添加,接种量:约 ~ 浓酵母泥 /hL麦汁。 种酵母要求:外观色泽洁白,凝聚性良好,无黏着现象,无杂质,无变异,镜检酵母细胞大小整齐,健壮,无杂菌感染, 细胞活性 97%以上,冷水低温保存时间不超过 3天,使用代数不超过 7代。 沉降于发酵罐底的酵母可以分为三类: 上层为轻质酵母,可做饲料或经行其它综合利用。 中层为核心酵母,其量占65%~ 70%,可留作下批种酵母用。 下层为弱细胞或死细胞,可作饲料或弃置不用。 发酵设备的降温控制 本设计采用的发酵设备为应用极为广泛的露天锥形发酵罐,酵母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使发酵和后熟在设计的工艺温度下进行,必须进行冷却。 本设计采用间接冷却方式。 啤酒生产副产物的利用 麦槽的利用 麦槽是麦芽和大米在 不发芽谷物原料在啤酒糖化中不溶解物质构成的。 麦槽是有价值的饲料,有较高的蛋白质,并受到适度分解。 二氧化碳的回收 二氧化碳是啤酒发酵中最主要的副产物,二氧化碳也是重要的原材料。 在过滤后的清酒中,直接充入二氧化碳,使啤酒在短时间内溶解和过饱和,简单而有效地控制成品啤酒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O2贮气柜→超压装置→压缩机→氧化剂洗涤器→水冷却器→活性炭过滤器→压缩机→冷却器→干燥装置→冷却器→液态 CO2贮存罐 目录 酵母的回收与利用 根据酵母和发酵液的相对密度不同,采用离心机分离酒液和酵母。 每生产 100 吨啤酒 可得含水分 75%~ 80%的剩余酵母泥 ,可制成含水 %~ 10%的干酵母约。 近年来用啤酒酵母生产具有肉类鲜味的调料以及生产干酵母粉,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故本设计采用一个酵母车间来利用废酵母生产干酵母,其生产流程如下: 啤酒放弃的酵母泥→固液分离→湿酵母→洗涤脱苦→固液分离→水解→固液分离→干燥→干酵母 ↓ 浓缩→调配→调味料 ↓ 酵母膏 成品啤酒 . 啤酒的过滤 发酵出来的啤酒经酵母分离机分离出来后,进入一薄板冷却器,然后进入啤酒处理罐,进行 CO2 洗涤,再经一次冷却器,冷却至 1 ℃,经粗滤精滤后,送清酒罐然后包装。 啤酒过滤的主要方式有棉饼过滤机、硅藻土过滤机、纸板过滤机、双流过滤机、错流过滤机、无菌膜过滤机。 现在普遍使用的是过滤设备是硅藻土过滤机、纸板过滤机和无菌膜过滤机。 硅藻土过滤机作为啤酒的粗滤,纸板过滤机作为啤酒的精滤,无菌膜过滤机主要用于生产纯生啤酒。 硅藻土过滤机主要有板框式、烛式、水平圆盘式三种,本设计采 用板框式过滤机。 .啤酒包装 啤酒的包装形式有瓶装、易拉罐装和桶装三种形式,本设计生产的主要是瓶装啤酒。 瓶装啤酒包装工序生产流程: 玻瓶→卸箱→验瓶→洗瓶→检验→灌酒→压盖→检验→杀菌→检验→贴标→喷码→检验→装箱 验瓶 验瓶方法有:人工验瓶与光学检验仪验瓶。 现采用光学检验仪验瓶,利用光学验瓶装置,可自动将污瓶从传送带上排除。 验瓶技术要求 :高矮一致,规格一致,颜色一致。 :不得有破。生物工程论文年产6万吨11176p啤酒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相关推荐
一些新机理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传感器的出现,往往会导致 该领域内的突破。 一些传感器的发展,往往是一些边缘学科开发的先驱。 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 由此可见传感器 技术在发展经济
H、温度、泡沫),发酵液。 详细工艺流程简下图 22 菌种 斜面培养 摇瓶扩大培养 种子罐扩大培养 原料 预处理 水解 淀粉水解糖 配料 发酵 空气 空压机压缩 冷却 过滤除菌 汽液分离 等电点调节 溶解 粗谷 氨酸 离心 沉淀 中和制味精 粗谷氨酸溶液 离子交换处理 母液 细谷氨酸 除铁 过滤 脱色 浓缩结晶 离心 小结晶 干燥 过滤 干燥 大结晶 拌盐粉碎 粉状味精 成品包装 8 淀粉
弹簧悬挂结构,结构如图 所示。 每个轴箱上有四个螺旋弹簧和两个橡胶垫承载,螺旋弹簧和橡胶垫串联安装在轴箱的上部。 为了达到衰减振动和吸收振动能量的目的, 6 位轴向弹簧并联了一系垂向油压减振器。 图 一系悬挂装置 1垂向减震器 2减振器座 3弹簧上压盖 4弹簧 5弹簧下压盖 6橡胶垫 ( 1) 主要结构 ○ 1 螺旋圆弹簧 电力机车转向架检修方法及工艺介绍 12 弹簧是利用受附加载荷时产生的
知识结构体系,在教育中有机地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有选择地借鉴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在幼儿创造性学习、主动研究、共同探索、充分体验中获得良好习惯和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净化幼儿的心灵、陶冶幼儿情操、提高幼儿素质,形成积极的情感意志和良好的个性,在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有机整合的完整性教育中形成完满人格。 只有从小对幼儿进行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得以宏扬,民族精神才能得以振奋。
F 卸 = K 卸 F 落 式中: K 卸 — 卸料力因数,其值由手册查得 K 卸 =。 则卸料力: F 卸 =7 =(N) 3推件力 推件力计算按下式: F 推 =nK 推 F 冲 式中: K 推 — 推件力因数,其值由 [2]表 215 查得K 推 = ; n— 卡在凹内的工件数, n=7。 推件力则为: F 推 = 7 =(N) 4 模具总冲压力为: F 总 = F 落 + F 卸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