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工艺论文内容摘要:
CO2排放 煤制烯烃过程包括煤气化 、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及甲醇制烯烃四项核心技术(见图 3)。 煤制烯烃过程中的 CO2 主要来自煤气化过程,煤气化过程 CO2 的产生与前述间接液化类似,煤在氧气和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发生以下的 CO2 生成反应: 另外,甲醇合成过程要求原料气中的 H2 和 CO的摩尔比接近 2: 1,而煤气化过程获得的气体中 H2/ CO摩尔比小于 2,需要将一部分 CO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生成 H2 和 CO2以满足甲醇合成的要求,这样又会有部分 CO2生成。 除少量的 CO2(占原料气体总量的 3%左右 )参与甲醇合成反应外,大部 分 CO2在合成气净化过程中被脱除而进行排放。 煤制烯烃过程的 CO2 排放量按每吨中间产品甲醇计:约 2t,按每吨最终产品烯烃计算:约 6t(此数据不包括燃料排放部分 )。 三、煤化工中 CO2的治理 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 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可以从源头上减少 CO2 的排放。 在煤化工行业中,煤炭既是能源又是原料。 能源工业要求煤的燃烧愈充分愈完全愈好,以获取最大热量,因而称 CO的生成为不完全燃烧反应。 衡量煤的转化或燃烧充分与否的重要指标是碳的转化率和灰渣残碳量。 而在煤化工行业则不同,因为 CO是有效气体,把煤充分燃烧 成 CO2 不是煤化工行业的初衷,但煤化工行业还是沿用了碳转化率这个概念。 煤化工行业应该用碳利用率的概念来表述煤炭资源的利用才更为确切。 不同的煤气化技术生产的合成气 ,其有效气 ( CO +H2 )的含量有很大差别。 以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制合成气,可以提高碳利用率,减少无效气体的产生 (如 CO ,CH等 )。 CO2回收利用 大量已生成而因剩余被排放的 CO2的回收利用 ,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效应,保护环境,提高煤炭有效利用率,还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利用 CO2 + O2气化技术 CO2 + O2气化焦炭制备高纯 CO技术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制气技术,它以焦炭 (无烟煤、石油焦 )为原料, O2和 CO2为气化剂,以常压固定床连续气化的方法制备高纯度 CO气。 该法称为焦炭部分氧化还原法,其成套技术已经通过全国煤化工技术专家的技术成果鉴定, 1999年 5月 24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 回收 CO2 以该法制备的高纯 CO 与羰基合成技术相结合 (同时要消耗部分化石能源 )是煤化工基地控制 CO2排放,提高煤炭有效利用率的能源技术路线之一。 回收 CO 2直接利用: ( 1) 甲醇 和 CO2的羰基化反应。 从热力学上说,由甲醇和 CO2的羰基化反应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是不可行的,需要改变反应路线。 在碱催化剂作用下,甲醇和 CO2可发生羰基。煤化工工艺论文
相关推荐
知识结构体系,在教育中有机地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有选择地借鉴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在幼儿创造性学习、主动研究、共同探索、充分体验中获得良好习惯和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净化幼儿的心灵、陶冶幼儿情操、提高幼儿素质,形成积极的情感意志和良好的个性,在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有机整合的完整性教育中形成完满人格。 只有从小对幼儿进行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得以宏扬,民族精神才能得以振奋。
连续发酵主要有多罐式连续发酵和塔式连续发酵,这种连续发酵系统都可大大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了投资,减少了酒损,降低了蒸汽、劳动力和洗刷费用,提高了酒花利用率,且产生的成品啤酒质量稳定。 但是这几种连续体系也各有不足:多罐式系统需搅拌,动力消耗大。 塔式系统对酵母要求高,使用的酵母不仅要求发酵度高,而且要求凝聚性强。 并且塔式观造价高,不利于小规模生产。 更重要的是
一些新机理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传感器的出现,往往会导致 该领域内的突破。 一些传感器的发展,往往是一些边缘学科开发的先驱。 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 由此可见传感器 技术在发展经济
F 卸 = K 卸 F 落 式中: K 卸 — 卸料力因数,其值由手册查得 K 卸 =。 则卸料力: F 卸 =7 =(N) 3推件力 推件力计算按下式: F 推 =nK 推 F 冲 式中: K 推 — 推件力因数,其值由 [2]表 215 查得K 推 = ; n— 卡在凹内的工件数, n=7。 推件力则为: F 推 = 7 =(N) 4 模具总冲压力为: F 总 = F 落 + F 卸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