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内容摘要:
表示 . 合金钢 保温时间系数 α ( mm/min) 保温时间 =保温时间系数装炉修正系数工件厚度。 工件加热保温时间与加热介质,材料成分,炉温,工件的形状和大小,装炉量和装炉量等因素有关。 一般用经验公式来 计算保温时间:保温时间 =保温时间系数装炉系数工件的有效厚度。 合金结构钢选择 750~900℃ 井 式电阻炉加热的保温时间系数α选为, 装炉系数 K一般选择。 工件的有效厚度为 D=(6036)/ 2=12mm。 所以 τ =α K D= 12= 取 30min 6 正火工艺曲线 根据以上热处理参数的确定工件的正火工艺曲线见图 39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出工件的正火曲线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 870177。 10℃ 30min 时间 /分钟 图 39 正火处理工艺曲线 温度\℃ 空冷 14 7 冷却方式 冷却方式采用出炉空冷。 8 冷却介质 冷却介质:空气。 9 正火组织 细珠光体+铁素体。 20CrMnMo 的渗碳工艺 1. 渗碳的目的 渗碳是将钢件置于足够的碳势的介质中加热到奥氏体状态并保 温,使其形 成一个富碳层的热处理工艺。 具体是 将含碳 (~)的钢放到碳势高的环境介质中,通过让活性高的碳原子扩散到钢的内部 ,形成一定厚度的碳含量较高的渗碳层 ,再经过淬火和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得到碳含量高的 M,而心部因碳含量保持原始浓度而得到碳含量较低的 M,提高表面层的耐磨性 (碳含量高的 M),同时保持心部有高的耐冲击能力,即强韧性。 采用甲醇 煤油滴注式气体渗碳。 高温下甲醇的裂解产物 H2O、 CO2等将 CH4 和 [C]氧化。 可使炉气成分和碳势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渗碳可以再多方面提高钢件的机械性能,可以提高 钢件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随着表面碳含量的越高、碳层越深,降低的越多),同时可以提高疲劳强度(碳层的高强度有助于疲劳强度的提高)。 2 渗碳温度 目前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温度是 920℃ ~940℃。 对于薄层渗碳,温度可以降到 880℃ ~900℃ ,而对于深层渗碳(大于 5mm)温度往往提高到 980℃ ~1000 ℃ (主要是缩短渗碳时间)。 温度越高渗速越快,但是温度过高会引起奥氏体晶粒长大,降低零件的力学性能,增加零件的畸变,降低使用寿命。 通常渗碳的温度选择要根据渗层的深度 确定。 渗层深度与温度的关系见表 310 15 表 310 渗层深度与温度的关系表 加工中心主轴 的渗层深度为 ~ 所以选 渗层深度 的温度应为92510℃。 3 渗碳介质 渗碳介质: 煤油 渗碳煤油在 925℃ 的分解产物及含量见表 311, 井式炉煤油滴量表 312 表 311 渗碳煤油在 925℃的分解产物及含量 CO2 CO H2 CH4 CmHn O2+ N2 表 312 井式炉煤油滴 量 设备型号 RQ3359D RQ3609D RQ3759D RQ3909D 煤油滴量 ( ml/ min) 排气期 强渗期 4. 6 扩散期 4 渗碳保温时间 保温时间 6小时 依据:渗碳时间的确定:根据公式: tK 16 其中 δ(mm) 为渗碳层深度; K为常数; t(h)为渗碳保温时间。 925℃渗碳时取 K为 故 t=( )( ) = 故选渗碳时间为 6小时 5 冷却方法: 冷却方式:随炉缓慢冷却至 850℃后出炉,组织的偏析基本消除,比较均匀。 对于重新加热淬火的工件,为了减少表面的氧化,脱碳及变形,应该炉冷至850~860 摄氏度出炉 空冷。 最好是将坑冷。 6 渗碳后的组织 表面:碳化物 +珠光体+铁素体 心部:珠光体+铁素体 7 渗碳工艺曲图 图为 RQ3759井式渗碳炉的工艺图 8 渗碳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 1) 渗碳过程中,通常可借助观察排出废气的火苗,判断炉内的气氛。 正常 17 火苗呈现浅黄色,无黑烟和白亮的火束或火星。 火苗长 100~200mm,炉内压力为 200~300pa。 非正常的火苗有:火苗中有火星,表示炉内炭黑过多,火苗过长而且尖端外缘出现亮白色,表示渗碳剂供给量过多,火苗短而且外呈浅蓝色,有透明感,表示渗剂供给量不足。 ( 2)由于中段 , 内里部分和端面不做 渗碳 要求 ,应该涂上防渗碳涂料。 ( 3)对于重新加热淬火的工件,为了减少表面的氧化,脱碳及变形,应该炉冷至 850~860 摄氏度出炉 空冷,最好是坑冷(冷却坑内应先加入 一些甲醇,乙醇,以产生保护气氛)。 20CrMnMo 的淬火 工艺 1 渗碳后 一次重新加热 淬火的目的 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如刃具、量具、模具等; 提高强韧性,如各种机器零件; 提高耐腐蚀性和耐热性,如不锈钢和耐热钢。 2 淬火温度 淬火温度: 840177。 10 ℃ 依据: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选用 AC3+( 30~ 50℃),这样既保证充分奥氏体化,又保持奥氏体晶粒的细小。 3 保温时间 淬火加热时间包括升温和保温时间两段时间,升温时间包括相变重结晶时间,保温时间实际上只考虑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 化所需要的时间。 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淬火加热时间常用经验公式计算,通过实验最终确定。 常用的经验公式为: τ = a•K•D 式中 τ 加热时间, min; a 加热系数, min/mm; K 装炉修正系数; D 工件有效厚度, mm。 加热系数 a 表示工件单位厚度需 要的加热时间,其大小与工件尺寸、加热介质和钢的化学成分有关,下表是常用钢的加热系数。 18 表 313 常用钢的加热系数 工件材料 工件直径 /mm < 600℃箱式炉中加热 750~850℃盐炉中加热或预热 800~900℃箱式炉或井式炉中加热 1000~1300℃高温盐炉中加热 碳钢 ≤ 50 ~ ~ > 50 ~ ~ 合金钢 ≤ 50 ~ ~ > 50 ~ ~ 高合金钢 ~ ~ ~ 高速钢 ~ ~ ~ ~ 根据设计的 加工中心主轴 ,加热系数 a 的大小取。 装炉量修正系数 K 是考虑装炉的多少 和方式来确定的。 工件在炉内的排布方式直接影响热量传递的通道,轴 在炉中的摆布如下图: 修正系数 K 的值取 所以,淬火加热时间 τ =a•K•D ≈ 同时, 工件在渗碳炉中保温的时间已经足够长无需再 加热很长时间。 所以得到保温时间是。 4 淬火工艺曲线见图 314 图 314 淬火工艺曲线 5 冷却介质 840177。 10℃淬火 温度/℃ 30min 单液油淬 时间 /h 19 LAN15(10 号机械油 )的冷却能力见表 315 表 315 10 号机械油的冷却能力 特性温度 /℃ 特性时间 /s 800~ 400℃冷却 /s 460 依据:该冷却介质冷却能力。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相关推荐
片的编号应与槽的编号有一定对应关系(由第一节距 1y 来考虑)。 第四步,联绕组。 为了便于联接,将元件、槽和换向片按顺序编号。 编号时把元件号码、元件上层边所在槽的号码以及元件上层边相联接的换向片号码编得一样,即 1号元件的上层边放在 1号槽内并与 1 号换向片相联接。 这样当 1号元件的上层 边放在 1号槽(实线)并与 1 号换向片相联后,因为 1y =4,则 1 号元件的下层边应放在第 5
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适时优化调整,与用人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具体见表 1 表 1 培养方案优化调整的流程与措施 序号 流 程 措 施 实施要点 责任人 1 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 1012人,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调整、知识点、实践教学环节的实现、毕业生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座谈讨论。 每年不得少于 1 次 2 定期走访、调研
源。 4 负荷 计算 负荷计算方法 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及二项式等几种。 本设计采用需要系数法确定。 主要计算公式有 : 有功功率 : de 30 K P =P 无功功率 : tg P = Q 3030 � 视在功率 : cos / P =S 30 30 � 计算电流 : c o s 3U√/ P = I N 30m a x 式中 : Pe 用电设备组的总设备容量 (
4 3 温度报警器电路的设计 总电路 框图及原理分析 总电路框图如图 3所示 ,其原理是 将 AD590 暴露在空气中,将会产生相应大小的电流,电流经过一个电阻,在该电阻两端产生电压,进而由一个运放组成的电压跟随器输出。 然而经过绝对温度与电压的转换后还需要变换为摄氏度与电压的关系。 于是在电压跟随器后接求差电路,即减去一个 的电压再放大 10 倍。 利用稳压管和电位器电路来提供所需要的 电压。
共 81 页第 页 18 因重大变故,采购任务取消的。 投标人的报价均超采购预算的,采购人不能支付的。 采购人在收到评标报告后五个工作日 内,依法确认中标供应商;也可以事先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供应商。 中标供应商确定后,中标结果在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公告。 在发布公告的同时,招标采购单位向中标供应商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通知书对采购人和中标供应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