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cs-51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开题报告内容摘要:
提供一个可选方向,拓展就业渠道。 二、研究主要成果 在目前的国内外市场中,主要单片机学习教学电路中,仿真器与开发板是分开的,且仿真器造价高,使用中仿真头易损坏。 开发板种类多, 不系统,应用中两者接合投资太高,学校投入太大。 因仿真器与学习板是分开的,学生学习东西也少,板子做完后,学生只能留有学习板,想在课余再学习,终究因没有仿真器而受限止,实用性小,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熊印国 2020/24 写的《浅谈智能时钟控制系统设计》。 此文献 以 AT89c51 核心,辅以必要的外围电路,设通过 LED 能够比较准确显示时、分。 两个简单的按键实现对时间的调整。 整个电子钟系统能完成时间的显示,调时,定时闹钟,复位等功能。 陈立刚在《科技创新导报》 2020/13 期上发表的题为《一种车用智能电子钟的设计与实 现》的论文。 采用一种具有低功耗的多功能时钟 / 日历芯片 PCF8563 为核心 ,设计出一个带有校时和闹钟功能的车用智能电子钟 ,通过键盘实时调整系统当前时间和设定系统报警时间。 周向红 , 范伟在《企业技术开发》期刊 2020 年 2 期 上发表的题名为《 DS12887 实时时钟芯片及应用研究》的文章。 宋建永在《电脑与电信》 2020/09 期上发表的题为《基于 MCS51与 8279 的智能时控开关设计》的论文。 该文提出了一种智能时控开关的设计方法 , 该智能时控开关利用单片机中的定时器、 IO 接口、中断系统等资源 , 能根据时刻信 息对多路开关进行控制。 经调试运行 , 成功实现此系统通过按键对时钟进行校准 , 并对定时时间进行设置等功能。 此外 , 还可以稍做扩展 , 实现对每路按多个时间顺序设置开关控制和语音提示功能等。 三、发展趋势 现在可以说单片机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世界上各大芯片制造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单片机,从 8 位、 16 位到 32 位,数不胜数,应有尽有,有与主流 C51 系列兼容的,也有不兼容的,但它们各具特色,互成互补,为单片机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天地。 微型单片化现在常规的单片机普遍都是将中央处理器 (CPU)、随机存取数据存储(RAM)、只读程序存储器 (ROM)、并行和串行通信接口,中断系统、定时电路、时钟电路集成在一块单一的芯片上,增强型的单片机集成了如 A/D 转换器、 PMW(脉宽调制电路 )、WDT(看门狗 )、有些单片机将 LCD(液晶 )驱动电路都集成在单一的芯片上,这样单片机包含的单元电路就更多,功能就越强大。 甚至单片机厂商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量身定做,制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单片机芯片。 此外,现在的产品普遍要求体积小、重量轻,这就要求单片机除了功能强和功耗低 外,还要求其体积要小。 现在的许多单片机都具有多种封装形式,其中 SMD(表面封。基于mcs-51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开题报告
相关推荐
一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黑体;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各级标题均要顶格写,单独一行。 系 2020 年 7 月制定 10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写作 要求 总体要求 1 正文中引用的文献与文后的文献列表要完全一致。 文中引用的文献可以在正文后的文献列表中找到;文献列表的文献必须在正文中引用。 2 文献列表中 的文献著录必须准确和完备。 3 文献列表的顺序
对转矩控制要求严格。 采用一台电动机单独驱动,使用一台变频器, 变频器的选择,应以选择变频器的额定电流为基准, 电机的主电路图如图 22所示 [5]。 控制面板 限位开关 PLC 变频器 变频器 M M 升降 小车 变频器 M 大车 M 主令输入 8 1M3 ~变频器L 2L 3变频器 变频器2M3 ~3M3 ~ABC起升小车大车4M3 ~ 图 主电路图 Figure main circuit
频器的使用 V/f 开环控制,但通过光电编码器采集电机的实际转速值。 变频器通过 RS485 口接收 PLC 的“控制字”命令和转速设 定值,或向 PLC 发送“状态字”和转速实际值。 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选择 步进电机 具有 惯量低、定位精度高、无累积误差、控制简单等特点。 步进电机有步距角(涉及到相数)、静转矩、及电流三大要素组成。 一旦三大要素确定, 步进电机的型号便确定下来了。
统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将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形象。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酒店餐饮业在日常点菜管理中仍普遍采用手工操作方式,整体科技含量比较低,随着餐饮业高速发展和酒店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酒店餐饮企业采用连锁经营和集团化运营,手工操作无论是在工作效率、人力成本和决策信息等方面都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整个酒店餐饮业的规模化发展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在欧美发达国家
...................................................................................................................................... 11 3 开发目标 ......................................................
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对 IPv4 网络的投资和维护将持续增加,网络过渡代价将随之增 大。 s和 c 成反比 : 参数 s 由各种过渡技术及过渡技术组合方案在实际部署中的效率所决定 , 效率越高, c越小;反之越大; 随机量 r对 c的影响 : 随机量 r指某种可以刺激 IPv6 部署的应用, r 的值越大, c 的值约小。 我认为,目前网络过渡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寻找这个随机量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