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生产工艺——发酵法内容摘要:

了多变量的先进控制系统,计算机根据发酵液中实际氧含量及菌体生长代谢情况调节通风量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和搅拌电机转速,对改善溶解氧的浓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pH值控制的控制采用了具有多种约束的非 线性 PID 控制方法,以获得优良的控制效果。 温度控制根据发酵进行的时间和工艺要求设计一个最优发酵温度设定函数。 然后通过计算机根据此函数自动控制温度变化。 罐压控制通常控制在 ~ Pa,以防止外界的不洁空气进入造成染菌,罐压过高将增大阻力与能耗。 罐压可以采用单回路 PID 控制。 此外,自动补料及消沫控制程序通过监测过程糖液浓度降低计算初适时补糖的时机。 通常采用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一定量的糖液均匀流加到罐内的批量控制方法。 消沫可以采用带缓冲区的位式控制。 提取过程 提取过程要最大限度的获得发酵液中的谷氨酸,按照等电点分离的原理,可设计温度程序设定控制及pH程序设定控制。 在等电点中和控制过程中,pH控制精度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这是由于中和过程开始时系统具有较大的灵敏度,使得初始加酸量难以控制适当,pH值极易出现超调,进而引起中和初期pH值的大幅度波动。 而在中和后期,随着pH值的降低,系统反应灵敏度减弱,若控制器仍按原来的规律和强度调节,达到中和终点的时间就会延长,因此,有必要引入控制器参数的自调整或非线性控制策略。 在中和过程中,温度和pH值必须同时按设定的参考轨迹同步变 化,对温度和pH的变化速率也有严格的要求,pH与温度两个控制回路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在二次中和过程中,要将pH值从3 .2 调整到 ,随着中和点的接近,系统静态放大系数逐渐增大,导致系统稳定性下降。 因此,二次中和过程与等电点中和具有相反的控制特性,这一工序必须设计两套不同的中和控制系统,以保证生产的需要。 精制过程控制 味精结晶过程要经过形成过饱和溶液、晶核形成及晶体成长 3 个阶段。 结晶的生长通常需要投入一定的晶核,这样可以使晶体生长速度加快。 这时必须严格控制结晶罐内的过饱和度,使之在增加晶种后,不 产生新晶核,也不溶化晶种,即令结晶操作工作在介稳区,有利于晶核的稳定增长。 结晶操作的原则是要争取最大的结晶速度与收率,并获得均匀整齐的晶型。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可通过自动化对真空度控制、料液浓度 (过饱和度 )、结晶罐的温度控制及液位等加以控制。 讨论 随着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自动化的加入,让工业生产在效益大大提高的同时改善生产环境,减少人员的工作强度。 当然,对于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内一些味精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来说,实行大规模自动化无论在资金上还是人员 上在短期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笔者认为,在生产流程的主要阶段实行自动化控制还是具有可行性的。 参考文献 1.于信令主编 .味精工业手册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5 2.姜长洪等 .谷氨酸发酵过程先进控制,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 2020:31(2) 2830 3.姜楠,姜长洪 . 味精生产全过程自动控制,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29(9)9194 4. 王尚健,以淀粉料原料添加青霉素流加糖工艺是我国味精生产发展的方向,杭州食品科技 1999(3) 2628 5. 张宁 .味精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探讨,闽西科技 1994(1)2425 6. 李继泽 .发酵培养基连续灭菌工艺的改进,发酵科技通讯 1992:21(4)2224 类别:默认分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