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内容摘要:

气味,沸点 11 0C,凝固点 59 0C,极不稳定,不易储存,使用时必须临用现配。 二氧化氯易溶于 水,溶解度约为氯的 5 倍。 其氯是以正 4价的形式存在,活性为氯的 2. 5 倍。 可以有效的氧化医院污水中的某此化学物质,如酚、氰、硫及其产生的臭味。 生产二氧化氯的设备叫二氧化氯发生器。 常见的制备二氧化氯的设备是二氧化氯协同消毒剂发生器,具有渗透性隔膜的电解槽专用直流电源和吸收管路等 3 部分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 :在电解槽中电解 NaCl 溶液产生以 ClO2为主的 CO2 、 Cl H2O、 O2:等多种强氧化剂等气体,通过吸收管路输入待处理的水中,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5) 氯片消毒法 氯片消毒是利用氯片中含有的 有机氯 成 分根据污水流量变化而适量溶出,在污水中基本保持稳定的余氯量而达到定比投氯和消毒的作用。 氯片的主要原料是漂白粉 [ Ca (0C1) 2 ],同一定比例的填充剂用压片机压制而成。 有效氯含量在 65%左右。 氯片消毒法的基本流程是:医院污水→化粪池或沉淀池→消毒井 (加入消毒片 ) →接触池→城市下水管道。 消毒方法的确定 消毒药剂消杀力的比较,常用的消毒药剂都具有杀菌能力,经过实践证明,臭氧是极好的消毒剂。 它对大肠埃希菌、肠道病菌、结核杆菌、芽饱和蠕虫卵都有很好的消杀能力。 因为臭氧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 细胞质、酶系统和核酸,导致菌体迅速被破坏死亡。 同时还能氧化亚硝酸盐,分解有机污物、降低污水中的甘浮固体和色度,提高净化度。 液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氯片,这 4 种消毒药品都是以氯为基本元素的单体或化学衍生物,可称为氯系列消毒剂。 它的作用取决于氯化物中的氯离子,学术界称它为“有效氯”。 经分析研究发现,氯气中有效氯含量为 100,次氯酸钠为 ,氯片为 ,二 氧化氯为。 通过研究也证明了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最好,是首选的消毒药品,其特点是投药时间短,杀菌效率高,是广谱消毒杀菌剂。 在水中稳定性强,作 用时间长,不受水中 pH的影响,不生成致癌物质。 氯系列消毒剂按消毒效果排序为 :二氧化氯 氯气 氯片 次氯酸钠。 液氯具有持续消毒作用、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投量准确、药剂易得、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不需庞大的设备等特点,故选此消毒工艺。 表 22 常用消毒方法比较 优点 缺点 消毒效果 氯 (Cl2) 具有持续消毒作用;工艺简单;操作简单,投量准确 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 (THMs) ;处理 水有氯或氯酚味;氯气腐蚀性强;运行管理有一定 的危险性 能有效杀菌;但 杀灭病毒效果较 差 次氯酸钠 ( NaOCl) 无毒;运行、管理无危险性 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 (THMs) ;使水 的 pH 值升高 与 Cl2 杀菌效果相同 二氧化氯 ( C102) 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不产生有机氯化物 (THMs)。 投放简单方便;不受 pH 影响 C102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只能就地生产,就 地使用;制取设备复杂;操作管理要求高 较 Cl2杀菌效果好 臭氧 ( O3) 有强氧化能力,接触时问短;不产生有机氯化物;不 受 pH 影响;能增加水中溶解氧 臭氧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 复杂;制取臭氧 的产率低;电能消耗大;基建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 杀菌和杀灭病毒 的效果均很好 紫外线 无有害的残余物质;无臭味;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 化;运行管理和维修费用低 电耗大;紫外灯管、石英套管需定期更换;对处理 水的水质要求较高;无后续杀菌作用 效果好;但对悬浮 物浓度有要求 医院污泥处理 污泥处理以污泥脱水和污泥消毒为主。 一般投加石灰或漂白粉作为消毒剂在污泥消毒池内进行消毒。 若污泥量很小,则消毒污泥可排入化粪池进行贮存。 污泥量大,则消毒污泥需经脱水后封装外运,作为危 险废物进行焚烧处理。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危险废物分类,该污泥属于危险废物的范畴,必须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进行集中 (焚烧 )处置。 污水处理站位置的选择 (1) 处理站位置应尽量设在主建筑、居民区,夏季风向频率最小的上风侧,并设置一定距离的绿化防护带。 (2) 医院排水系统设计应尽量按地形的自然坡度走向,污水站设于排水总管末端,出水管与市政管道靠近,管理方便。 (3) 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污水管埋设深度;尽量采用重力自排污水处理消毒系统,以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4) 处理池不宜设在主建筑地下室内,尽量 远理建筑物,当地方狭小时,采用全地下式(地埋失)一体化处理设备,可不占用地上空间。 工艺构筑物及设备 医院 污水处理站的主要构筑物由格栅、调节池、 SBR 工艺池、贮泥池、混合池、加氯间、库房及检修房组成。 其具体布置见后平面布置图。 医院污水处理站的主要设备有潜污泵、滗水器、各类型阀门、钢管、曝气盘等。 具体型号和尺寸等见各构筑物 CAD 图。 第三章 医院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 格栅设计计算 设计概述 1. 一般规定 格栅系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制成,安装在污水渠道上、泵房集水井的进 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流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纤维、碎皮、毛发、国皮、蔬菜、塑料制品等。 一般情况下,分粗细两道格栅,粗格栅的作用是拦截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以便保护水泵;细格栅的作用是拦截粗格栅未截流的悬浮物或漂浮物。 2.设计参数 (1) 水泵前格栅栅条间隙,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2) 污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人工清除 25~ 40mm; ② 机械清除 16~ 25mm; ③ 最大间隙 40mm; (3) 栅渣量与各地区的特点、格栅的间隙大小、污水流量及排水管 道系统等因素。 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采用: ① 格栅间隙 16~ 25mm 时, ~ 栅渣 /103m3污水 ② 格栅间隙 30~ 50mm 时, ~ 栅渣 /103m3污水 (4) 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 ),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 (5) 机械格栅不少于 2台,如为一台时,应设人工清理格栅备用。 (6) 过栅流速一般采用 ~。 (7) 格栅前渠道内的水流速一般采用 ~。 (8) 格栅倾角一般采用 450~ 750。 (9)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粗格栅一般为 ,细格栅一般为 ~。 (10)格栅间必须设置工作台,台面应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 工作台上应有安全和冲洗设施。 (11)格栅间工作台两侧过道宽度不应小于。 工作台正面过道宽度,采用人工清除时不应小于 ,采用机械清除时不应小于。 (12)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内,或采取其他保护设备的措施。 (13)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14)在北方地区格栅的设施应考虑防止栅渣结冰的措施。 (15)格栅间内应 安设吊运设备,以进行格栅及其他设备的检修,栅渣的日常清除。 设计计算 以下计算参考图 31 1.格栅宽度与长度 采用人工清除格栅,其长度为( 1500~ 2020mm)取 ;其宽度为( 700~ 1000mm)取1m。 栅条间隙 b=,参考上面的设计参数。 因为栅槽的宽度为: B=S (n1)+b n+; (栅槽宽度一般比格栅宽度宽 ~ ,取 ) 所以,其栅条总数为 30( )BSnSb 条 2.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h1 (1)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L1 设进水的渠宽 B1=(取 V=, Q=200t/d 而后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P962,选定管道的直径为 80mm); 其渐宽部分的展开角度取 a1=20o。 则 111()2 tan1 0 .0 82 0 .3 6 41 .2 6 4 ( )BBLm (2)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出的渐窄部分长度 L2 L2=L1/2=( m) (3)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h1. 104 234 23si n2 si n 60 3 2 ( )h h kVSkbgm         式中 h1—— 设计水头损失, m; ho—— 计算水头损失, m; g—— 重力 加速度, m/s2; 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使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 3; ξ —— 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可按手册提供的计算公式和相关系数计算;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 223。 =。 ① 栅后槽总高度 H,设栅前渠道超高 h2=; H=h+h1+h2=++ =( m) ② 栅槽总长度 L,格栅倾角一般采用 45o∼75o。 L=L1+L2+++H/tana =+++=( m) 计算参考图如下: 格栅设计计算示意图 ( 单位 mm)h2h1ahHH1h格栅设计计算示意图 ( 单位 mm)a2a1B1H/ t a n aL21 0 0 05 0 0L1B1B 调节池设计计算 设计概述 医院 污水在一天 24h 排出的水质是波动变化的。 这样对污水厂的处理设备,特别是生物处理设备或生化反应系统处理功能前设置均化调节池,以均和水质、存赢补缺。 就城市污水而言,水质的变化相对比较小,水量的波动相对较大。 1. 调节池类型 调节池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的最佳位置,应依每个处理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 某些情况下,调节池可设于一级处理之后、生物处理之 前,这样可减少调节池中的浮渣和污泥。 如把调节池设于初沉池之前,设计中则应考虑足够的混合设备,以防止固体沉淀和厌氧状态的出现。 调节池的设置位置,分在线和离线两种情况如图 32 所示。 在线调节流程的全部流量均通过调节池,对污水的流量可进行大幅度调节。 离线调节流程只有超过日平均流量的那一部分流量才进入调节池,对污水流量的变化仅起微小的缓冲作用。 根据污水厂进水量的变幅和污水厂的处理工艺,通常水量调节池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进水量是变化的,处理系统是连续运行的(指进入处理系统的污水量);其二,进水量是均匀的,处理系 统是阶段性运行的(如单组的 SBR 反应池)。 2. 设计要点 (1) 水量调节池实际是一座变水位的贮水池,进水一般为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 池中最高水位不高于进水管的设计高度,水深一般为 2m 左右,最低水位为死水位。 (2)调节池的形状宜为方形或圆形,以利于形成完全混合状态。 长形池宜设多个进口和出口。 (3) 调节池中应设冲洗装置、溢流装置、排除漂流物和泡沫装置,以及洒水消泡装置。 (4) 为使在线调节池运行良好,宜设混合和曝气装置。 混合所需功率为 ~。 所需曝气量约为 ~ /( min m2池表面积)。 (5) 调节池出口宜设测流装置,以监控所调节的流量。 图 32 采用调节池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1— 原水; 2— 格栅; 3— 沉砂池; 4— 调节池; 5— 提升泵房流量控制; 6— 一 级,二级处理; 7— 出水; 8— 溢流井 调节池的容积设计计算 已知条件: Q=200t/d K(小时变化系数 )=; 则,其 Qmax=200 =460t/d=460/24=采用 SBR 工艺的 进水时间经过计算为 8 小时, 所以调节池的理论体积为 V 理论 =Qmax 8=; 调节池的尺寸 实际的调节池容积 V 实际 = =184m3 因为设计中采用的调节池容积,一般宜考虑增加理论调节容积的 10%∼ 20%,本例取 12%。 设调节池的有效水深为 ,采用方形池设计,则池长( B)与池宽( L)相等,所以,其表面积 A=184/2=92( m2)。 92 ( )B L m  。 则其峰值水位为 h=V 理论 /A=( m) 在池底 设集水坑以去处长期累积的污泥,水池底以 i= 的坡度向集水坑。 设备选型 Q T Q T Q T Q T 2 3 4 5 6 2 3 8 6 4 5 1 7 1 7 (a) 在线调节 (b) 离线调节 调节池集水坑内设 2 台自动搅匀潜污泵,一用一备。 水泵的基本参数为:水泵流量 Q=40m3/h,扬程 H=15m,配电机功率 N=3kw。 型号为 QX40*153。 SBR 池设计计算 设计概述 1. 处理原理及工艺特征 SBR 法是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的最初模式。 由于进、出水切换复杂,变水位出水、供气系统易堵塞及设备等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 当今,随着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及相关设备的发展和使 用, SBR 法在城市污水和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