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收放机架安装支架冲压工艺及模具-说明书内容摘要:
= 176904 N 冲孔力 F 冲 = K L2tτ = 38 360 = 26676 N 卸料力的计算 F 卸 = K 卸 F 落 „„„„„„„„„„„„„„ ( 32) 查表 2— 2[4] 得 K卸 = ,带入公式( 32)有, F 卸 = K 卸 F 落 = 176904 = N 推件力的计算 F 推 = n K 推 F 冲 „„„„„„„„„„„„ ( 33) 查表 2— 2[4] 得 K 推 = , 根据表 2— 38[5] 取凹模刃口高度 h = 8 mm , 故在凹模刃口内可以同时存放的冲孔废料的个数 n = h/t = 8/ = 5 个 将 K 推 = 、 n = 5 、 F 冲 = 26676 N 带入公式( 33)有, F 推 = n K 推 F 冲 = 5 26676 = N 总的冲裁力的计算 本设计中的落料 — 冲孔复合模采取倒装的形式,并且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的方式,故总的冲裁力的计算公式为: F 总 = F 落 + F 冲 + F 卸 + F 推 „„„„„„„ ( 34) 将 F 落 = 176904 N 、 F 冲 = 26676 N 、 F 推 = N 、 F 卸 = 带入公式( 34)有 F 总 = 176904 + 26676 + + = N = 凸、凹模设计原则 冲裁件的尺寸精度主要决定于模具刃口的尺寸精度,合理的间隙数值也必须依靠模具刃口尺寸来保证。 因此,正确确定模具刃口尺寸及其公差,是设计冲裁模的主要任务之一。 确定凸、凹模刃口尺寸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落料模先确定凹模刃口尺寸,其标称尺寸应取接近或等于制件的最小极限尺寸;而冲孔模先确定凸模 刃口尺寸,使其标称尺寸接近或等于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选取模具刃口制造公差时,一般冲模精度较工件精度高 2~ 3 级。 本设计中的零件未标注公差,而且属于非圆形件,按国家标准非配合尺寸的 IT14 级精度来处理,工件尺寸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为单向公差。 冲孔凸凹模的设计 冲孔模刃口尺寸公差及凸、凹模间隙 凸凹模间隙值的大小对冲裁件质量、模具寿命和冲裁力的影响很大,它也是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艺参数。 查表 2— 5[1] 得凸、凹模双面间隙为: Zmin~ Zmax = ~ 查表 2— 10[1] 得凸模偏差δ p= ,凹模偏差δ d = Zmax – Zmin = (– ) mm = mm 而δ p +δ d = (+ ) mm = mm 满足凸、凹模分开加工的要求: δ p +δ d ≤ Zmax – Zmin 故冲孔的凸模与凹模可以采取分开加工的方法,即凸模与凹模分别按图样加工至尺寸。 这种凸凹模分开加工的方法可以使凸、凹模自身具有互换性,便于模具成批制造。 冲孔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计算 根据凸、凹模的设计原则,设计冲孔模时先确定凸 模刃口尺寸。 凸模直径计算公式为: dp = (d + xΔ ) 0p„„„„„„„„ ( 35) 凹模直径计算公式为: dd = (d + xΔ + Zmin ) d0 „„„„„„ ( 36) 式中 d —— 冲孔件标称尺寸 ( mm) Δ —— 工件制造公差 ( mm) x—— 系数 查表 10— 11[5]得Δ = ( 按 GB1800— 79IT14 级计算 ) 将 d = 6mm , Δ = , x = ,δ p= 带入 公式( 35)有冲孔凸模直径: dp = (d + xΔ ) 0p =( 6 + ) mm = mm 将 d = 6mm , Δ = , x = ,δ d = 带入 公式( 36)有凹模直径: dd = (d + xΔ + Zmin ) d0 =( 6 + + ) mm = mm 冲孔凸、凹模型式 取冲孔凸模长度 L = 38 mm,凹模刃口采取表 2— 38[5] 中第 2 种型式,取刃口高 度 h = 8 mm,凸模和凹模的具体形状和尺寸见零件图。 冲孔凸模强度校核 ( 1) 压应力校核 dmin ≥ 4tτ /[σ ] „„„„„„„„ ( 37) 式中 dmin—— 冲孔凸模最小直径 (mm) t —— 料厚 ( mm) τ —— 板料抗剪强度 ( Mpa) [σ ]—— 凸模材料的许用压应力 ( Mpa) 凸模材料采用碳素工具钢 T10A,其许用压应力 [σ ]=1000Mpa 将 t = 、τ = 360 Mpa 、 [σ ]=1000Mpa 带入公式( 37)有, dmin ≥ 4tτ /[σ ] = 4 360/1000 = 而 dmin = 6mm 故设计满足要求。 ( 2)弯曲应力校核 Lmax≤ 90Fd2 „„„„„„„„ ( 38) 其中 Lmax —— 允许的凸模最大自由长度( mm) d —— 凸模的最小直径 ( mm) F —— 冲裁力( N) 将 d = 6 mm 、 F = 13338 N 带入公式( 38)中有, Lmax ≤ 90Fd2 = 901333862 = 28 mm 而 Lmax = mm ≤ 28mm 也满足要求,故冲孔凸模设计合理。 落料凸、凹模设计 落料模刃口尺寸公差及凸、凹模间隙 模磨损后尺寸变大( A 类尺寸)、变小( B类尺寸)、不变( C 类尺寸)的规律分为三种。 查表 2— 32[5]得到凹模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公式: 若工件尺寸为 A0 ,则凹模尺寸为 A 凹 =( A - xΔ) 凹0 „„„„„„„ ( 39) 若工件尺寸为 B0 ,则凹模尺寸为 B 凹 =( B + xΔ) 0凹 „„„„„„„ ( 310) 若工件尺寸为 C177。 Δ ` ,则凹模尺寸为 C 凹 = C 177。 δ 凹 „„„„„„„„„„ ( 311) 式中 A 凹 、 B 凹 、 C 凹 —— 凹模刃口尺寸 ( mm) A 、 B 、 C —— 工件基本尺寸 ( mm) x —— 磨损系数 Δ —— 工件公差 ( mm) δ 凹 —— 凹模制造公差( mm) ,一般取δ 凹 =Δ /4 Δ ` —— 工件的对称偏差 ( mm) 根据零件形状,如图( 31)所示,凹模磨损后其尺寸变化有三种情况。 图 31 凸凹模刃口尺寸 第一类:凹模磨损后尺寸变大的是图 31 中的 A1( 61mm)、 A2 (64mm) 、和 A3( ) 三个尺寸。 查表 2— 30[5]得 x1 = x2 = x3 = ,查表 2— 34[5]得Δ 1 = Δ 2 = , Δ 3 = mm。 将 A1 = 61mm , A2 = 64mm , A3 = , x1 = x2 = x3 = , Δ 1 = Δ 2 = ,Δ 3 = mm 带入公式( 39) 有 A1 凹 =( A1 – x1Δ 1) 凹0 =( 61 – ) 4/ = mm A2 凹 =( A 2 – x2Δ 2) 凹0 =( 64 – )) 4 / = mm A3凹 =( A 3– x3Δ 3) 凹0 =( – ) 4/ = mm 第二类:凹模磨损后尺寸变小的是图 31 中的 B( 18mm) 查表 2— 30[5] 得 x = ,查表 2— 34[3] 得Δ = 将 B = 18mm , x = , Δ = 带入公式( 310) 有 B 凹 =( B + xΔ) 0凹 =( 18+ ) 0 4/52..0 = mm 第三类:凹模磨损后尺寸不变的是图 31 中的 C1( 2mm) C2( 4mm) 查表 2— 34[5] 得Δ 1= , Δ 2= 带入公式( 311) 有 C1 凹 = C1177。 δ 凹 =2177。 =2177。 C2凹 = C2177。 δ 凹 =4177。 =4177。 落料凸模刃口尺寸按照凹模刃口尺寸配制,保证凸、凹模双面间隙为:。冲压模具-收放机架安装支架冲压工艺及模具-说明书
相关推荐
5mmHg。 (二 )评价方法 推荐同时采用肱动脉血压和 24 小时动态血压评定降压疗效,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评价早期肾功能损害情况。 1.肱动脉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根据偶测 SBP 平均值下降 10mHg 以上作为疗效判定,分别计算治疗有效率和血压达标率。 治疗有效: SBP 下降 10 mmHg;降压达标:SBP140mmHg,且 PP~60mmHg,同时舒张压适度下降 (不低于 60
评价法”。 具体评标办法见“附件 4”。 评标方法 (见 《 范本 》 上册第 24页 ) 本项目采用综合评估法,即对通过资格审查、初步评审、详细评审后评标价得分前 5名的投标文件 ,按其投标价得分和信誉得分之和(保留两位小数)作为综合评分值,按综合评分值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值相同 ,评标价低者优先)依次推荐前 3名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 授予合同 (见 《 范本 》 上册第 26页 )
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喷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是在原有结构上喷涂一层高品质的混凝土,以恢复对钢筋的保护,提高已剥离或变质的混凝土强度,提供美观表面的功能,是目前常用的维修加固方法。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 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含量。 级配碎石或砾石中的细集料可使用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 天然砾石或粗砂作为细集料时,其颗粒尺寸应满足工程需要,且级配稳定,超尺 寸颗粒含量超过本细则或实际工程的规定时应筛除。 材料分档与掺配 材料分档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材料分档要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层位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极重、特重交通重、中、轻交通 基层 ~5 ~4 二 d 或 439。 底基层 ~4 ~3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