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20xx新)内容摘要:

含量。 级配碎石或砾石中的细集料可使用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 天然砾石或粗砂作为细集料时,其颗粒尺寸应满足工程需要,且级配稳定,超尺 寸颗粒含量超过本细则或实际工程的规定时应筛除。 材料分档与掺配 材料分档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材料分档要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层位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极重、特重交通重、中、轻交通 基层 ~5 ~4 二 d 或 439。 底基层 ~4 ~3 或 439。 二, 3 注,对一般工程可选择不少于 3 档备料,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且强度要求较高时,为了保证级配的稳定,宜 选择不少于 4 档备料。 公称最大粒径为 19mm 、 和 3 1. 5mm 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或砾石的 备料规格宜符合表 的规定。 一 9 一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20) 表 不同粒径混合料的备料规格 公称最大粒径 (mm) 类型一档二档三档四档五档六档 三档备料 XG3 Gll G8 四档备料 I XG2 XGl G11 G8 四档备料 H XG3 Gll G9 G5 19 四档备料 ill39。 XG3 (1 ) XG3(2) Gll G8 五档备料 I XG2 XGl Gll G9 G5 五档备料 II XG3 (1 ) XG3(2) Gll G9 G5 四档备料 XG3 Gll G8 G3 五档备料 I XG3 Gll G9 G5 G3 五档备料 E XG2 XGl Gll G8 G3 五梢备料 ill 39。 XG3 (1 ) XG3(2) Gll G8 G3 六档备料 I XC2 XG l Gll G9 G5 G3 六档备料 II 223。 XC3 (1 ) XG3( 2) Gll G9 G5 G3 四档备料 XG3 GII G8 G2 五档备料 I XG3 Gl l G9 G5 G2 五档备料 E XG3 Gll G9 G4 G2 31. 5 五档备料皿 a XG3(1 ) XG3(2) Gll G8 G2 六档备料 I XG2 XGl Gll G9 G5 G2 六档备料 II39。 XC3( 1) XG3(2) Gll G9 G5 G2 注 a 表中 XG3 (1 )和 XG3(2) 为两种不同级配规律的 o 5mm 的细集料。 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碎石或砾石,应由不少于 4 种规 格的材料掺配而成。 天然材料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时应筛分成表 中规定的规 格,并按表 中的备料规格进行掺配。 天然材料的规格不满足设计级配的要求时,可 掺配一定比例的碎石或轧碎砾石。 级配碎石或砾石类材料中宜掺加石屑、粗砂等材料。 级配碎石或砾石细集料的塑性指数应不大于 12。 不满足要求时,可加石灰、无 塑性的砂或石屑掺配处理。 一 10 一 混合料组成设计 4 混合料组成设计 一般规定 混合料组成设计应按设计要求,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混合料类型和配合比。 4. 1. 2 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形式、材料类型等因素确定材料技术 要求。 4. 1. 3 元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 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条文说明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流程见图 41。 原材料检验 ζ工 结合料检验 被稳定材料检验 其他材料检验 ζ J_ 图 4 1 元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设计流程 施工参数确定 ζ工 确定结合料剂量 确定合理含水率 确定最大干密度 4. 1. 4 原材料检验应包括结合料、被稳定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的试验。 所有检测指标 均应满足相关设计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要求。 一 11 一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20) 目标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 1 选择级配范围。 2 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 3 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4. 1. 6 生产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 1 确定料仓供料比例。 2 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 3 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 4 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4. 1. 7 施工参数确定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 1 确定施工中结合料的剂量。 2 确定施工合理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 3 验证混合料强度技术指标。 4. 1. 8 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指标时宜采用重型击实方法,也可采用振 动压实方法。 条文说明 振动压实试验方法是指按现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 中 T 0842 规定的,遵循压实功等效原则的试验方法。 . 9 应根据当地材料的特点和混合料设计要求通过配合比设计选择最优 的工程 级配。 4. 1. 10 用于基层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满足要求时尚宜检验其抗冲刷和抗裂 性能。 条文说明 强度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重要的技术指标,但并不意味着强度满足要求就可以用 于基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材料,如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石屑,强度可以满足技术要 求,但是抗冲刷性和抗裂性不足,并不适用于基层。 4. 1. 11 在施工过程中,材料品质或规格发生变化、结合料品种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 行材料组成设计。 一 12 一 混合料组成设计 强度要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应满足本细则规定的强度要求。 应采用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元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 指标。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验证所用材料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 90d 或 180d 龄期弯拉强度的关系。 . 4 水泥稳定材料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 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水泥稳定材料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MPa) 结构层公路等级极重、特重交通重交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5. 07 . 0 . 0 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3. 2. 5 底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2. 5 注 : ,推荐取上限强度标准。 2. 表中强度标准指的是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本节以下各表同。 碾压贫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低于 7MPa ,且宜不高于 lOMPa。 2 水泥剂量宜不大于 13%。 中、轻交通 2. 04. 0 1. 3 需要提高材料强度时,应优化混合料级配,并验证混合料收缩性能、弯拉强度和模 量等指标。 条文说明 碾压贪混凝土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下限为 7MPa ,这正好与水泥稳定材料 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 7MPa 的上限相衔接。 这个界限是一个经验的指标,为了便于 工程应用而设定的一个参数。 一般情况下,水泥剂量大于 13% 时,其强度水平仍不能满足要求,说明这种材料不适 合生产碾压贫混凝土,继续增加水泥剂量,其经济性不佳。 女口需进一步增加水泥剂量、提 高强度,按条文第 3 款要求,首先优化混合料级配,然后全面验证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另外,碾压贫混凝土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尺寸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材料相同, 均为 1: 1 的圆柱形试件,其目的是为了使于工地试验室的操作。 一 13 一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20)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 应符合表 的规 定,其他工业废渣稳定材料宜参照此标准。 表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 (MPa) 结构层公路等级极重、特重交通重交通中、轻交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1. 1 二三 1. 0 二, 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 . 主 O. 7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 二, 0 . 7。 . 底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0. 7。 .0. 6。 . 注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强度不满足表 的要求时,可外加混合料质量 1% 2% 的水泥。 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 应符合表 的 规定。 表 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Rd(MPa) 结构层公路等级极重、特重交通重交通中、轻交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3. 5 4. 5 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2. 0 3. 0 1. 5 2. 5 底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l. 5 2 . 5 l. 0 2. 0 . 8 石灰稳定材料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 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 8 石灰稳定材料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 (MPa) 结构层 |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基层 底基层。 .。 . 0. 7b 注 :石灰土强度达不到表 规定的抗压强度标准时,可添加部分水泥,或改用另一种土。 塑性指数过小的土, 不宜用石灰稳定,直改用水泥稳定。 a 在低塑性材 料 (塑性指数小于 7) 地区,石灰稳定砾石土和碎石土的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 (100g 平衡锥测液限 )。 b 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 7 的封性士,且低限值宜仅用于二级以下公路。 高限用于塑性指数大于 7 的黠性土。 水泥稳定类材料强度要求较高时,宜采取控制原材料技术指标和优化级配设计 等措施,不宜单纯通过增加水泥剂量来提高材料强度。 条文说明 影响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的因素较多,不仅仅是水泥剂量的多少。 试验表明,对 相同级配、相同水泥品种和剂量,采用反击破碎的碎石和一般破碎的碎 石,两种混合料的 强度可能会相差 20% 30%。 一 14 一 混合料组成设计 石灰稳定砾石士或碎石土材料可仅对其中公称最大粒径小于4. 75mm 的石灰 土进行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验证,且元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 强度试验及计算 强度试验时,应按现场压实度标准采用静压法成型试件。 条文说明 材料的压实方法和压实度水平对混合料试验强度的大小有显著影响,有必要规范这 些条件。 在强度试验的试件成型时,按现场压实度标准折算混合料的干密度,并计算强度 试验的混合 料质量,而不是直接采用击实试验确定的混合料最大干密度。 在压实度、含水率、密度都一样的条件下,采用静压法和振动法或旋转压实法成型的 试件体积指标理论上应该一致,但是由于成型方法变化导致材料颗粒排列规律差异,会对 材料的强度水平产生影响。 为保证材料强度水平坪价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本细则仍采用 静压法成型。 这也便于大多数工地试验室的操作。 强度试验试件的径高比应为 1: 1。 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材料的试件直径应为 100mm ,元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材料的试件直径应为 150mm。 条文说明 包括各类水泥稳定材料在内的各种路面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大小都存在尺寸效 应,也就是相同的材料,不同的试件尺寸,其测定的强度水平是不同的。 因此,在此规范试 件的尺寸要求。 强度试验时,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符合表 的规定。 试验结果的变 异系数大于表中规定值时,应重做试验或增加试件数量。 表 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 材料类型 10% 细粒材料 a 6 中粒材料 b 6 粗粒材料 c 注 .公称最大粒径小子 16mm 的材料。 b 公称最大粒径不小于 16mm ,且小于 的材料。 c 公称最大粒径不小于 的材料。 ← 15 一 变异系数要求 10% 15% 9 9 9 15% 20% 13 13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20) 条文说明 表 中的最少试件数量是采用容许误差 10% 和 90% 概率得出的。 根据试验结果,应按式 () 计算强度代表值网。 R~ = R.(l ZαCv) () 式中 :Zα一一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α而变的系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应取保证率 95% ,即 Zα = 1. 645。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应取保证率90% ,即 Zα= 1. 282。 R 一组试验的强度平均值。 Cv 一一一组试验的强度变异系数。 强度数据处理时,宜按 3 倍标准差的标准剔除异常数值,且同一组试验样本异 常值剔除应不多于 2 个。 强度代表值 R~ 应不小于强度标准值凡,见式 ()。 当叫 Rd 时,应重新 进行配合比试验。 R~ ~ Rd () 条文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