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内容摘要:

价方法》 JB/T80971999 中的 C 级要求。 二次供水设施中的水泵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低噪声、节能、维修方便; 2 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时,水泵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 3 用水量变化较大的用户,宜采用多台水泵组合供水; 4 应设置备用水泵,备用泵的供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 电 机额定功率在 11kW 以下的水泵,宜采用成套水泵机组。 水泵机组应采取减振措施。 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装设压力表、止回阀和阀门,必要时应设置水锤消除装置。 每台水泵宜设置单独的吸水管。 水泵吸水口处变径宜采用偏心管件,水泵出水口处变径应采用同心管件。 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当因条件所限不能自灌吸水时应采取可靠的引水措施。 管道与附件 二次供水给水管道及附件应采用耐腐蚀、寿命长、水头损失小、安装方便、便于维护、卫生环保的材质,并应 符合相应的压力等级。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管道、附件及连接方式应根据不同管材,按相应技术要求确定。 二次供水管道应有标识,标识宜为蓝色。 严禁二次供水管道与非饮用水管道连接。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二次供水管道应采取隔热或防冻措施,室外明设的非金属管道应防止曝晒和紫外线的侵害。 应根据管径、承受压力及安装环境等条件,采用水力条件好、关闭灵活、耐腐蚀、寿命长的阀门。 阀门应设置在易操作和方便检修的位置。 室 外阀门宜设置在阀门井内或采用阀门套筒。 二次供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 1 环状管段分段处; 2 从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始端; 3 水表前、后处; 4 自动排气阀、泄压阀、压力表等附件前端,减压阀与倒流防止器前、后端。 当二次供水管道的压力高于配水点允许的最高使用压力时,应设置减压装置。 二次供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自动排气装置: 1 间歇式使用的给水管网的末端和最高点; 2 管网有明显起伏管段的峰点; 3 采用补气式气压给水设备供水的配水管网 最高点; 4 减压阀出口端管道上升坡度的最高点和设有减压阀的供水系统立管顶端。 浮球阀的浮球、连接杆应采用耐腐蚀材质。 倒流防止器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的规定,宜选用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供水管道的过滤器滤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滤网目数应为 20 目~40 目,下列部位应设置供水管道过滤器: 1 减压阀、自动水位控制阀等阀件前; 2 叠压供水设备的进水管处。 减压阀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的规定。 消毒设备 二次供水设施的水池(箱)应设置消毒设备。 消毒设备可选择臭氧发生器、紫外线消毒器和水箱自洁消毒器等,其设计、安装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臭氧发生器应设置尾气消除装置。 紫外线消毒器应具备对紫外线照射强度的在线检测,并宜有自动清洗功能。 水箱自洁消毒器宜外置。 7 泵 房 室外设置的泵房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泵站设计规范》 GB/T50265的有关规定。 居住建筑的泵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毗邻起居室或卧室。 宜设置在居住建筑之外或居住建筑的地下二层,当居住建筑首层为公建时,可设置在地下一层。 2 泵房应独立设置,泵房出入口应从公共通道直接进入。 3 泵房应有可贸易结算的独立用电计量装置。 4 泵房应安装防火防盗门,其尺寸应满足搬运最大设备的需要,窗户及通风孔应设防护格栅式网罩。 泵房应采取减振防噪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 的规定。 泵房环境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118 的要求。 泵房内电控系统宜与水泵机组、水箱、管道等输配水设备隔离设置,并应采取防水、防潮和消防措施。 泵房的内墙、地面应选用符合环保要求、易清洁的材料铺砌或涂覆。 泵房应设置排水设施,泵房内地面应有不小于 的坡度坡向排水设施。 泵房应设置通风装置,保证房间内通风良好。 水泵基础高出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 水泵机组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的规定,当电机额定功率小于 11kW 或水泵吸水口直径小于 65mm 时,多台水泵可设在同一基础上;基础周围应有宽度大于 的通道;不留通道的机组的突出部分与墙壁间的净距或相邻两台机组突出部分的净距应大于。 泵房内应有设备维修的场地,宜有设备备件储存的空间。 泵房宜采用远程监控系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