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考试(网络)培训 完成 20 人次行业、企业计算机应用培训 完成 60 人次行业、企业计算机应用培训 4 教学资源共享 完成主干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 优化主干课程教学资源 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准备工作 完成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 3. 建设措施 ( 1)深化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在指导学生实习、顶岗实习、教师科研、技术合作与推广、就业等方面全面合作。 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长株潭地区企业和铁路行业为依托,建立运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行实习企业协议制度,通过协议保证工学结合的顺利开展,保证大部分的学生能在专业对口的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 2)完 善和创新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模式,运用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制定管理规定、运行办法和考核办法,将企业文化引入实训教学过程中。 ( 3)开发实训室的实习质量目标文件、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记录文件、项目 任务 单、项目卡、实习标准,开发满足高素质、高技能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训教材、实训指导手册,建立与完善技能试题库和实训考核标准等。 ( 4)开展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建成保障工学结合要求的实训基地配套管理体系,在实验实训室建设过程中突出多元互动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充分准备实物、模型、声像多媒体等教学 资源,形成适应计算机网络专业特点的长效运行机制。 ( 5)加强生产性实训组织管理,扩大社会服务功能, 2020 年对口生产性实训达到 45%、 2020 年对口生产性实训达到 65%以上。 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工作,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 续发展。 ( 六 )师资队伍 建设和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 建设目标 依托区域行业企业,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行业企业兼师的教学水平。 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达到 65%以上,“双师型”教师、硕士研究生、中 级及以上的技术职称学历比例达到 100%。 全面提升 2 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科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 把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队伍打造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 面向地方和行业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优势, 推行多证书制度,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 对社会提供各类职工培训、认证培训、中职师资培训,提高资源利用率。 承办各类短期培训 5 期以上,服务于地方经济; 鼓励 在实践 岗位有突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进入学校 学习, 为企业 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为企业开展 5 次网络新技术讲座 、 8 次 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为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 1 个完善的网络服务平台,向社会开放,与社会共享资源,逐步过渡为区域资源中心。 2. 建设规划 表 36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序号 规划内容 年度进程 备注 2020 年 10月 2020 年 10 月 1 职称结构 教授达 1人 教授达 1人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达 6人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达 10人 讲师 /工程师达 10人 讲师 /工程师达 15 人 2 学历结构 1人准备报考博士研究生 1人报考博士研究生 8名专业教师具有硕士 学位 12 名专业教师具有硕士 学位 10名专业教师具有本科文凭 15 名专业教师具有本科文凭 3 “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80%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100% 4 师资培训 培训专业带头人 3(人次) 培训专业带头人 3(人次) 培训骨干教师 5(人次) 培训骨干教师 6(人次) 培训兼职教师 2(人次) 培训兼职教师 3(人次) 5 学术交流 专业带头人进行 6人次的学术交流 专业带头人进行 10人次的 学术交流 骨干教师进行 5人次的学术交流 骨干教师进行 8 人次的学术交流 兼职教师进行 3人次的学术交流 兼职教师进行 5 人次的学术交流 6 社会服务 创建社会服务中心,职责细化 形成完整的职能、分工明细 建立社会服务网站,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 完善社会服务中心网站,增加新功能 完成区域经济、企业需求、产品需求、培训需求等调研和实施工作 建立培训基地;建立信息咨询中心;实施产品研发、技术指导、新技术讲座,对口支援等服务。 3. 建设措施 ( 1)实行“一师双岗”管理改革,将教师岗位 分为“常设岗位”(专职教师)和“非常设岗位”(兼职教师)两类,教学岗位由校内专职教师岗位和企业兼职教师岗位两部分组成。 常设岗位专职教师设置校内、企业两个工作岗位;非常设岗位聘任企业专业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 2) 在教师中 定期 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师创新素质。 资助优 秀 骨干教师开展国内国际学习、交流。 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参加短期进修、业务培训或做访问学者,开展学术交流 等, 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开拓教师视野,活跃学术氛围。 ( 3) 聘请企业 专 家、高技能人才担任客座教授 ,并加入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企业专业人才、能工巧匠任学院相关专业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 ( 4)建立 以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为依托 的 教师培养 制度 ,每位专 任 教师都要 定期 (每五年中须有累计半年以上 见 习时间)深入企业一线进行 网络工程 实践 , 主持或参与 网络规划与设计 、 网络组建 、网络维护、 AFC 维护与管理等项目的建设 ,从而使 专任 教师教学实训能力 全面 提升。 ( 5)大力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重点抓好技术研究,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承担企业的 科研任务,密切教师与生产的联系,增强科研的针对性 和应用性。 ( 6)建立有利于服务产业的职能拓展机制。 成立专门机构,将专业服务产业工作列入学校的规划,并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 将开展服务工作的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服务工作激励机制。 同时组织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学生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 7)建立合理、良性的社会服务系统。 建立专门针对行业、企业服务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创建社会服务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制定校级的相关政策,保障社会服务的实施。 四 、 绩效考核指标 类别 项目 考核指标 2020 年 10 月 2020 年 10 月 (一)体制机制建设 1. 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预期目标: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 制定 《顶岗实习企业遴选制度》、 《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遴选制度》 验收要点: ( 1) 在 学术委员会 的指导下 制定 《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遴选制度》 组建 专业建设委员会 ; ( 2) 制定 《顶岗实习企业遴选制度》,选择与岗位技能培养 2家相适应的企业,完成顶岗实习跟踪调研 ; ( 3) 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建设 1~ 2次并参与 课程教学 ,教学课时达 28课时 /人及 以上 预期目标: 优化、健全《顶岗实习企业遴选制度》等制度建设。 验收要点 : ( 1) 完善《顶岗实习企业遴选制度》,选择与 岗位技能培养相适应的企业 3家 ,完成顶岗实习跟踪调研 ; ( 2) 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建设 1~ 2次 并参与 课程教学 ,教学课时达 28课时 /人 及 以上 2.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预期目标: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验收要点: ( 1) 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 制定 《 专业建设论证与评审制度 》 ; ( 2) 召开 1次专业建设研讨会,讨论专业建设的重大建设与合作、服务项目,制定年度专业建设计划。 预期目标: 完善 《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遴选制度》 ,优化成员结构 验收要点: ( 1) 完善专业建设委员 会章程,更新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库 ; ( 2) 根据 《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遴选制度》 ,优化成员结构。 (二)人才培养方案1.行业企业调研 预期目标 :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与合作企业、行业完成人才需求及人才规格调研,确定人才培预期目标 :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验收要点 : 制定与实施 养目标 验收要点 : ( 1)与企业、行业、协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完成铁路 AFC 人才需求调研; ( 2)与企业合作完成人才规格、岗位群及岗位职责调研。 ( 1)根据实施情况,完善铁路 AFC 人才需求调研; ( 2)完善人才规格、岗位群及岗位职责调研。 才培养方案 预期目标 :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 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模式,不断调整、完善、 制定涵盖专业培养目标、 典型 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 典型岗位 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安排等内容的人才培养方案。 验收要点 : ( 1)根据岗位群职责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解成可行性任务 ; ( 2) 确定课程结构与 顺序; ( 3)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预期目标 : 继续与企业合作,完善合作制度,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验收要点 : ( 1)通过督导反馈、学生评价、教师反馈完成实施情况反馈; ( 2)与企 业进一步沟通,根据反馈情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三)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1.课程体系开发 预期目标: 组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建设团队,以岗位能力为导向,重构工学结合的层次化、模块化、 递 进式课程体系。 新开设铁道 信息技术 专业方向,将顶岗实习纳入教学计划 验收要点: ( 1) 工学结合的层次化、模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 2) 铁道 信息技术 专业方向人才培养 方案; ( 3) 问卷调查表、调研报告、会议纪要、评审记录。 预期目标: 将顶岗实习纳入教学计划, 学生 100%参与顶岗实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考虑自主顶岗实习 验收要点: ( 1) 学生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12 个教学周 ; ( 2) 生产 性 实习占实训环节的 40% 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预期目标: 建成 2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 网络组建与维护 》课程达到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验收要点: ( 1) 建设《 网络组建与维护 》和《 网络设备与管理 》优质核心课程 2 门 ; ( 2)网络 专业 12门主干 课程 课程 标准 ; ( 3) 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立体化教材(含主教材、学习指导、实训指导、案例库、电子教案、学习网站等) ; ( 4) 课程建设问卷调查表、会议纪要 预期目标: 力争 建成《 铁路信息管理 》 等 优质核心课程 验 收要点: ( 1)开设 《 铁路信息管理 》课程 教学; ( 2) 1~ 2 门 铁道信息技术 专业 方向 核心课程标准 ; ( 3) 3 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立体化教材(含主教材、学习指导、实训指导、案例库、电子教案、学习网站等) ; ( 4) 课程建设问卷调查表、会议纪要。 3.教材建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设 配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将《 局域网组建 》建设为案例教学的特色教材。 验收要点: ( 1)《 IT 新技术》、《 Windows 2020 活动目录配置与管理项目教程》、《网络规划与实现》校本教材; ( 2) 《 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教程 》 理论实践一体化 教学特色教材, 公开出版。 配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将《 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 》 等核心课程 建设为体现 “ 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 ” 的特色教材。 验收要点: ( 1) 建设《 铁路信息管理 》 适应 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校本教材 ; ( 2) 《 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 》项目驱动 特色教材。 (四)实训实习条件建设 实训室 预期目标: 新建 AFC实训室。 在此实验室中可以完成AFC 系统管理、 AFC 系统维护和 AFC 检修等相应的实训实习。 建设后达到同类实验室中领先的水平。 验收要点: ( 1) 实验室面积 140 平米 以上 ; ( 2) 关键设备:  数据库服务器 2 台  半自动售票机 1 台、全自动售票机 1台  闸机 6台  三层交换机 1台  计算机 10 台( P4,主频 3G)  投影仪 1台(明基 MP725X) ( 3)受益人数达到 200人; ( 4) 实验实训开出率 100%,设备完好率98%。 预期目标: 完成相关实验指导书的建设。 验收要点: 完成 AFC 系统管理、 AFC 系统维护和 AFC检修 相配套的实验指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