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与协议企业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共建“电务工程学院”,把企业引入学院,把课堂开到现场,实现校企在人才培养、资源、技术、师资、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指导委员会有效运行。 ( 2)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加强与广铁集团、长沙地铁、广州地铁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完善“岗位导向 、学练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引入高铁信号技术标准和信号工职业资格标准,优化基于高铁信号设备维护岗位(群)任职要求的作业流程课程体系,建设《车站信号自动控制》、《铁路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维护》等 7 门核心课程。 湖南高速铁路职院申报 中央财政 支持铁道通信信号 专业重点建设方案 15 ( 3)培养方式建设 根据高铁信号设备检修、故障处理、工程施工的作业流程,完善工作岗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化实境课堂;开展“技能竞赛 + 社团活动 + 项目实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技能。 (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依托高铁基地和电务工程学院合作企业, 以项目为载体,以利益为纽带,引进更多规模企业加盟,按照现场运营设备建设标准和最新技术标准,推进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完善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和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等 10 个校内实训室,新建高速列车运行自动控制中心、高速铁路调度集中实训中心、智能型信号电源系统实训室、 JTC 系列主体化机车信号设备实训室。 完善长沙电务段等 6 个、新建惠州电务段等 4 个校外实习基地。 推进实践育人,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践教学的 90%,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 100%。 ( 5)专业教学团队 建设 适应高铁信号控制技术 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以“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专任教师由 18 人增加到20 人。 到 2020 年底,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 1 名,新培养骨干教师 3 名,“双师素质”教师达 90%,兼职教师库人数达 35名 ,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 50%以上。 完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年选派 8 名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锻炼不少于2 个月。 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活动,立项 4 项以上。 ( 6)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完善专业教学资 源库,编写出版高速铁路计算机联锁等教材 5 本,依托高铁院网络空间互动平台,建设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维护等 3门专业核心课程建成数字化教室。 所有教师与学生在互动平台上建立个人空间。 ( 7)中高职系统培养体系建设 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管理制度、教学资源等方面,探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方案。 湖南高速铁路职院申报 中央财政 支持铁道通信信号 专业重点建设方案 16 ( 8)第三方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利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通过 ISO9000、全国地方铁路协会、用人单位等实施第三方评价。 ( 9) 社 会服务 能力建设 依托高铁基地,通过专家工作室和专业教师服务团队,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 与合作企业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为企业员工培训及鉴定人数 1200 人次,通过校企合作研究与开发横向课题、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等方式,拓展专业技术研发、咨询、施工监理等服务功能, 两年为企业完成技术服务 10 项以上,技术服务到账经费 100 万元以上。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中南地区高速铁路维护和建设企业,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能从事铁路信号设备安装、调试 、维修养护、管理及工程 设计与施工、技术改造等工作,具有较强的铁路信号设备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条件、维护标准、施工工艺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铁路信号设备安装、调试、日常养护、故障处理及检修等实践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信号高级工、准技师、准技术员等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教学质量目标 围绕“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建立专业、系部、学院、合作企业、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 ISO9000等多方监控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毕业生质 量跟踪和教学评价,实现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取证率、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满意度均达到高标准、高水平。 监测指标 监测内容 监测指标 专业建 学生规模 在校学生数 700 人。 湖南高速铁路职院申报 中央财政 支持铁道通信信号 专业重点建设方案 17 设目标 体制机制建设 ①成立“ 电务工程学院 ” ,三 年新增 合作企业 10 家 ; ② 一年一次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 ; ③专业方向与专业教学内容适时调整。 转变培养方式 ①“岗位导向、学练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 ; ②作业流程型课程体系完善 ; ③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完善并有效实施 ; ④ 3 门专业 核心课程建成数字化教室 ; ⑤编写出版教材 3 本 ; ⑥教师与学生在互动平台上建立个人空间。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①完 善铁道信号综合实训基地和 10 个校内实训室,新建高速列车运行自动控制中心等 4 个实训室 ; ②完善 6 个校外实训基地,新建 4 个校外实训 基地。 教学团队建设 ①培养 2 名专业带头人, 3 名骨干教师 ; ②双师素质教师 90%; ③建立 35 名兼职师资库 ; ④ 开展 700 人次 /年 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 ; ⑤两年为企业完成技术服务 10 项以上 ; ⑥拓展专业技术研发、咨询、施工监理等服务功能,技术服务到账经费 100 万元以上。 第三方评价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立。 中高职系统培养 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培养方案建立。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合理。 教学质量目标 ① 学生就业率达 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 90%以上 ; ② 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达 100%; ③ 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获证率达 100%; ④ 评价满意率达 95%以上。 三、建设内容 构建 校企合作机制, 推进校企对接 ( 1)建设目标 湖南高速铁路职院申报 中央财政 支持铁道通信信号 专业重点建设方案 18 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完善适应产业升级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电务工程学院,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 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扩大订单比例,实现订单培养人数占招生人数的 40%以上,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 2)建设思路 依托高铁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建立 产业 信息包、 专业 对接产业信息包和人才需求信息包,开展专业动态调整, 主动适应高铁产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和人才需求 ;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多赢,以生产线项目合作为纽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董事会管理体制,合作共建电务工程学院,大力加强订单培养,建立 校企人才共享、设备 共享、技术共享、校企文化互补、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合作关系,全面提升专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 3)建设内容 ①形成“企业技术升级 专业教学调整”机制 在对高铁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与毕业生流向等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产业”、“专业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三个信息包, 形成“主动适应,适度超前,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的专业建设机制。 每年组织专业教师到高速铁路运输生产一线现场进行调研,瞄准高速铁路里程增加带来的岗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根据铁路岗位发展要求和铁路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 新规章的运用,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结合高铁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 , 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形成“企业技术升级 专业教学调整”机制 (见 图 311)。 湖南高速铁路职院申报 中央财政 支持铁道通信信号 专业重点建设方案 19 图 311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动态调整流程示意图 ②合作建立“电务工程学院” 按董事会管理体制,与高铁基地合作企业 ——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电务工程学院”。 合作学院通过制定《人员管理及待遇落实办法》、《综合考核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董事会章程》等系列管理制度;健全合作学院财务预决算制度,建立“院长、财 务处长、合作学院院长”三级经济责任制,完善教学质量与学生管理监控制度,建立内部考核评价制度,构建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以订单培养为纽带,建“校中企“和”企中校“谋合作育人,找合作项目搭服务平台,设激励机制组双师团队,建实训基地成就业平台,与企业专家合作成立工作室,推广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和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多方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人才互培、技术互推。 ③扩大订单培养比例 现有铁道通信信号 调调 研研 岗 位需求增加 新技术应用 生产组织方式更新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规格 优化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专业对接 产业信息包 人才需求 信息包 产业信息包 产业技术升 级 专业动态调 整 湖南高速铁路职院申报 中央财政 支持铁道通信信号 专业重点建设方案 20 主动适应 中南地区 高铁产业 飞速发展的需要, 依托高铁 基地 , 深入长沙地铁、中铁建电气化四公司等用人企业调研、商谈,扩大“分段式订单 ” 培养比例,探索推行“全程式订单” 培养模式,实现订单培养人数占招生人数的 40%以上。 融入企业标准和文化, 校企共同分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要求,共商人才培养目标、 共建课程体系、共商教学内容、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订单学生 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 ( 4)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 (见表 311) 表 311 体制机制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 经费预算(万元) 2020 年 2020 年 小计 1 电务工程学院的 建设和持续 10 5 15 2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制度 10 10 20 3 订单办学模式优化和完善 4 1 5 合 计 24 16 40 总 计 40 搭建校企互动教学平台,转变培养方式 (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完善“岗位导向、学练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 作业流程式 课程体系 ;与企业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化实境课堂,实现“学生在虚拟作业情境的学习”与“学生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训练”;开展“技能竞赛 +社团活动 +项目实训”,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坚实的高铁信号基础知识、熟练规范的信号设备维护及故障处理技能的 “工程师”。 ( 2)建设思路 湖南高速铁路职院申报 中央财政 支持铁道通信信号 专业重点建设方案 21 优化专业指导委员会结构,制定企业认可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高铁信号设备检修、故障处理、工程施工的作业流程, 以岗位能力定位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过程;开发互动空间、实景课堂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加强虚拟实训,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数字化实景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大力开展技能竞赛、注重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良 好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 3)建设内容 ①优化专业指导委员会结构 完善 由 企业 专家 、 专业带头人及骨干 教师 合作 组建的 通信信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 负责对专业市场、 专业 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向 等 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形成长效专业分析机制, 共同制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每年召开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实时跟踪和研究最前沿、最关键技术,全过程指导专业建设和发展。 ②实践“岗位导向、学练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 铁路信号工、高铁信号工等主要 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围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校企共同制定基 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行业的技术发展,进一步分析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上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以此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课程内容。 融教、学、练一体,优化教学组织过程,与企业合作,合理安排现场教学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岗位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③ 推进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作业流程式课程体系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高速铁路信号岗位职责,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1)调用取键值函数,看是否有键按下,如果没有返回键值 0; 2)如果有键按下,延时消抖,再判键是否真的按下,如果没有返回键值 0; 3)如果真的按下,保护键值,等待按键松开返回对应的键值。 ( 5)显示函数流程图如图 8所示。 调 延 时 1 m s 函 数d i s p l a yB Z = 0 ?送 P . 段 控 码送 低 位 位 控 码调 延 时 1 m s 函 数送 百 分 位 段 控
考试(网络)培训 完成 20 人次行业、企业计算机应用培训 完成 60 人次行业、企业计算机应用培训 4 教学资源共享 完成主干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 优化主干课程教学资源 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准备工作 完成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 3. 建设措施 ( 1)深化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在指导学生实习、顶岗实习、教师科研、技术合作与推广、就业等方面全面合作。 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施方案、课例、案例、论文。 (二)实践阶段。 ( 2020 年 2 月 2020 年 7 月) 制定计划。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提出本阶段的工作计划。 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 1)课题组成员在观察提炼的基础上开展行动研究: 第一步:调 研 —— 通过上课、听课进行观察; 第二步:提炼、设想、质疑、反思 —— 提炼课堂提问各种方式,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行动研究:一是假设课堂教学提问的各种方法
大典》修订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带头人、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 副组长 徐 翔 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 黄 亮 学院工商管理系商务管理教研室主任 郭玉金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行政部主任 陈志刚 中国连锁行业校企合作工作组组长 沃尔玛中国高级人力资源总监 (二) 探索系统培养 1. 推 进中高职衔接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实施对口招生等中 等和 高 等 职 业 教育衔接模式, 探索
、先进教学模式及教材等方面的建设。 硬件建设重点放在适度增加设备数量与品种、完善和更新原有实训设备,继续坚持以生产 性 设备为主,技术水平接近或超过企业水平;改善实训场所布局。 (1) 新建、完善 部分 实训室 新建 汽车美容实训室和技汽车新术实训室, 完善 汽车维修车间、电喷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发动机试车排故实训室、汽车空调实训室、自动变速器拆装实训室、汽车仿真实训室和整车电路实训室等。 (2)
= ③ 工序号 20:钻、铰 6M8 螺孔 钻 6M8 螺孔: f=[1]表 1533 v= [1]表 1537 所以 dvns 1000 =835r/min 按 [1]表 1115 取 960wn r/min 则 1000dnv w =机动时间: iT 辅助时间: fT =IT 10 = fI TTT = 铰 6M8 螺孔 : f=[1]表 1543 v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