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眼中的企业文化(名家谈企业文化)内容摘要:
张瑞敏眼中的企业文化(名家谈企业文化) 张瑞敏眼中的企业文化新华网山东频道 12 月 02 日电 (记者韩洁、吕福明)海尔集团从年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到现在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海尔的企业文化起了决定性作用。 出席“中外企业文化青岛峰会”的中外企业家,月日在海尔集团聆听了海尔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关于企业文化 的精彩演讲。 张瑞敏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应当解决好跟企业发展战略、员工创新精神及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海尔企业文化中的“内胜外王”张瑞敏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 推进剂 ”。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是,先有战略,后有文化。 去年,到海尔参观的人有多万人,很多人都希望能拿到海尔关于企业文化方面的全套资料,其实这个并不重要。 因为,每个企业都有其不同的战略,你必须根据这个战略来确定企业的文化。 有战略而无企业文化的企业,就好比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海尔集团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定位,从年开始提出“内胜外王”。 所谓“内胜”就是内部有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所谓“外王” 就是在外面市场上我一定要成为世界名牌。 要成为一个国际化企业,首先是人的国际化。 没有人的国际化,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这个国际名牌也就不可能实现。 使每一位员工带有创新的“基因”企业文化应该能够把创新的“基因”植入员工当中,这是企业文化最根本的一个东西。 张瑞敏说,世界上长盛不衰的百年企业,不变的是其创新的精神。 海尔集团在近几年内使自己进入世界“白色家电”前三名,而排在海尔集团前四位的企业都是有一百年历史以上的企业。 海尔集团要赶超竞争对手,必须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 这不是靠某一个企业领导人,也不是靠某一部分人,而是要靠全体员工的创新。 所以,只有把创新的精神像基因一样植入每一个员工身上,企业才有活力,才能够长盛不衰。 海尔集团十几年前就提出,不管你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要你有一个对企业有贡献的东西,比如一个小发明,企业都会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在企业里最可怕的是,每个人对企业都漠不关心,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贡献出他的力量。 海尔从年开始提出市场链的流程再造,即把企业金字塔型的管理组织模式完全打破,使每个员工都直接面向市场,从而使每个人盯住的不是上级和同事,而是市场。 谁能最快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谁就能抓住市场。 让平凡的人作出不平凡的事,这样的企业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乱不惊。 永远“本土化”的变化思维张瑞敏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融合不同的文化。 海尔兼并青岛洗衣机厂,只是派了三个人,靠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就把这个企业救活了。 在兼并合肥一家老国有企业时,曾有多人因适应不了海尔的严格管理,上街示威要把海尔的人赶走。 最终,大家通过讨论统一了思想,消除了这种文化碰撞。 从国外来讲,海尔在国外有个工厂,其中许多工厂都大量招聘当地人,采取了“本土化”的做法。 海尔年进入美国市场,销售额达到亿多美元所用的时间,要比日本松下企业达到这个目标少用了一半时间,就是因为“本土化”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瑞敏说,对一个企业来说,最难的是成功以后再赢一次,别让第一次成功的思维模式束缚住了。 世界是变化的,海尔永远在变中求胜。 面对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海尔永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但是,海尔要创世界名牌的路是坚定不移的。 就像中国一位哲人所说过的,只要找到了路,就不嫌路长。 (。张瑞敏眼中的企业文化(名家谈企业文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