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数据库建库流程内容摘要:

06000 不跳绘背景乡界 91503000 两横两点 不跳绘背景省界 91203000 一横两点 10 左跳绘乡界 91504000 左跳绘省界 91204000 右跳 绘乡界 91505000 右跳绘省界 91205000 左右跳绘乡界 91506000 左右跳绘省界 91206000 不跳绘背景县界 91403000 一横一点 不跳绘村名小组界 91701000 三横两点 左跳绘县界 91404000 真实组界 91700000 右跳绘县界 91405000 左右跳绘县界 91406000 争议界 91800000 线上多点 可在拐点的基础上继续采取行政界线,在工具条上点击此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行政界线代码, 如下图所示: 行政界线 采集 要求: 注意: 因为采集的模式是按分幅图的模式进行的,所以在采集分幅图接边的地方应注意要拾取到所叠加的图廓线上(当鼠标在图廓线上为 图标时,表示已经拾取到线上) 拾取点时,鼠标为 图标,表示已经拾取到点上 11 打点准确,采集精度限差为图面值 (一般为一个底图线宽); 对应不同符号代码分段采集; 行政界线 交汇处分段采集; 拾取拐点; 采集完后再提取 行政界线 层单独保存单层数据 检查要点: – 行政界线: 采集行 政界线选择的符号代码是否正确; 采集的行政界线与底图上描绘的是否有偏离; 两个以上的行政界线相交处是否分段采集; 行政界线跳绘是否正确; 行政界线采集的线划是否圆滑; 是否有漏采情况; 外业调绘为河流中心,但由于手绘误差未沿河流中心线走的行政界线,采集时应以河流中心线为分界线采集。 线状图斑 采集 可在拐点、村界文件的基础上继续采取线状图斑,方法如上所述, 在工具条上点击此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线状图斑,如下图所示: 采集结束后,会自动弹出属性对话框(或通过点击专题属 性按钮 )可对线状图 12 斑进行属性输入。 在此可只输入线状图斑编号、地类代码、地物宽度等。 线状图斑采集 要 求: 打点准确; 线状图斑与面状图斑交界处要打点; 如线状图斑在村界上,拷贝村界在原地粘贴,直接改村界代码为线状图斑代码; 不同宽度的线状图斑分段采; 线状图斑部分在村界上,部分在村内的分段采; 线状地物跨村时分段采; 线状图斑采集精度限差为图面值 ; 在采集线状图斑的同时赋上地类和宽度; 采集完后再提取线状图斑层单独保存单层数据,按要求命名。 如调查 底图上有沟渠有流水方向线的按方向采集 属性浏览功能: 可以在图层上点击右键查看属性,如下图右键点击“属性浏览” ,可以查看采集的图块个数,并可在某字段上点击排序,选中一条在图形上也可进行定位,并可将所有的内容输出成 EXCEL。 13 选取 、批量赋值 功能: 我们 要选择某一层里面某一字段的同一属性值进行选择,然后进行批量修改或赋值等,例如:我们需要将线状图斑宽度为 5米的,权属性质全部赋成“集体土地使用权”,操作方法如下: 点击 , 选择“属性选取”,点击 ,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 DWKD”, 在表达空白栏处输入“ 5”,点击确定,程序就可将宽度为 5 米的线状图斑全部选取,如下图所示: 在刚才选取的状态下点击“编辑功能 —— 地物属性批量修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 QSXZ“输成 40( 40 表示集体土地使用权,见权属系统设置),这时该字段前呈现蓝色标记,表示所选图块的 QSXZ 将修改成 40,然后点击右上角的“批量赋值”,即可完成此要求。 14 检查项: 线状图斑是否按影像采集; 不同宽度的线状图斑是否分段采集; 线状图斑经过行政界线的是否分段采集; 线状图斑经过行政界线 的是否分段采集; 线状图部分在行政界线上部分不在行政界线上的分段采集; 水系的线状图斑水流方向是否正确; 线状图斑地类、宽度、权属性质 、扣除系数 输入是否正确; 是否有漏采情况。 注: 在输入属性时, 管理区、行政区编号 进行填写,但工作量可能会比较大,在这里 可以不填, 待 形成村界文件后,再通过空间关系将村界上的编号拷贝到线状图斑 属性上。 图斑边界 采集 (采链) 可在拐点、村界、线状图斑的基础上继续采取面状图斑的边界,方法如上所述,在工具条上点击此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实线 14111000,如下图所示: 15 图斑边界矢量化的 要求: 打点准确; 与行政界线层、线状图斑、拐点相交的点必须拾取; 所有线不允许重复采集 , 与行政界线或是线状图斑重合的地方不用采集、图廓边界不采集; 图斑边界数据采集完成后,在一体化数据处理工具里先在分层目录树点击右键对数据各层 检查项: 打点是否准确、采集的线划是否圆滑; 是否有漏采情况。 以上三层数据分别单层检查完后,再一起进行叠加检查(图形处理菜单下) – 常规检查:常规检查是否有错误。 – 悬链检查:是否有悬链 (线状图斑产生的悬链除外 )。 生成图斑 将行政界线、线状图斑、图斑边界(线状地物) 三层全部选择后 ,点击“面处理 —— 生成图斑 —— 选择【用选中的图块进行生成图斑】 ” 将生成的“面状图斑”层进行单层图形检查,再赋上相应的属性。 面状图斑属性要求: 图斑号 地类号(若地类为耕地的,应选择相应的耕地类型 ) 16 权属性质 田坎扣除类型 图层渲染功能: 在属性值赋上后,我们可以按字段进行渲染,便于检查。 注: ( 1) 在输入属性时, 对 管理 单位坐落单位 进行填写,但工作量可能会比较大,在这里可以不填,待形成村界文件后,再通过空间关系将村界上的编号拷 贝到 面 状图斑属性上。 ( 2)坡度值这里可不填,待数据入库后,根据提供的 DEM 数据,通过程序的坡度维护功能,将其赋到面状图斑的坡度上。 生成村(街坊界) 将行政界线、图幅层选择后,图形处理 —— 生成面结构 , 输入代码:村界为 91600000。 点击“确定”后,程序会自动在左边目录树上生成一个“村”层,如下图所示: 17 选中某一个村,点击工具栏上的 ,在弹出的属性框中选择相应的区划代码,如下图: 批量赋权属单位、坐落单位 上面讲到的面状图斑、线状图斑若在采集时没有输相应的 权属单位和坐落 ,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村界上的区划代码,将值批量赋到村内的面状图斑和线状图斑上。 操作方法如下: 选择“编辑功能 —— 空间关系属性赋值”: 18 将村界层的【单位编号】( DWBH)字段属性分别复制到 面状 图斑层和线状图斑层的 (QSID 及 DWID)字段属性 当中; 全选取图斑的层,在【编辑 功能 】中【 地物 属性批量修改】将图斑中的 LOCALID,写成 QSID, 点击“字段间拷贝” 完成赋值 后,在图斑层和线状图斑层对属性进行浏览,把未复制上属性的图斑和线状图斑手工赋予属性,然后进行单层检查和图形常规检查,检 查完成后对数据按标准格式保存。 分幅图文件接边 数据采集完成后,程序支持自动接边、数据库数据接边、文件夹数据接边和手动接边等几种方式,下面以“文件夹数据接边“为例: 选择“处理功能 —— 批处理接边”,选择“文件夹数据接边”,设置接边容差范围, 程序会根据输入的值,将此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接边,超过此范围的不予接边, 点击“下一步” 19 选择 文件夹类型( *.shp) , 接边的文件夹的路径 :应选择存放所有需接边的图幅数据的上一级目录, 请读入接边边界文件:选择标准图幅层文件,选择后并点击“读取”; 请选择标准文件夹命名字段:选择 TUFH(此字段上的值必须与需接边的标准图幅的文件夹命名一致) 再点击“查找选择目录中的文件”。 点“下一步”,点击“接边”,最后点击“完成”。 20 接边完成后,程序会自动将接边好的数据替换原有的数据。 自动接边 : 对于超过容限范围的数据,没有进行接边的,我们可以将分幅数据读取出来, ‘单选’需要接边的一个标准图幅 ,点击“处理功能 —— 自动接边”, 比如设置 融限为 15米, 也可以按属性条件选择,比如下图是将线状图斑 进行接边,将线状图斑地物宽度相同的,且范围在 15 米内的, 程序 会 将分幅线两边线条的点吸取到一个点上,吸取的方法为以两边距离取中值。 21 数据 入库 所有数据检查无误后, 将 分幅数据读取进来,点击入库按钮。 分幅数据间图斑融合 我们是按图幅进行采集的,有的面状图 斑可能会跨几幅图,系统是按县乡村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我们可以将属于同一个村的被分幅线切断的面状图斑, 按所在的行政村、地类代码、图块编号等字段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图斑。 将面状图斑层数据读取出来,选择空间位置相邻且所属的 LOCALID、 QSID、 DWID(指属于同一个村的)及地类代码 DLDM、图斑编号 TBBH 等字段勾选,然后点击“确定”,系统会自动将按此条件下的面状图斑进行融合,检查无误后进行入库即可。 融合界线 为了保证数据的无缝性,我们可以根据面状图斑的 坐落权属单位 ,自动形成 村界、 街坊界 等,见下图,可以通过图斑融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