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形件拉深模具设计51说明书-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报告内容摘要:

的横向尺寸是等距的,即 321 LLL ????? ,纵向尺寸也是等距的,拉深后零件表面的网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如图 1 所示 )。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图 1 盒形件的拉深变形特点 ⑴ 直边部位的变形 直边部位的横向尺寸变形后间距逐渐缩小,愈向直边中间部位缩小愈少,纵向尺寸变形后,间距逐渐增大,愈靠近盒形件口部增大愈多,可见,此处的变形不同于纯粹的弯曲。 (2) 圆角部位的变形 拉深后径向放射线变成上部距离宽,下部距离窄的斜线,而并非与底面垂直的等距平行线。 同心圆弧的间距不再相等,而是变大,越向口部越大,且同心圆弧不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因此该处的变形不同于纯粹的拉深。 3 根据网格的变化可知盒形件拉深有以下变形特点: (1) 盒形件拉深的变形性质与圆筒件一样,也 是径向伸长,切向缩短。 沿径向愈往口部伸长愈多,沿切向圆角部分变形大,直边部分变形小,圆角部分的材料向直边流动。 即盒形件的变形是不均匀的。 (2) 变形的不均匀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 (图 2)。 在圆角部的中点 最大,向两边逐渐减小,到直边的中点处 最小。 故盒形件拉深时破坏首先发生在圆角处。 又因圆角部材料在拉深时容许向直边流动,所以盒形件与相应的圆筒件比较,危险断面处受力小,拉深时可采用小的拉深系数也不容起皱。 图 2 盒形件拉深时的应力分布 (3) 盒形件拉深时,由于直边部分和圆角部分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因此两部分的变形相互影响,影响的结果是:直边部分 除了产生弯曲变形外,还产生了径向伸长,切向压缩的拉深变形。 两部分相互影响的程度随盒形件形状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随相对圆角半径 r/B 和相对高度 H/B 的不同而不同。 r/B 愈小,圆角部分的材料向直边部分流得愈多,直边部分对圆角部分的影响愈大,使得圆角部分的变形与相应圆筒件的差别就大。 当 r/B= 时,直边不复存在,盒形件成为圆筒件,盒形件的变形与圆筒件一样。 当相对高度 H/B 大时,圆角部分对直边部分的影响就大,直边部分的变形与简单弯曲的差别就大。 因此盒形件毛坯的形状和尺寸必然与 r/B 和 H/B 的值有关。 对于不同的 r/B 和 H/B ,盒形件毛坯的计算方法和工序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4 第一章 审图 由工件图可知,该工件为带凸缘的开口对称盒形件,要求保证内形尺寸,没有厚度不变的要求。 该工件形状满足拉深工艺性要求,可用拉深工序加工。 材料为 08 钢,料厚为 1mm。 拉深精度等级为 IT14 第二章 拉深工艺性分析 对拉深件形状尺寸的要求 1)拉深件形状应尽量简单、对称,尽可能一次拉深成形; 2)尽量避免半敞开及非对称的空心件,应考虑设计成对称(组合)的拉深; 3)在设计拉 深件时,应注明必须保证外形或内形尺寸,不能同时标注内外形尺寸;带台阶的拉深件,其高度方向的尺寸标注一般应以底部为基准; 4)拉深件口部尺寸公差应适当。 5)一般拉深件允许壁厚变化范围 ?,若不允许存在壁厚不均现象,应注明; 6)需多次拉深成形的工件,应允许其内、外壁及凸缘表面上存在压痕。 拉深件圆角半径的要求 1.凸缘圆角半径 rdΦ 凸缘圆角半径 rdΦ:指壁与凸缘的转角半径。 要求: 5 1) rdΦ=5> t=1 一般取: rdΦ=( 4?8) t 2)当 rdΦ< ,应增加整形工序。 2. 部圆角半径 rpg 底部圆角半径 rpg:指壁与底面的转角半径。 要求: 1) rpg=5mm≥t=1mm,一般取: rpg≥( 3?5) t 2) rpg< t,增加整形工序,每整形一次, rpg 可减小 1/2。 形拉深件壁间圆角半径 rpy 矩形拉深件壁间圆角半径 rpy: 指矩形拉深件的四个壁的转角半径。 要求: rpy=15mm≥3t=3mm 及 rpy=15mm≥H/5=6mm. 拉深件的精度等级要求不宜过高 主要指其横断面的尺寸精度;一般在 IT13 级以下,不宜高于 IT11 级,高于 IT13 级的应增加整形工序。 因为工件图精度等级为 IT10,所以符合要求。 拉深件的材料 由工件图可知拉伸件所用的材料为 08 钢。 材料名称 牌号 材料 状态 抗拉强度b? /MPa 屈服强度s? /MPa 铝锰防锈铝合金 LF21 退火 120160 85 图 21 6 拉深件工序安排的一般原则 l)在大批量生产中,在凹、凸模壁厚强度允许的条件下,应采 用落科、拉深复合工艺; 2)除底部孔有可能与落料、拉深复合冲压外,凸缘部分及侧壁部分的孔、槽均需在拉深工序完成后再冲出; 3)当拉深件的尺寸精度要求高或带有小的圆角半径时.应增加整形工序; 4)修边工序一般安排在整形工序之后; 5)修边冲孔常可复合完成。 第三章 拉深工艺方案的制定 该零件包括落料、拉深、胀形三个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案: 1) 先落料,再拉深,再胀形,采用单工序模具生产。 2) 落料 拉深 胀形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3) 落料 拉深 胀形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 1 的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