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展望内容摘要:
巴西等国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表现出了极大兴趣,纷纷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目前,美军正在开展的、有关无线传感器技术与网络的典型项目包 括智能微尘 (smart dust)、网络嵌入式系统、沙地直线 (a line in the sand)、灵巧传感器网络 (smart sensor web)、先进布放式系统等。 其中,智能微尘是一种智能的超微型传感器,由微处理器、双向无线通信模块、供电模块和软件等组成,通过传单、子弹或炮弹撒向战场的智能微尘可相互定位、连接成网、收集并向基站传递信息,未来还有 望使之能在空中悬浮几小时; 网络嵌入式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包括 10~ 100 万个节点的可靠、实时、分布式网络,以显著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每个节点包括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处理模块等; 沙地直线是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旨在侦测运动的高金属含量目标 (如坦克、装甲车等 ),并可探知声、光、温湿度和动植物生物特征等信息; 灵巧传感器网络是布设在战场上的众多传感器组成的一个传感器矩阵,可收集和过滤数据,并将重要信息传至数据融合中心,中心用传回的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 (gis),勾勒出一幅战场态势全景图,分发给相 关的参战人员使用; 先进布放式系统是美国海军计划用于未来反潜作战的一个新系统,该系统将布设一个先进的水下传感器网,以实现对敌潜艇快速准确的侦察与监视。 相比卫星和雷达等侦察探测系统,传感器网络的潜在优势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点: (1) 融合分布各处的传感器传回的多源信息,可有效提高信噪比,此外,近距离布设的传感器可大大消除环境噪声对系统性能的不良影响; (2) 分布各处的多传感器的共同作用,可实现对大面积战场区域的实时探测; (3) 多种类型传感器的混合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探测效果,实现优势互补; (4) 借助当中具有移动能力的节点,可有效消除传感器网络的探测盲点; (5) 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高冗余的设计原则,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错性和生存性。 当然,传感器网络只是未来军事物联网的雏形,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将更加先进、更加完备,体现出更高的实时性、准确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战场态势的感知、预警、响应和控制。 一体化军事网络与高效的军事指挥 物联网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使传感网络的触角延伸至战场的各个角落,同时推动实现战场上彼此独立的侦察网、通信网、指控系统、火力网的综合集成,更好地将各种装备与平台连接成为一体的网络系统。 借助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与传统战场基础设施的融合,扩展军事网络和综合一体化的内涵,拓 展战场指挥官信息获取的广度、速度、深度,随时获取所需情报,准确感知战场态势,做出科学决策,并可通过互联网络,将指令延伸或直接传递给一线的作战单元,使军事指挥更加灵活、高效。 智能的武器装备与科学的装备管理 智能 化的武器装备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角。 从物联网技。物联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展望
相关推荐
独有的优势,聘请专业美容顾问提供化妆品专题讲座,让消费者了解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化 妆品,以最贴心的服务赢得市场。 网店经营目标 我们网店目标市场定位属于中高端校园市场,主要客户群体是在校大学生与学校教职工,通过宣传玫琳凯企业文化与产品特点,及时了解消费者心理,掌握市场实时动态,调查分析竞争对手的资料,制定出合理的价格,然后在校园内进行一系列促销推广活动,以吸引顾客眼球,打开校园市场
及应用等领域开展研究。 根据这些研究方向和内容,结合学校总体科研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 生物工程专业 “十一五科研发展规划” , 计划 申请国家级项目 1 项、申请省部级项目 23 项、市级与横向委托项目 46 项;完成成果鉴定 56 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12 项;申报专利 12 项。 建立一支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专兼职结合的科研工作队伍。 加强学科建设,根据学校发展和现有条件
T F 11 T O 1C32 20 u电容滤波电路1 N 4 0 02 ~ 12V ~ 220V 图 21 降压整流电路图 工作原理 原理如图 22 所示。 接通电源后,交流电流经降压整流部分,当输入交流电压 为正半周时,对 D D3 加正 方向电压, 使得 Dl、 D3导通;对 D D4 加反 方向 电压,D D4 截止。 电路中构成 Es、 Dl、 U D3通电回路,在 U1
同时加大塔件内流通面积 ,改变加热方式。 直接方法 :脱酸脱氨塔的塔件更换。 对换热器进行物理、化学清洗。 间接方法 :加强预处理 ,采用强制过滤装置 (活性焦过滤器 )降低结垢物质含量。 部分直接加热改 为间接加热根据季节和水质进行调节切换。 可实施的解决方法采用新型塔内件代替原有塔内件 ,对换热器经行集中清理 ,判别主要结垢温度条件。
属的熔焊全过程与原理,使同学们在理论上对金属的熔化焊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金属材料焊接》 本课程介绍金属焊接性及试验方法,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了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和铸铁等黑色金属的焊接性及焊接工艺,阐述了几种常用有色金属(铝、铜、钛及其它合金)的焊接特点及工艺以即堆焊方法与工艺等内容。 《焊接方法与设备》 主要介绍: ( 1)各类基本焊接方法的过程本质、特点、接头形成条
动态地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适时优化调整,与用人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具体见表 1 表 1 培养方案优化调整的流程与措施 序号 流 程 措 施 实施要点 责任人 1 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 1012人,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调整、知识点、实践教学环节的实现、毕业生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座谈讨论。 每年不得少于 1 次 2 定期走访、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