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玻璃升降器外壳冲压工艺及落料拉深模具设计内容摘要:
在操作时 ,不好控制,故压力机要选的大些 ,这里选用 250kN 压力机 . 冲三个小孔 工序 冲孔力 dF =3 294N/mm2 =17282N 卸料力 冲卸 FF = 17282N =691N 推料力 冲推推 FnKF =5 17282N =4753N 总压力为 推卸冲总 FFFF =(17282+691+4753)N =22726N 结合模具结构 (闭合高度 )选用 250kN 压力机 . 切边工序 切F = = 50mm 294N/mm2 =90008N 废料切刀切断废料力 (设两把切刀 ) 切F =2 (5450)mm 294N/mm2 =4586N 总压力为 : 机械 /机电 /模具 /数控毕业、课程设计 _2947387549 现成资料 CAD/Proe/Solidworks 图,另可定制 机械 /机电 /模具 /数控毕业、课程设计 _2947387549 现成资料 CAD/Proe/Solidworks 图,另可定制 总F = 切F + 切F =(90008+4586)N =94594N 也选用 250kN 压力机 . 在实际选择压力机规格时 ,尚需考虑装模空间,生产现场设备的配置情况,工艺流程等 ,再作合 第三章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根据上面的分析计算,冲压外壳需要的基本工序是落料、首次拉深、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兼整形,冲 11mm 孔,翻边,冲三个 孔、切边. 根据以上基本工序,可以拟订出以下 5种冲压工艺 方案: 方案一: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其余按基本工序. 方案二: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冲 11mm 底孔与翻边复合,冲三个小孔 与切边复合,其余按基本工序. 方案三: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冲 11mm 底孔与冲小孔 复合,翻边与切边复合,其余按基本工序. 方案四:落料、首次拉深与冲 11mm 底孔复合,其余按基本工序. 方案五:带料连续拉深或多工位自动压力机上冲压. 分析比较上述五种方案,可以看到:方案二冲 11mm 孔与翻边复合,由于模壁厚度较小 a=()/2=(mm),小于表 336[2]所列的凸凹模最小壁厚,模具容易损坏,冲三个 小孔与切边复合,也存在模壁太薄的问题a=()/2=,模具也容易损坏.方案三中,虽然解决了上述模壁太薄的矛盾,但冲 11mm 底孔与冲 的小孔复合与翻边切边复合时,它们的刃口都不在同一平面上,而且磨损快慢也不一样,这样会给修磨带来不便,修磨后要保持相对位置也有困难. 方案四中 ,落料、首次拉深与冲 11mm 底孔复合,冲孔凹模与拉深凸模做成一体,也给修磨造成困难.特别是冲底孔后再经两次和三次拉深 ,孔径一旦变化,将会影响到翻边高度尺寸和翻边口部质量.方案五生产率高安全性好,避免了上述方案的缺点,但这一方案需要专用压力机或自动送料装置,而且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因此,只有在大量生产中才较适宜. 方案一 ,没有上述的缺点,但其工序复合程度低,生产率低.不过单工序模具机械 /机电 /模具 /数控毕业、课程设计 _2947387549 现成资料 CAD/Proe/Solidworks 图,另可定制 机械 /机电 /模具 /数控毕业、课程设计 _2947387549 现成资料 CAD/Proe/Solidworks 图,另可定制 结构简单,制造费用低,这在生产批量不大的情况下是合理的。 因此决定采用第一方案。 本方案在第三次拉深和翻边工序中,在冲压行程临近终了时,模具才对零件产生刚性打击而起到整形作用,故无需另加整形工序. 第四章 模具机构设计 模 具结构形式选择 按工序模具结构形式选择如下 : 工序一 ,为落料、拉深复合工序 .由于凸凹模壁厚 a=(6538)mm/2=,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强度足够,故本工序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结构,模具总体结构见图 7模具总装示意图。 该结构落料采用正装式 ,拉深采用倒装式 .模座下的弹顶器兼作压边与顶件装置,另设有弹性卸料和推件装置 . 工序二 ,采用二次拉深模 (倒装式 ). 工序三,采用三次拉深模 ,也用倒装式结构。 由于此道工序兼有整形功能 ,故在拉深完了模具要进行刚性打击,以达到整形的目的,其模具结构稍复杂 于二次拉深模 . 工序四 ,冲底孔 ,模具采用正装式结构。 工件用定位板定位,采用弹性卸料 ,废料由工作台落下。 工序五 ,翻边。 由前面工序分析,为减少整形工序,让工序 3 和工序 5兼有整形的作用 .为使翻边工序兼有整形的功能,在模具结构上让定位套在冲压终了时受刚性打击,起到整形口部的作用 . 工序六 ,冲小孔 ,模具采用正装式结构。 由于工件较小 ,冲孔废料直接落入工作台孔 .工件用定位销以内孔定位,弹压卸料板起到压料和出件作用。 为节省模具材料,凹模采用镶入式结构,凸模用固定板固定 . 工序七 ,切边,模具采用倒装式结构。 切边后,用废料切 刀去除切边废料 ,工件在凹模中用打料杆及推件器推出 . 机械 /机电 /模具 /数控毕业、课程设计 _2947387549 现成资料 CAD/Proe/Solidworks 图,另可定制 机械 /机电 /模具 /数控毕业、课程设计 _2947387549 现成资料 CAD/Proe/Solidworks 图,另可定制 图 7 落料拉深复合模总装示意图 模具工作零件设计 以下仅讨论第一道工序所用的落料和首次拉深复合模的设计要点,其他各工序所用模具的设计与此相仿,不再赘述 . 复合模中落料部分刃口尺寸计算 :圆形落料凹模和凸凹模中的凸模部分,可采用分开加工 . 拉深前的坯料直径取自由公差,可定为 IT14 级精度,故取落料件的直径为机械 /机电 /模具 /数控毕业、课程设计 _2947387549 现成资料 CAD/Proe/Solidworks 图,另可定制 机械 /机电 /模具 /数控毕业、课程设计 _2947387549 现成资料 CAD/Proe/Solidworks 图,另可定制 ()、 ()[3],并结合查表 ,计算如下 : 落料凹模刃口尺寸 Dd=(DmaxXΔ ) d0 =( ) = mm 凸凹模中落料凸模刃口尺寸 Dp=(DmaxXΔ Zmin)0p =( ) = mm 由于 d + p =+=ZmaxZmin==,故凸凹模刃口尺寸可确定 ., 经查阅有关资料,并根据模具结构要求 ,初步确定落料凹模壁厚 C=30mm,落料凹模厚度 h=44mm,实际确定凹模尺寸如图 8所示 . 图 8 落料凹模零件图 图 9 凸凹模零件图 复合模中拉深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首次拉深件内形尺寸取自由公差,故拉深机械 /机电 /模具 /数控毕业、课程设计 _2947387549 现成资料 CAD/Proe/Solidworks 图,另可定制 机械 /机电 /模具。汽车玻璃升降器外壳冲压工艺及落料拉深模具设计
相关推荐
第六章 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 4 4 第七章 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 3 3 第八章 可靠性试验 1 1 第九章 单元产品的可靠性评估 3 3 第十章 复杂产品(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1 1 第十一章可靠性管理 1 1 五、教 材及参考书 教 材:刘品.可靠性工程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 六、说明 本课程与先修课和后续课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直接应用先修课的理论知识及结论,并应用概率论
;设计技术的普遍应用,如多种设计软件,分析模拟仿真,加工仿真等都给模具设计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模具设计的效率;标准件的使用越来越精细化、集成化,模具结构简单化但兼顾生产要求等。 计算机辅助设计对模具制造业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各种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转变必将越来越深。 虽然模具总体呈现以上所描述的趋势发展,但是反观国内的汽车模具制造业,仍有不少的技术是参考国外的
供对口专业人才,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了使汽车专业办学更贴近就业的需求,南海汽车协会和汽车工 13 程系共同进行 了 南海汽车业的 人才需求 调查工作,对南海当地 汽车制造、销售、维修及 4S 店 80 多 家 企业进行 的问卷调查 ,并形成分析报告,为进一步办好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打下良好基础。 佐证材料: 南海汽车协会 会员单位证书复印件 系主任孙志亮南海汽车协会理事证书
了解 : 发动机性能指标及提高性能指标的技术措施。 13 ( 3)课程实践一 发动机总体认识 ( 4 学时) 目的:巩固 发动机各系统及总成的组成及布置。 要求:掌握 发动机各系统的组成及相对位置 ,了解 工具的使用及实训的操作规程。 主要内容:对发动机各系统和总成进行认知。 曲柄连杆机构 ( 10 学时) ( 1)教学内 容: 曲柄连杆机构功用、组成、工作条件。 气缸体、气缸盖、活塞、活塞环
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加工前必须将工件装好(定位)、夹牢(夹紧)[6]。 夹具通常由定位元件(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或导引刀具方向)、分度装置(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能完成数个工位的加工,有回转分度装置和直线移动分度装置两类)、连接元件以及夹具体(夹具底座)等组成[7]。 夹具种类按使用特点可分为:万能通用夹具[8]。 如机用虎钳